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感謝rugger5566大,終於有機會把超不熟的拜耳放到熟悉的設備上聽。XDDD
【Beyerdynamic DT990】
基本上我這邊聽到的DT990和爬文爬到的DT990是完全不同的生物,不確定是因為
DT990版本不同、run-in時間不同、歌單不同、設備不同、還是參考點造成的差異,個人
的聲音參考點主要是PS1000e,其次是HD800。
(也可能是我聽感被RS系列弄壞了……|||orz)
高頻尖銳……完全沒有,高頻非常潤,而且也不亮,基本上利不過HD800,HD800尖銳
多了、金屬味也重得多,DT990的高頻尖銳度了不起和SR325is相同,比SR325i/SR325e圓
潤很多。而且旁邊還有Pro900B在,DT990的高頻尖銳程度在我手上耳機光譜裡是倒數。
中頻凹陷、人聲遙遠……沒有,人聲距離很正常,比M2e遠一點,但也比Pro900B近多
了,也比PS2000e近。基本上是個蠻舒服的聆聽距離,非常剛好。猜可能是因為run-in時
間足夠,耳罩塌陷造成的優異成果?中頻醇厚,人聲非常溫潤好聽。
轟隆低音砲……完全沒有,完全感覺不出來,低頻量感小於HD800s75th,甚至不大於
HD800,HD800低音雖稱不上多,但該有的時候都一定有,而且質非常好。DT990低音量感
小於全體金屬瓜多,硬要講可能勉強多過ATH AWAS。猜測之前的聽感文,用家應該普遍是
ATH/AKG子民?覺得一般情況下金屬瓜多用家應該會覺得DT990低頻量偏少(?)。
主觀聽感上,會把Beyerdynamic DT990、MDR-CD900st、Grado HF3歸為同一類,都是
以人聲為主的耳機,人聲非常好聽,樂器當主角不夠格,但作為配角非常恰如其分,非常
適合聽流行樂。DT990聲音解析度大概在M1e和M2e之間,小於等於SR325i。聽起來有點類
似SR325is換桃花心木殼。
音場部分,左右不寬,但縱深出乎意料的好,前後的分層蠻漂亮的。鼓聲很剛好,吉
他的位置蠻後面的,偶爾突然冒出來的一閃而逝的撥弦光澤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是非常優
秀的配樂。金屬瓜多可以把聲音本體的細節做得很好,但外型輪廓有問題,HD800系列可
以把聲音輪廓和細節都同時做得很好,DT990和T1 3rd兩者都處理不來,但他們的吉他和
鋼琴都很順暢,可以很舒服地流暢進行,而且帶著很舒服的調音,覺得DT990和T1 3rd似
乎上都是很吃調音的東西?而且他們兩個的調音方向其實蠻類似的,是同一套調音手法
,DT990解析素質比T1 3rd差,但也沒有T1 3rd那層灰濛濛的東西,顯得乾淨很多。
DT990聽以人聲為主體的流行歌,無論男聲還是女聲都好聽,但搖滾略顯尷尬,也不
是不能聽,沒有暴死,但顯然也不是特別厲害,覺得還是以流行為主體,不適合強調樂器
的歌。
整體上覺得DT990是很溫柔敦厚、帶著個人獨特浪漫氣息、偶爾有點俏皮的男孩子。
對DT990印象蠻好的,覺得如果主聽流行歌,很值得一聽,但DT990很吃個人偏好,必
須要喜歡那個人聲的調音才行,那個調音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那個調音很神奇,覺得有
點帶著髮絲紋的玫瑰金的感覺,但顏色要更冷調一點,沒這麼暖色調,但質感偏偏又是潤
澤的。
↓有點類似這樣,但色調要更冷一點。
https://i.imgur.com/I7Meu0C.png
https://i.imgur.com/x2YXhm3.png
個人還算蠻喜歡這個調音的。XD
【Beyerdynamic T1 3rd】
第一次聽是在音響展,當時匆匆聽過覺得印象還不錯,一大坨暖暖毛茸茸的,但歌單
不熟、聆聽時間不長說不得準。
後來強者朋友說要帶DAC501去音悅聽T1 3rd,也跟著去蹭聽了。音悅的數位撥放器
+DAC501+phonitor X+T1 3rd,聽起來是難以理解的慘烈,中頻轟隆隆糊得亂七八糟,高
音上不去低頻也下不來,音場超級小,男聲全滅,女聲也不好聽,聽起來比T5 3rd還像封
閉式。如果說T5 3rd是關籠的水豚,T1 3rd就是塞進寶特瓶的老鼠了,而且還是不可愛的
溝鼠。
全方面驚人地毫無競爭力,沒辦法特別去說他有甚麼缺點,因為根本全部都是缺點,
尤其旁邊AB test的是平衡PSKe和平衡ADX5000,T1 3rd看起來就像是站在亞拉岡和亞玟旁
邊的咕嚕,完全格格不入。試著換平衡線阿基八,嗯……咕嚕變回史麥戈了,但就史麥戈
,沒有辦法更多了。╮(╯_╰)╭
這次是在自家裡聽,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完全不一樣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Д゜)ゞ”
音場大多了!當然沒到HD800這麼大,但至少是合理正常好聽無違和感的的音場!總
算是比T5 3rd封閉式耳機大了,之前那個大小完全不合理。
聲音水平面比PS1000e高,比GS2000e低一些。雖然帶有一點PM2.5的灰濛,但其實是
透明的,這講起來很突兀,但那個聲音真的是透明的,就像是透明的水裏面有很多大顆懸
浮粒子在漂,但懸浮粒子不溶於水的那種感覺。
聽流行樂,女聲好聽,有一閃而逝的漂亮的金屬光澤,高音雖然沒辦法往上延伸很多
,但音色是好聽的,聲音轉折的細節出乎意料地迷人,帶有毒性。
聽Linked Horizon〈彼女は冷たい棺の中で〉異常的毒。>\\\\\\\<
https://youtu.be/Z7sONU7XTmI
https://youtu.be/2brDsA1AVOY
男聲也溫柔好聽。
https://youtu.be/_jqSy8E9JLQ
這部分和T5 3rd恰好相反,T5 3rd人聲整體都比較像大叔。
T1 3rd有Q彈的、帶點亮度的吉他聲,是非常棒的配角,有畫龍點睛之效,當主角雖
然解析不夠,但聽感流暢舒服。低頻軟軟的,會很溫柔地慢慢地暈開,非常舒服。整體
氛圍很好。
聽〈紅蓮の灯を纏い水平線の彼方へと〉完全出乎意料地異常毒。>\\\\<
因為解析不太強,所以聽一些檔案品質不好的東西反而效果很好,氛圍很舒服:
https://youtu.be/ZiJWWCwFXw8
https://youtu.be/qr8WzipGAvQ
鋼琴和提琴單獨抽出來看並不出色,就四平八穩而已,但提琴類、鋼琴的悠揚感出
乎意料地很不錯,這部分和瓜多、聲海的邏輯很不一樣。
瓜多的弦樂能量感很好,撥弦感、擦弦感都很強,「弦」本身存在感很強;聲海是擦
弦感很強,音箱共鳴聲比瓜多更完整,所以聲音的形狀會更真實。
T1 3rd這兩者都沒有,他並沒有很好的擦弦感,也沒有很好的撥弦感,音箱共鳴聲
也普普通通,但是在沒有這些東西的情況下,卻又可以稱得上「好聽」,非常順暢,而
且聲音偏透明,是有底色的透明感,他不講究「弦」本身的存在,也不講究音箱的共鳴
,它呈現的是「行進」,很漂亮的行進感。同樣,T1 3rd的鋼琴沒有瓜多強烈的觸鍵感
,也沒有聲海的真實震動感,但同樣和他的提琴類一樣有著流暢的行進感。也就是說,
他的解析比不上別人,但他透過良好的行進感和空氣透明感,得到了不輸別人的悠揚聽
感。
和拜耳不熟,不知道這是不是拜耳宇宙的普遍邏輯,但T1 3rd和DT990都給我這種感
覺,而且T1 3rd做得又比DT990更好。這聲音論真實世界的還原度是很有問題的,比瓜多
還有問題,是非常調音派的邏輯,很有意思,猜這個大概就是這支耳機想調出來的東西?
不過T1 3rd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在低頻和中頻之間有一堆糊糊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其實
T1 3rd的低頻不多,而且下潛不深,他只是剛好在和低頻和中頻銜接處塞了一堆灰塵
雜物垃圾,才會讓人乍聽之下以為低頻多而已。
覺得T1 3rd那團中低頻交界處雜物和PSKe的筒音問題有點類似,實際上個人非常討厭
PSKe的筒音,PSKe的筒音可以透過破壞大耳罩解決掉八成,但總是會有兩成存在,只能靠
腦擴,用聽覺習慣讓自己把筒音屏蔽。T1 3rd的交界雜物堆,在小編制的情況下,也可以
靠大腦自己屏蔽掉,只要能屏蔽掉,其實是很好聽的。但是一旦聽熱烈的live,交界雜物
堆起火燃燒就會變成PM2.5風林火山大災難,無法靠腦擴屏蔽掉,轟隆轟隆鬧成一片完全
不能聽。如果稍微把耳罩拉開一點,中低頻交界雜物堆會少掉很多,但解析也會變差。
不過依照PSKe的經驗,會懷疑T1 3rd的轟隆雜物堆也許是新耳罩的問題,如果可以把
耳罩拆下來洗舊,說不定可以改善?
目前猜測T1 3rd可能需要偏乾/冷/薄/刺/解析的前端。音悅那次真的死得太慘了
,猜是所有人都推了一把(?),那台不認識的數位撥放器感覺聲音偏軟偏平缺乏細節(
聽PSKe時聽不出擦弦的紋理,這在PSKe上是很不及格的),T1 3rd自己也不知道在糊三小
,聽起來解析就變得超爛,然後DAC501本身的聲音又比較甜比較潤,和T1 3rd不合,501
有甜味,T1 3rd不太適合那種甜味,配起來很奇怪,很像是熱的鹹食突然加了糖,也有點
像是加太多人工香料的無糖蜜香紅茶,明明是在喝無糖紅茶,但一直有一個很突兀蜜糖的
人工香料味在旁邊,變得很干擾。
在我這邊T1 3rd還不錯,可能是因為前端很薄很利的緣故,那原本是為了鎮壓PSKe筒
音,所以連帶有一點鎮壓T1 3rd雜物堆的功效。猜如果接merlot那類可能會很母湯。(?
)
T1 3rd聽流行應該是OK,尤其是女聲,但不適合聽太需要力道的東西,整體上聲音還
是比較舒緩、比較慢一點。看起來不瘦,甚至有點壯,但其實體脂率蠻高的,主要組成是
脂肪,真的要打架的話沒甚麼力氣,旁邊每隻瓜多肌肉都比他多。
覺得某種意義上,T1 3rd有點像更有透明度和能量感和實體感的LCD3(?),很適
合聽舒緩的、音域不需要讓高音往上無盡延伸的女聲,也很適合聽流行樂,但不適合比
較重的搖滾和金屬,不適合需要速度感和力道的歌曲。
大概是這樣~覺得蠻好玩的,是以前沒遇過的邏輯。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