作者:
takase (............)
2021-02-03 22:38:41※ 引述《takase (............)》之銘言:
: 其實最近也少聽耳機了,主要是看到個國外評論
: 說3rd太靈敏、太糊、太轟、跟前兩代完全不一樣
: 再加上前面幾位版友的評論,才又癢起來了想聽聽看.....
感謝網友出借,很快寫個搶先版的第一印象
1.雖然這耳機還很新,但是表現意外的好
主要是中頻到高頻 沒怎麼run 就有我手上爛熟的T1 mk2 8成表現
這應該是新型聲阻材料的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高頻下段的質感相當好,振膜的剛性有提升嗎?
2.最大的問題在於"太容易響",我現在只能把耳擴的gain調到3db = 一倍放大
才能取得音量控制和頻響的平衡
和前兩代相比 驅動條件實在差有夠多
3.目前有問題的點在於低頻
首先先澄清一點
中低頻鼓脹發硬那大概都是增益太高/側壓太緊的關係
這大概也是所謂"水泥地"的狀況
3rd和前兩代差異最大的點其實是
刻意運用耳機殼的共振營造一種環繞低音的效果
但是這個不好控制,我到現在還抓不準變因/可能的驅動變數
這和初代是南轅北轍的思路,初代(或者也可以加上mk2)
在耳機殼共振的處理上,大概都是以消音、抵銷多餘的能量為主
低頻是靠單體本身去硬幹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多出來的能量並不是無中生有
我覺得雖然都叫T1,其實3rd更應該正名為T9.......
不是甚麼都說成側壓就是沒事我也不會把gain開高去聽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21-02-03 22:50:00用hugo2直推也是一樣,個人覺得...他就是想這樣調音XD
恩啊…中低音是腔體額外帶出來的。用手摀著住外殼就可以感受到少很多
之前eva提醒我之後我也是ADI2用low power在聽990 600拜耳也是會偷改 說不定之後的版本有機會改善
是希望不要再後面偷改 同型號維持一樣 要改就換型號
50小時以後低頻量會收斂一些,不過耳機殼內的共鳴似乎不會改善,聽搖滾金屬類的有時候會過猛,人聲我覺得可能是3代裡面最好處理的,或者說不用特別處理就不差;300小時迎來了衰聲期QQ前端部分可能要特別找,不然就直推處理,否則推力都會過大,然後低頻部分也容易過多或失控XD因為這代的特性關係,管樂部分我覺得還不錯,算是有點小驚喜,跟森海的管樂表現不會差太多。流行、爵士部分很阿米龍,舒服、暖到不行這樣。但聽Live似乎沒有以前的拜耳自然、爽,因為音場營造方式不太一樣,沒有那麼V形,聽起來稍嫌擠一點(相對拜耳啦)。低頻問題我煲機400小時時好像又有改善,總之就是反反覆覆XD可惜就是,人聲亮晶晶的感覺沒了,聽女聲沒有清麗脫俗的仙女感,反而是有點你濃我濃燈紅酒綠酒池肉林朱門酒肉的世俗感
作者:
takase (............)
2021-02-03 23:09:00因為是開放式,低頻是散出去的.....
不過肉感沒有HD650那麼多,HD650是美式審美,T1 3rd偏向歐式審美,但對比日系或亞洲審美都是肉總之,拜耳就是爛,能不買就不要買,買的都是買來黑的,沒人會喜歡(蓋章)
作者:
Reshiram ((′・ω・`))
2021-02-03 23:11:00怎麼覺得看了有點生火w
喜歡森海瓜多的,或許可以聽看看,喜歡AKG或拜耳的,母湯
作者:
takase (............)
2021-02-03 23:13:00像布蘭詩歌那種世俗味道? :p
作者:
takase (............)
2021-02-03 23:18:00產品週期和銷售量可以到能偷改的境界也是該開心啦QQ
老燒(ㄏㄟ)eva講的貼切,T1 3rd就是什麼都很努力,都要超過100分,但最後全部搞砸這樣XD煲機後這部分還是有感,主要是低頻殘響、分離度問題,調音、三頻分佈我反而覺得問題不大;論「聲音密度」的話,說不定是拜耳密度最高的一支
不過剛剛發現有個更簡單的處理方式,餵T1 3rd爛檔案,像是128k的mp3,結果反而不會差...用FLAC反而密度會爆炸XD喔喔,原來是濃度不是密度,濃度就容積百分比,然後密度是體積重量比這樣(?
我正在等某網站評測會不會說這隻超會說超棒der就是 都已經說990p超爛的了 搞不好拜耳主事者就是想拿高分才做的?
拿了好評價 東西才會賣的好呀 我管你們這些死忠粉絲 做得好賣不出去有何用(ry
直接去買VGP再貼個金標就好了啊,搞R&D這種浪費錢的事幹嘛QQ最好盒子再弄個木頭的,配上絨布內襯只能說這代T1根本是別家的孩子,唉
應該不會吧 T1 3rd看起來跟 harman target不像啊XD
整篇包括推文都在黑,這裡沒有火盲狙直接GG,前50小時會以為自己買了解析好的Beats
還真找不到像的,路數來說可能會比較像....Massdrop X T1-2nd的感覺吧?
我是覺得聲海每一代的管樂都被拜耳虐,HD6被DT三兄弟虐HD7被DT1770/1990虐、HD800s被T1 2nd虐。雖然拜耳就是爛還是要幫他講個話
主要是前50小時低頻氾濫死硬的問題,不然其實就只是是調音差異,煲機一下後低頻好一些,而且會越來越阿米龍XD而且是很好推的阿米龍...神扯
覺得不像 Amironㄟ....不然我就不會把A賣掉了XD
是喔...QQ,可能我只是試聽,對阿米龍的感覺就是舒服
作者:
falc0972 (falc0972)
2021-02-03 23:59:0056大真的嗎?聽金屬樂真的很重口味嗎?不要騙我喔>_<
作者:
falc0972 (falc0972)
2021-02-04 00:01:00低頻很猛是下潛很深,直捶心臟,很有Punch是嗎 ≧ω≦
或許T1 3rd更像是Toyota 86,平民跑車(?也不是Punch,是一錘下去要打死人那種QQ
確實T1 2nd變T1 3rd有點像K702 65th變K7XX那種路線會提到森海是因為...中頻變近了、變暖了(相對以前版本),然後多了耳機殼內共鳴的問題,但HD820我覺得是吃腦波,T1 3rd似乎是另一種風格...
作者:
enamelcord (å¨¶å¦»ç•¶å¨¶æ®¤ä¸æ‚£â™¥)
2021-02-04 00:56:00看心得覺得搞不好這隻我吃得下去XDDDD
反正我是吃了,這支比DT990還爛,最近都沒在聽990了,聽了都是秒拔QQT1的阻抗靈敏度跟瓜多似乎差不多,或許可以用同個系統玩XD
作者:
Ikaruwill (浮き世から舍てられし)
2021-02-04 03:32:00我是覺得3rd系列不用急著買,早買只是早點聽到爛聲音不如等大家都摸熟了再買順便等跳水
作者:
noryb (Byron)
2021-02-04 09:27:00TT2分別聽T1-2/T1-3,感覺3代較活潑,2代較嚴謹(面癱),都好聽(TT2用低增益),辦公室ADI-2/BHA100/P8還沒機會試...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21-02-04 10:26:00TT2 lo gain聽2nd我不能接受XD,太悶了
作者:
ddik32 (睡覺睡到飽)
2021-02-04 11:07:00我還記得第一次聽到T1-3rd的時候是想說這三小 ?? 是中了面目全非拳嗎,好好的一隻耳機調成這樣,幹嘛不換個型號賣
作者:
gameguy (gameguy號:)
2021-02-04 11:25:00跑了3000小時再出來談吧
作者:
takase (............)
2021-02-04 11:41:00低頻難搞,我得往前翻翻以前990和T90的筆記....
作者:
takase (............)
2021-02-04 12:13:00以前開放式beyer沒有那麼極端,但還是有一些共性不過我大概確定會收了,很肯定beyer沒多久就會縮了從縮減低頻降低響度來下手,趁現在價格落底時買一副來M自己^早期版3rd
作者:
noryb (Byron)
2021-02-04 14:28:00回麵包大,TT2切換增益要十幾秒,Z1R都LO,懶得切換,T1-2就直接LO聽了,(單端)音量調到-20~23還OK啦!T1-3經高人run後有差
搞不好會再掉喔(?原PO借到的已經是高人run過的了
takase大這支試聽的大概run多久了?幹嘛想不開要收啊XD
作者:
takase (............)
2021-02-04 18:22:00物主說是20小時,想收的原因不就癢,啊不是啦我有預感3rd的聲音會很快被微調,趁還沒被微調前收副原版的
我的幾乎是我這邊首發的,但也1015XX號惹...20阿...,只是物主只有聽20小時也太少,該不會是對水泥地絕望吧XD先run個50~100小時看看低頻是不是有改善,也可能我耳朵壞惹QQ
原來如此。入手到現在只能說不後悔,跟預想的一樣爛(?),前端隨便餵就能舒服聽了,花最多時間的可能是找歌,而不是前端調整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