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耳罩拿到了,音X代理商貨
https://imgur.com/8EqK16l
# Part 1. 新舊耳罩材料外觀比較
(1) 驗明正身: 替換耳罩型號 EDT T1G3
https://imgur.com/K8cjeGb
https://imgur.com/DzSEYYw
(2) 耳機 T1 3rd generation, S/N 101825
https://imgur.com/yT0i2uo
(3) 新舊耳罩: 整套外觀對比
跟前兩代不同,這組替換耳罩本身就內附了塑膠固定圈
所以單價較高
https://imgur.com/BJxvtDb
(4) 內襯調音材料 (舊)
朝耳面: https://imgur.com/cbhSHwU 壓痕為塑膠固定圈所壓出,不是原本就有
朝單體面: https://imgur.com/8Sr5GJL 紅棕色
(5) 內襯調音材料 (新)
朝耳面: https://imgur.com/jeE2uPX
朝單體面: https://imgur.com/0ToTgGC 浮凸較為明顯,不能排除是公差
https://imgur.com/9x2CUX4 (上舊下新) 新版顏色更鮮豔
浮凸圖案折角處較方
(6) 耳罩墊: 左新 右舊
https://imgur.com/rUYIxmO 基本上這一面我覺得外觀差異不大
https://imgur.com/RSo7FSi 新的耳墊明顯較為柔軟,且絨布面摺痕較多
(7) 外觀差異總結:
> > 內襯調音材料(墊片)外觀微幅改變,浮凸紋路更明顯一些,圖案折角稍有不同
顏色更鮮豔。
> > 耳罩(墊)更柔軟,壓迫後型變更多
# Part 2. 聽感
新的耳罩確實有改善中低頻淤積填塞的感覺
比較往2代的低頻量靠攏
其他部分基本上還是原本3代的聲音
# Part 3. 測量 (miniDSP ears + REW)
頻響測試(舊耳罩 L&R): https://imgur.com/idf0nyL
頻響測試(新耳罩 L&R): https://imgur.com/Sa4oOdB
頻響測試(左,新vs舊): https://imgur.com/p4yMyLI
(右,新vs舊): https://imgur.com/BCd10DH
# Part 4. 測量限制和分析:
*頻響 = FR (frequency response)
1. FR 請看 2Khz 以下的部分就好,更高頻的可能都是快樂表
2. 我沒有非常嚴謹的測試(要多次平均取圖等等)
單邊實際採納的只有 3-4 次,有排除明顯密封不佳的結果
如果獨眼貓沒讓我SAN值那麼低應該可以做多次一點
3. 更換耳罩後,左右兩邊在1K以降的能量都有廣範圍的下降 (~2dB) 符合聽感變化
4. 更換耳罩後左右兩邊 FR 較難在測量儀器上調整匹配,可能材料或是安裝角度有落差
5. 過往 T1 更換全新耳罩,新耳罩會讓中低頻率廣頻段能量增加,剛好跟三代相反
6. 推測新的耳罩因為較為柔軟,類似舊化效果,側壓更低,讓中低頻能量降低
7. 因為 miniDSP ears 測具左右兩耳的撐開距離沒有人耳寬,實際配戴耳墊的型變更明顯
實際頻響的變化應該會比在測具上更多
8. 不清楚內襯調音材料的外觀小幅改變有什麼效果,至少FR看不太出來,不能排除公差
# Part 5. 結論:
1. 基本上若不喜歡 T1 原本的音色,換耳罩可能幫助也不會太大
2. 搞不好只是這一批耳墊剛好比較軟也說不定 ? 而不是真正的設計改變
3. 若是刻意為之,這個改變也沒有到大幅改變的程度,算是小幅改進,沒有另起命名還行
4. 不急的話把舊的耳墊戴到爛應該會有差不多的效果
5. 建議直接帶舊的 T1 3rd 去音X現場比較最準
6. 等 100 周年
後記:
T1 三代在耳墊替換的便利性上改善很多,以前 T1 替換耳罩墊其實不太好操作,
三代的機構設計讓替換耳墊變得很簡單,只需滑入塑膠固定圈的缺口轉一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