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剛開始入坑耳機是從IE800起步,最初是試聽了IE80很喜愛它的堂音為了斷絕換換病狠心
一次攻旗艦,卻沒想到是惡夢的開始...直到搞定了前端IE800也陪伴我5年多,線硬改
模後也續命了約1年的時間,直到今年單體燒了。雖然改模換線後整體變成了800S。
中間有去宙宣聽過HD800發現聲音的表現跟IE800是一樣的,畢竟800系列是初戀,有著特
殊情感,也剛好回頭燒耳罩時有緣分收到很新的4w號HD800,800系列就換個方式繼續陪伴
我囉!(800S聽下來真的跟800走向不同,要不要收800S真的讓我猶豫不決…汗-.-")
Naim是我剛入坑二聲道時第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擴大機,出社會一陣子有了經濟基礎後自
己組了一套西裝,在收購時多拉了一台HiCap (naim家的額外獨立電源),今年朋友也在推
耳罩坑就順手抓了一台HeadLine 2(只有6.3單端)來玩玩啦!
現在市面上的Naim大致有4個版本CB(白邊)、Oilve(橄欖綠)、黑盒子、與FOCAL合體後的
多媒體一體機。
我是收CB版前後級,CB聽感比較輕快靈活,活生感很棒,跟當時做比較的它廠AMP相比音
場屬於扇形偏小。
Oilve則是有著濃郁的中低頻聽英國腔會讓人腦內一陣酥麻那種。
黑盒子大致上就是強化了音響性的Oilve,聽過的黑盒子型號不多只能這樣敘述。
FOCAL+Naim後的產品就沒聽過了。
設備
因為沒錢裝潢所以壁插專線都沒碰,排插是Oyaide MTB-6 (R-1)+ Oyaide TUNAMI GPX-R
V2,設備串接為 Naim CDX2 >> DAC(R2R)+XPS >> NAC32+HC (CB)>>
HeadLine2+HC(CB)>> HD800(原廠單端線),訊號線全Naim原廠線,電源線則是全電腦用小
黑線。(不知道為什麼Naim用小黑線就很好聽了,剛好省一筆錢 好耶!)
https://i.imgur.com/Q8sgcGa.jpg
聽感
當時在宙宣聽的HD800跟我的IE800一樣人聲偏遠,像是人站在樂團外圍唱歌一樣,不清楚
是不是因為後期HD800有做過調整讓人聲有前進抑或是因為擴的影響? 但人聲還是與
聆聽者保持著一個距離,這個距離我倒是覺得很剛好聽起來沒什麼壓迫感且更為耐聽。
音場不用說當然是大又自然,只不過我聽慣二聲道了那空間感有點像把整個房間的空間包
在耳罩裡的感覺,很微妙XD
低頻這方面由Naim推出來確實還是偏少收尾也快,不過力道還是有的。搭上Naim聽快速的
鼓聲實在爽快,例如X-Japan YO的雙踏,聽爵士時因為低頻偏少整體的氣氛就比較烘托不
出來。 這邊就要推一下大家嫌棄的T1-3rd,T1在人聲的表現上對我來說很迷人有那種
在酒吧聽現場的感覺,T1-3rd也是在我名單上只不過初戀永遠都是最美的就只能把它放生
了XD
But!對!就是這個But!低頻少也不是缺點,聽管絃交響及OST這些就很乾淨俐落,每個
樂器間線條明顯空間感聽起來也更大。(我還是私心希望低頻能不要收那麼快這樣整體的
氣勢才會比較強!但這樣就不是HD800了,東改西改的就違背”要保留HD800的聲音”這條
原則,絕不是沒摳摳換線了:p)
高頻不用說是HD800的強項了,藉著Naim把HD800的高頻收的圓潤,完美消滅最令人詬病的
人聲齒音問題,也因為這個收尾,在鋼琴表現上有著如琉璃般清澈、殘響如水紋一般蕩漾
綿綿不絕,閉著眼彷彿能看見演奏者敲擊琴鍵的畫面……心想還好沒有被這波疫情收割
走 嘻嘻
管弦樂器的表現基本上就是好到沒話說,誇飾的說法就是"只要閉著眼腦中就會浮現演奏
者的指法"XDDDD
結論
HD800基本上是很吃前端的耳機,在本身的調音走向上播放出前端要給的音色,前端給的
不足就烙賽給你看……才會有高音刮耳沒有低頻這種問題產生。
前賣家說耳機是收藏品近全新而我也還在Run,本來打算再寫單曲聽感的,但看到已經打
那麼多字了就以後再說吧XD
到時再跟同事借萬號內的HD800做比較,本來打算年底黑五再考慮看要入手T1-3rd、K812
或HD800S的,沒想到HD800提早出現,很開心就是了^^”
最後謝謝大家聽我長篇大論@[email protected]
https://i.imgur.com/ihibY2V.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