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
********
這篇文章用來放每支耳機的三頻分佈圖表
主要是我自己對該支耳機的感受
會隨時增加新的耳機三頻分佈圖表
圖表也有可能會隨著時間改變
本來的打算是幫911大補齊三頻分佈圖
後來覺得兩人的描述方式不太一樣
我描寫起來感覺不太能適應
而且我一開始是受到國外youtuber還有網站評測影響
比較習慣使用他們的三頻分佈表達方式
我自己另外用一套的話,如果有人看了國外的評測,大概會看不懂我在說什麼,反之亦然
考慮了一陣子之後,還是決定另外增加自己的版本
一來我自己寫起來比較習慣
二來版上有多一個圖表並不是壞事,可以方便大家參考
畢竟不是每個人對於三頻分佈的想像方式都一樣
註:這篇文章尚未完工,很多東西都會事後修改
*********************
* 三頻分佈的7個區域 *
*********************
國外主要把三頻分佈分成下面7個區域:
Sub-bass(亞低音/極低頻):20 to 60 Hz
這段頻率通常是用感受的而不是用聽的
亞低音量夠多的話,會有震動感
甚至連身體都會有些感受
當然耳機那種震動感遠不如喇叭
Bass(低頻): 60 to 250 Hz
這裡通常決定聲音的厚度
大小鼓的主體也大概在這附近
通常這邊的量多的話,大小鼓力道也會比較強
但是不是絕對值,有很多例外存在
這邊的頻率主要還是用來看聲音厚度
通常250Hz這邊的量多一點的話,聲音會厚一點
可是要加多少也要看整體的配合
加太多的話轟轟感會很嚴重
Low midrange(下部中頻): 250 to 500 Hz
下部中頻是大部分樂器的下部諧波主要的地方
也是表現低頻樂器存在感的地方
通常這個地方加強的話,低頻聲音存在感會變強,聲音也會更清楚
可是這也是雙面劍,加過頭的話會影響中頻的清晰度
Midrange(中頻): 500 Hz to 2 kHz
顧名思義,中頻是絕大多數樂器主要的頻率範圍
中頻大家都比較了解,就沒有太多可以寫的
主要是想提一下1K~2K這邊
這邊的量感如果過多的話,人聲會特別亮,甚至到聽起來不舒服的程度
如果再加上前後頻率搭配不好的話,甚至會有筒聲的現象
Upper midrange(上部中頻):2 to 4 kHz
這段頻率可能是人耳最敏感的部位了
這個地方有任何改變,會很明顯的影響人們對這支耳機的主要聽感
這個部位也是影響大部分樂器力度感的一個地方
加的不夠的話,樂器聲音聽起來會軟軟的、也會有偏暗的感覺
加的剛剛好的話,樂器聲音的存在感會很強烈,聲音也比較明亮
加過頭的話,會很容易引起耳朵的疲勞
Presence(存在感): 4 to 6 kHz
這段也是人耳很敏感的部位
通常控制了樂器聲音的存在感
也是最容易被人詬病的部位了(雖然我個人認為是2~4K)
這段加的剛好的話,樂器的細節度會比較高
加過頭的話聲音會很刺耳
Brilliance(亮度): 6 to 20 kHz
這段主要是各個樂器的高頻諧波了
這個部位控制的好的話,空氣感會很棒,聲音也會有閃亮亮的感覺
控制不好的會也是會刺耳、耳朵容易疲勞
之所以要這樣分,可能跟樂器的頻率還有它們各自諧波頻率有關吧
Presence(存在感)和Brilliance(亮度)是我自己翻的
我找不到比較適當的翻法,也不滿意這個翻法
如果網友對於Presence和Brilliance有任何英翻中的想法,歡迎分享
**********
* Audeze *
**********
Mobius
亞低音 ■■■+
低頻 ■■■+
下部中頻 ■■■+
中頻 ■■■
上部中頻 ■■■
Presence ■■+
Brilliance ■■■
音場深 □□
音場寬 □□□
******************
* Audio-Technica *
******************
M50x
亞低音 ■■■+
低頻 ■■■+
下部中頻 ■■+
中頻 ■■■
上部中頻 ■■■
Presence ■■■
Brilliance ■■■
音場深 □□
音場寬 □□□
****************
* Beyerdynamic *
****************
DT770pro DT880bse DT990pro T1 2nd
亞低音 ■■■+ ■■+ ■■■ ■■■
低頻 ■■■ ■■■ ■■■+ ■■■
下部中頻 ■■■ ■■■ ■■■ ■■■+
中頻 ■■■ ■■■ ■■■ ■■+
上部中頻 ■■■ ■■■ ■■■ ■■+
Presence ■■■ ■■■ ■■■ ■■■
Brilliance ■■■+ ■■■+ ■■■+ ■■■+
音場深 □□ □□ □□+ □□□
音場寬 □□□〉 □□□□ □□□□ □□□□
********
* Dtop *
********
Panda
亞低音 ■■■+
低頻 ■■■+
下部中頻 ■■■+
中頻 ■■■+
上部中頻 ■■■
Presence ■■■
Brilliance ■■■
音場深 □□□
音場寬 □□□
*********
* Focal *
*********
Elex
亞低音 ■■■
低頻 ■■■
下部中頻 ■■■
中頻 ■■■
上部中頻 ■■■
Presence ■■+
Brilliance ■■+
音場深 □□□
音場寬 □□□□
Elex在1K這裡也是有個突出
*********
* Grado *
*********
SR80e SR325e PS500e
亞低音 ■■ ■■ ■■+
低頻 ■■■ ■■■ ■■■+
下部中頻 ■■■ ■■■ ■■■
中頻 ■■■ ■■■ ■■■
上部中頻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場深 □+ □□ □□□
音場寬 □□ □□□ □□□□
**************
* HEDD Audio *
**************
HEDDphone
亞低音 ■■■
低頻 ■■■
下部中頻 ■■■
中頻 ■■■+
上部中頻 ■■■
Presence ■■■
Brilliance ■■■
音場深 □□□+
音場寬 □□□□〉
********
* Koss *
********
ESP/95X
亞低音 ■■+
低頻 ■■■
下部中頻 ■■■
中頻 ■■■
上部中頻 ■■■
Presence ■■+
Brilliance ■■+
音場深 □□□
音場寬 □□□+
**************
* Sennheiser *
**************
HD599 HD600(2019) HD700 HD800s
亞低音 ■■+ ■■+ ■■+ ■■+
低頻 ■■■+ ■■■ ■■■+ ■■■
下部中頻 ■■■ ■■■ ■■■ ■■■
中頻 ■■■ ■■■ ■■■ ■■■
上部中頻 ■■■ ■■■ ■■+ ■■■
Presence ■■■ ■■■ ■■■ ■■■+
Brilliance ■■■ ■■■ ■■■+ ■■■+
音場深 □□+ □□ □□+ □□□+
音場寬 □□□〉 □□□ □□□□〉 □□□□□
********
* Sony *
********
MDR-Z1R
亞低音 ■■■+
低頻 ■■■+
下部中頻 ■■■+
中頻 ■■■
上部中頻 ■■+
Presence ■■■
Brilliance ■■■
音場深 □□□+
音場寬 □□□□〉
********
* STAX *
********
009s
亞低音 ■■■
低頻 ■■■
下部中頻 ■■■
中頻 ■■■
上部中頻 ■■■+
Presence ■■■+
Brilliance ■■■
音場深 □□□+?
音場寬 □□□□□?
009s的音場往外擴散的量很大,導致聽不出實際邊界
所以在最右邊加個問號
另外009s在1K這邊有個明顯突出
009s聲音帶有金黃感可能也是由這邊來的
1K屬於中頻,可是中頻其他地方都沒有突出
我考慮了很久,還是決定不在中頻這邊加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