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論無法耳聞之高音的影響

作者: CrosstakerYu (郵局)   2021-05-29 16:17:39
各位前輩午安,
今天偶然得知combination tone這個名詞,
指的是當兩個不同頻率分別為f1及f2的兩個聲音進到人耳時,
人除了聽到f1及f2的聲音以外,
也會聽到f1及f2線性組合頻率的微小聲音,
這個現象在f1及f2彼此為1.2~1.5倍時較為明顯,
其中以f1+f2及|f1-f2|最容易聽到,
大家可以從這個影片聽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OLLhe9E90
我自己也有另外從線上的單頻產生器做一些實驗,
同時播放440Hz及600Hz時, 確實有聽到微小的160Hz的聲音,
我就聯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一般來說我已經聽不到17000Hz以上的聲音了,
那此時combination tone的效應是否依然存在?
因此我就實驗同時播放12000Hz及17000Hz的聲音,
結果沒有聽到17000Hz(我本來就聽不到),
但竟然還是有聽到5000Hz的聲音,
此時若把17000Hz的聲音關掉, 5000Hz也會消失,
若只單獨開17000Hz的確是什麼都沒聽到
這個實驗結果我覺得蠻有趣的,
因為我以前都覺得聽不到的頻率是沒有用的,
什麼超高音有差大概都是唬爛,
不過看來還是會對可聞音域會有直接影響,
具體來說, 以我最高聽得到16000Hz為例,
可能16000x1.5=24000Hz以內的頻率響應都會有影響,
一點點心得跟大家分享,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什麼有趣的聯想或疑問歡迎一起討論XD
PS.1 原來在考慮到底要發在耳機板還是Audiophile,
不過最後是用UM pro 10來做實驗,
所以就決定發在這裡XD
PS.2 在使用tone generator時, 我一開始是使用藍牙耳機測試,
發現在測高頻聲的時候, AptX的傳輸協議會有雜音,
所以就改用耳機測試, 各位如果用藍牙耳機實驗可能可以注意一下
PS.3 這個combination tone是不存在與空間中的,
我看國外網友做實驗,
用麥克風收音在丟到頻譜分析, 是看不到這些頻率成分的,
不過就我稍微讀了一下資料,
好像說這些聲音在耳朵內部確實是存在的,
是因為耳蝸內毛細胞的一些作用而產生的,
也就是說耳朵這個元件的確是非線性的,
不過這部分研究得不太仔細,
如果有這方面專業的大大歡迎補充~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5-29 17:00:00
沒記錯組合音應該跟耳蝸結構相關,但人類耳錘骨的傳導差不多自 3~4 kHz 以上就開始衰減及失去線性普遍看法是"人耳"無法對 24 kHz 以上做出反應,但"身體"可一個說法是耳朵聽到什不是最重要,大腦理解聽到什麼才是這點可從雞尾酒會效應中看出,越努力去聽大腦聽到的越少
作者: takase (............)   2021-05-29 17:08:00
從錄製 > 播放 > 放大的過程中,還剩多少超高頻我蠻懷疑的以耳機為例,大部分耳機的實際頻率響應從10khz就開始滾降那播放17khz的訊號,振膜實際運動的速度大概也沒辦法到每秒震動一萬七千次這樣...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5-29 17:30:00
https://bit.ly/3yVrqgn把耳蝸攤開看頻率對應的位置是指數型,入口高頻長度相對短這是為什人類對高頻不敏感,且高頻容易聽損的主因
作者: fenderrb   2021-05-29 17:39:00
可以確定的是 越喜歡用耳機聽音樂,高頻耳背越嚴重泛音的組成越完整音色完整度當然越好聽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5-29 18:46:00
類似的還有 Missing fundamental 現象,也常被手機廠用來增強入耳、耳塞式耳機發不出足夠低音的狀況(bass boost)
作者: bh2142 (瀕臨絕種的Emacser)   2021-05-29 20:00:00
有一種唱歌的方法叫subharmonic
作者: Oswyn (Oswyn)   2021-05-29 20:13:00
還有個經典題目。同時發出 499 Hz & 501 Hz 會聽到什麼答案是 500 Hz & 每秒2次的強度變化
作者: adamptt (lulumi)   2021-05-29 23:25:00
樓主敘述的實驗結果 我用這個網頁開兩個分頁複製不出來https://www.szynalski.com/tone-generator/不知樓主用的哪個網站能否分享呢?改同時播7000和8000試出來了 不用了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