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akase (............)》之銘言:
: 雖然同樣維持Beyer傳統的house sound,龐大輕鬆的中頻
: 但是發聲方式跟前兩代完全不同
: 前兩代是靠半密閉的空腔共振來抵銷掉單體的背波,
: 所以有那種"振膜飄浮在空中運動"的感覺,背景異常乾淨通透
: 那3rd則是在前兩代的基礎上另外開了低音通孔來"拉抬"低頻段
: 那代價就是背景就不會那麼乾淨,如果說前兩代是"只有振膜漂浮在空中"
: 3rd"整個單體"的存在感會更強,差異真的很小就是
: 先不論改成低阻,驅動條件跟前兩代落差太大的問題
持續使用了一個月,基本上原文的大方向沒問題
甚至低頻的制動力比我預期的還要弱一點,真的就是起襯托中頻的作用而已
低頻很有趣,"鼓動"的時候,比HD800緊密,制動力應該比印象中的K812遜色
但接下來的表現形式,與其說是漣漪一樣的擴散感
3rd反而更偏向氣體一樣的發散感,量感雖多,但是是散的,不會直接對耳朵造成太多壓力
這會讓你覺得這代T1真的是開放式耳機,和前兩代半開放的T1有明確的差別
聽習慣前兩代T1的人,可能會覺得3rd的人聲太突出、太大了一點,相當直接
甚至有些音樂會覺得有點頭重腳輕,低頻量感都已經那麼多了
居然還有點撐不住這樣
此外,泛中頻的"骨架"與躍動感似乎也比前兩代凸顯,不確定是不是低阻化的影響
音像輪廓會比前兩代明確深邃不少,不過Beyer那種暫態略為柔化的傳統風格還是沒變
可能也有人會覺得太柔了點,不夠爽快俐落
就算對老beyer迷而言,3rd也是性格很強烈的耳機
不管是驅動特性,還是整個聲音格局的表現形式,跟前兩代都不一樣
大而柔這點讓人想到正常發揮的T90
但T90可沒有那麼深邃的音像輪廓和近乎可怕的環繞感覺......
三代T1的變化,個人認為變化最大的是
從以高頻為主軸來營造空間感 轉向 以中低頻為主軸來營造空間感
我在想這是不是有受到設計耳道式耳機經驗的影響
或者作為動圈老廠,對平板耳機風潮的回應?
基本上Beyer原廠對T1 3rd的幾個宣傳詞是沒問題的
At the heart of the third-generation T1 is a gently intensified bass
to give the very neutral, spatial sound signature even more warmth.
Open-back design for the most natural spatial sound reproduction possible
但是他是直接給了你正確答案,省略了解題的過程......囧
對只是想試試看Beyer耳機的新玩家,我建議還是先從Amiron或T5 3rd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