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回應戰神在lll156k1529大大的文章推文
本人audio nerd 音色喜好獨特,黑色風格暗沉調音也吃得津津有味。
小弟有四隻 Beyerdynamic T1,一代兩隻,二代兩隻。
可以說是 T1 狂粉 (雖然好像很狂但並不純情,其實手邊30隻耳罩都會聽啦)。
<前言>
雖然部分板友對耳機的 Frequency response 與聽感的連結存有疑慮,
但是要在這篇貼文解釋背景知識實在有點太多了,各位去估溝慢慢看......
就直接說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小結論:
FR看起來很接近,不一定聽起來完全一樣。
但要是FR差很多,聽起來一定不一樣。(聽不出來取檢查耳朵ㄅ)
OK,講完這句話應該照顧到所有人的內心了,可以繼續下去。
<正文>
反正就是在多次家訪以及借/出借的各種因緣際會中,聽過大概接近十隻左右的 T1
部分是在同一個系統,部分是在不同系統。
我發現 T1 的聲音非常微妙,版本的早晚期,以及不同的顏色版本,
聽感會有相當明顯的差異,甚至某個版本的 T1一代 和 T1二代 居然會有一樣的聽感
所以我個人就...買買買,並用上簡單的儀測證明聲音確實是不一樣的。
(因為財力有限,也要感謝板橋金城武幫忙蒐集和驗證數據)
國外的文章也爬過幾輪,歪國人似乎對這些沒啥興趣所以沒有相關資料。
大家都認為拜耳只是改個外殼顏色而已...(有時候還會在論壇上吵起來)
但我手上這隻黑色版T1二代真的聲音和原色版不同!
至於聲音不同的原因為何,這我就不太確定了,不知道是差在單體還是聲學材料
基於過去對 DT880 600ohm black edition 更換單體的經驗,
很可能是改變了聲學材料而不是單體本身的差異,但這只是小弟的推測而已...
陰謀論來想,黑色版賣比較便宜搞不好只是來清單體的XD
(看看那精美的左右誤差)
這邊就先講 T1 二代的差異部分,T1 一代的早晚期版本差異更精彩(至少三個版本)
等之候有空再貼...因為一堆FR測量要整理很麻煩。
<聽感和測量結果>
小弟的 T1 二代,分別是: 原色版編號 25578 / 黑色版 39341
https://imgur.com/nuOMTKx
https://imgur.com/IwUQzCq
https://imgur.com/poLMhxa
T1二代的FR差異如下:
https://imgur.com/1vqDwQT (擷取資料 黑色版右聲道 vs 原色版右聲道)
https://imgur.com/GJg17uG (測量原始資料)
說明:
**這裡並沒有特別針對單點頻率或粉噪的響度對齊音量,
而是用相同的ADI-2 pro輸出音量(Low Power,-5.0 dB,Auto Ref. off)
這個狀況下整體響度是二代黑色版更高一點
所以若是聽者在使用兩支耳機前都有分別用人耳調音量
感受到的聲音差異可能不會像FR圖顯示的那麼多(中低頻寬頻段差距最多到10dB)
**聆聽音量時,以粉噪C weighted SPL做測量,兩者接近測量值時的ADI-2音量狀態:
ADI2 Pro low power 輸出音量: T2:-12dB / T2B:-14.5dB
**run-in對FR的改變幅度很細微,以T1二代的FR差異幅度
是run-in影響的機會非常非常小。
**耳罩密封有特別留意,多次測量捨棄低頻數據太差的數據
只保留低頻能量最強的的數據,不做平均。
聽感:
我手上這支 T1二代黑色版跟原色版比,聲音比較暗比較肥。
聽起來是同一種類型的耳機,但原色版聽起來比較纖瘦。
其實聽感跟測量上這支T1二代黑色版都比較接近三代一點。
二代黑色版vs三代: https://imgur.com/OV1wTQq (同系統同測量工具)
<討論>
(1) 樣本數過少,不能排除耳機的公差。
這個FR/聽感的差異也許是相關於生產早晚期或是耳罩耗損。
這支黑色版T1二代買了大概4年,原色版則是少使用的二手品。
(2) 把兩隻的耳罩都換成全新的來測量會更嚴謹。
這個測量當下是黑色版的耳罩稍微扁一點,但經驗上耳罩變扁差異應該不會那麼大。
未來可以再驗證。
<新增>
這邊補充另一隻少用耳罩接近全新飽滿狀態的黑色版T1二代測量 (No.44571)
來和文中黑色T1二代(No.39341)做比較
https://imgur.com/HHgBCIa
中低頻段的樣子是很接近的,耳罩的新舊主要變動多在中高頻的位置
(使用另一隻miniDSP EARS但用相同目標曲線的的calibration data)
(3) 這支黑色版的左右邊的聲音頻響特徵在中低頻有可以聽聞的差異
原色版的左右誤差就小很多
<測試設備>
播放: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