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看到了不錯價錢的二手,就出手拿下了
手上兩副T1 2nd,一個是以前參考用的2xxxx
一個是新購入的4xxxx
4xxxx從耳罩柔化程度來看,應該充分熟化了
但可能一段時間沒用了,還是給它暖身個小半天
在這個深夜時段才仔細聽
即使用同一個前端/同一條原廠平衡線
甚至交換耳罩測試,還是有差別的,只是這個差別頗微妙
最明顯的差別是中低頻
這裡要先澄清一下,T1 2nd在耳罩未充分柔化時,往往會有中低頻鼓脹的現象
這也導致所謂"密度高" 或 "呆板" 的聽感
但隨著耳罩柔化,中低頻鼓脹會消下去,中高頻撥雲見日
該有的甜潤音色會出來
手上這副4開頭實際也充分熟化了,中低頻並沒有發衝鼓脹的問題
但量感的確是比2開頭豐富不少,頻段分布整體呈現安定的梯形
2開頭相較之下顯得頭重腳輕,即使是兩副耳機交換了耳罩
也僅僅只是補足了一些中低頻,頻段分布並沒有太大變化
但2開頭的中高頻,反而因這個點到為止的低頻顯得更靠前一些
上面講成這樣,但實質還是同一副耳機,同樣的發聲方式
不會因為4開頭中低頻量感比較豐富/凸顯,就變成了T1 3rd
另一個比較值得注意的點,是4開頭的中高頻也微妙地收斂了
純論音色甜潤並沒有太大差異
主要是瞬態,特別是起音的部分,2開頭明顯比4開頭 overshoot
4開頭則圓滑不少,就這點而言倒是很有3rd的味道
這點即使交換耳罩也是一樣
Beyer可能調整了單體中心導音管也不一定
我想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有了T1 3rd,還回頭去找已經停產的T1 2nd?
又或者是為什麼要找2nd,不去找口碑更好的初代T1?
除去衝動消費的原因外
在我來看,T1 2nd一方面把初代T1稜稜角角打磨掉了,完成度更高一些
而相對於近年旗艦耳機 要努力做得更大聲、更"不像耳機"的風潮
(我知道這是明顯的病句
2nd還是可以有那種比較傳統的,聆聽耳機的親密感與快感
畢竟不是所有體裁的音樂,都是越大聲越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