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季收到但一直沒有開箱,因為搬家後的書房放了一台Blue Hawaii後就喬不出位置。
這幾天把原本放器材的ikea的櫃子挪作他用,並把一個便宜墊檔的音響架先替換上去,
終於有辦法開箱這台放了快一年的Dynahi。
https://i.imgur.com/GLnJjHe.jpg
https://i.imgur.com/in8XdQd.jpg
左邊的Blue Hawaii還是用舊版的機箱,兩旁的散熱鰭片是片狀。
右邊的Dynahi是新版batch 3的機箱,兩旁的散熱鰭片是很精緻不刮手的CNC開孔。
原本掙扎要不要買很騷包的紅色面板Dynahi,擔心BH也是藍色面板看起來會有點無聊。
不過實際擺起來非常OK,藍色不嫌多。
開箱後是我第二次仔細聽Dynahi,上次在台北聽已經是快3~4年前。
當時對Dynahi印象很不錯,尤其是平衡輸出的下盤穩定感和力道都很優異。
比起Dynalo,Dynahi在高阻抗耳機驅動上算是維持原有音色但性能全面升級的感受。
開箱後的聽感也跟上一次差不多,平衡輸出的聽感非常全面。
比起手邊其他的耳擴,Dynahi的平衡輸出在低頻段幾乎是全面勝出,拿來聽金屬、
搖滾、OST都很適合。跟T1 2nd以及HD800S都很搭配。
溫度的話沒我想像的熱,可能我很常摸管擴的關係 (?
ADI2 PRO外殼體感上都比Dynahi還要燙。
缺點的話呢
1) 單端偏弱,可能比我手邊的部分單端擴弱一些,原因不明。
單端基本上失去了平衡輸出時低頻段的優點,整體變得比較疲軟虛弱。
基本上我會當作這台沒有單端,所以自己常聽的DT990之流就不會接Dynahi聽。
#後記: 在電腦到DAC的USB線做(地線)電氣隔離可以明顯改善單端貧弱的聽感
2) 這顆級進的音量旋鈕的手感偏緊不太滑順。但似乎可以稍微調整旋鈕的位置改善。
3) 好重。
整理完器材才發現手上還有一台一直收在箱子裡沒寫心得的 ESP95X
完蛋這台應該借來放超久...
期待CFA3的聽感,據說比Dynahi的下盤更威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