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耳機板,在板上看到許多資訊,獲益良多。
後來趁著假日短暫沒人管的時候,再去試聽拜耳跟hd800s。
剛好網路滑到不少資訊,最終還是趁隙去買水貨全新hd800s
想說這次可以陪我渡過忙碌開學工作期間。
(購入hd800s之後,女友曾經表達不諒解。
後來給她試聽之後,她說拜耳可以賣掉了…)
https://i.imgur.com/f5fLdhS.jpg
裡面usb有這支耳機的資訊
https://i.imgur.com/ZTQHEeR.jpg
https://i.imgur.com/B3BXIsR.jpg
當然,這支的產地是愛爾蘭。但我不太介意,畢竟表現還是比拜耳1770好很多
https://i.imgur.com/4SnKfnL.jpg
先說我個人想法
因為從小到大都有在吹奏樂器或樂團
雖然我不是專業相關工作者,但平常聽音樂還是習慣性找各聲部的聲音、樂句
以及指揮的調整或詮釋等
我喜歡聽到樂器聲音的同時,也聽到「共鳴」
而這有時候也會受到錄音本身、錄音場地或者各樂器座位的影響
。
我覺得1770是支很好的耳機,很盡責地完成它的工作。
1770重音有力,弦樂彈撥時又有顆粒,
但是在呈現音樂漸強、或者樂團音量比較大的時候,反而容易感到「炸裂」,
讓你覺得聲響很乾,但「調小聲」又會聽不到平衡及細節。
我很喜歡1770,也很喜歡T5-3rd,怎麼給它們,
它們都會很盡責。一開始會覺得它們很「忠實」,
但聽過hd800s之後,又會覺得「不夠」。
再來,以目前狀況來說,我不太想再買更貴的機器。
一方面是預算有限,另一方面是還沒遇到讓我感動到想再砸錢的機器。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接下來買新機器的話,應該是會脫離拓品、fiio等廠牌。
我的配置如下:
電腦:macbook pro(late 2017)
hub:monitormate c51
dac+耳擴:拓品E30II+L30II
小玩具:fx audio tube 01j
(管子是RTC5654。如果可以的話,擬另開一篇講一下換管子的心得。)
串流平台:Qobuz
樂曲一:布拉姆斯第二號第一樂章
樂團:
1.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 Andris Nelson(24bit-192khz)
2.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 Ivan Fischer(24bit-192khz)
這兩個樂團在第一樂章的演出聲響差異,我覺得在中音、中低音跟低音可以聽得出來。
布達佩斯節慶樂團中音以下的比例更多、法國號、大提琴與中提琴更堅實,重音更有份量;
波士頓交響樂團的聲音,則是有更多的木管樂器,大提琴、中提琴的力量比較弱,
而整體聲響很輕柔。
而hd800s能夠把這兩種差異,都很好的呈現出來。
樂器二:浦朗克鋼琴協奏曲
樂團:Norwegian Radio orchestra(24bit-48khz)
Qobuz上面浦朗克的串流錄音比較少,很難做比較。
會想特別拿出來說,主要想分享在鋼琴協奏曲的感受。
我很喜歡浦朗克在這裡呈現「愉快」但又帶有幾分苦澀的感覺,
最終結束在快樂又平靜。
透過hd800s,能夠把鋼琴的清澈呈現出來,感受整體晶瑩剔透的氛圍。
如果喜歡聽鋼琴協奏曲,喜歡感受觸鍵變化,我覺得在hd800s能夠感受到更多。
還有幾個比較有感升級的部分,大概就是「配戴感」跟「耳機重量」。
我其實可以接受拜耳的夾頭,我能戴著拜耳4~6小時都可以。
但與hd800s比較,hd800s配戴感真的舒服很多,對於脖頸負擔也小很多
長久聽起來更不會累。
不過,拜耳的結構感覺滿「堅強」,
所以一開始轉到聲海時,我還滿怕自己把聲海掰斷。
順帶一提,有看到聲海的耳墊跟頭梁「掉屑」狀況常見
目前把頭梁套弄上,也套了mimimamo耳罩套
聽感其實沒什麼影響。不曉得這樣能不能保護到耳墊跟頭梁,至少套著安心。
最後,誠心感謝耳機板,讓我得到很多資訊,
讓我這個不成熟的初燒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享受!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