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岳第124期
第14頁 主題 : 全球展望
登山難不難~期許自由開放的山岳環境
文/連志展
去年全球有九座山的登頂人數掛零
台灣雪霸國家公園將登山路線分級
又是新的一年開始,台灣高山正值大雪紛飛的新年時節,回顧過去的一年,
或許可以為這一個剛剛展開的2016找出一個新的想望。
2015年的國際山岳界,老實說有點沈寂。在全球14座八千公尺的殿堂,
2015年有九座山的登頂人數掛零,包括最高的聖母峰及最難的K2峰,
甚至連最熱門的卓奧友峰都沒有任何人登頂。
原因其實相當複雜,第一個原因當然就是震驚世界的尼泊爾大地震,
在攀登季之中發生的大地震,不僅造成尼泊爾全國的嚴重傷亡,
在聖母峰山區也造成了許多死傷;緊接著大地震而來的政局動盪,印度邊界封鎖,
讓尼泊爾的災後重建遙遙無期,目前依然處於物資、食物與能源嚴重短缺的狀況,
何時能夠重新吸引國際登山者回到喜馬拉雅山?依然看不見曙光。
聖母峰南側因天災而阻絕,北側的西藏則因為政治因素而再度被迫封閉,
因此位於西藏境內的巨峰包括聖母峰北側、
卓奧友峰與希夏邦瑪峰在2015年都禁止發出攀登許可,而寫下無人登頂的紀錄。
喜瑪拉雅山脈狀況不佳,2015年的喀喇崑崙山脈亦不遑多讓,極端的大雪與異常的氣溫,
讓去年喀喇崑崙山脈的攀登也變得異常困難,整個山區的登頂人數也是創下近年來的新低
,不僅K2與南迦帕巴無人登頂,就算有人登頂的幾座高峰也都只有寥寥數人,
布羅德峰2人、迦舒布魯峰3人,就連台灣前往迦舒布魯峰的歐都納八千米攀登隊,
也都只能鎩羽而歸無法登頂。
此外,巴基斯坦一直無法根絕的恐怖分子威脅,
這幾年也持續影響登山者前往攀登的意願,攀登隊伍減少,也就連帶降低了登頂的人數。
於是,從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尼泊爾,到北側的西藏,再到喀喇崑崙山的巴基斯坦,
政治與人為造成的攀登障礙,似乎越來越成為比登山本身更需要被超越的挑戰。
而回到國內,登山的人為障礙竟然也有日漸增加的趨勢。
幾年前,玉山國家公園開始實行冬季封山的管制,禁止雪季期間的一切攀登入山,
而在2015年雪霸國家公園更進一步推出登山分級管制,
將園區內的登山路線進行所謂的「分級」,
要求山友必須依照自身等級才能申請攀登許可,
其他國家公園也聲稱後續將跟進這套分級制度。
綜觀全球,只有因為恐怖活動、天災人禍或者政治審查才會禁止登山者入山,
而由政府來「審查」登山者的登山能力而禁止入山的管理辦法,台灣應該是全球首例。
時值隆冬之際,全世界唯二尚未完成冬季登頂的八千米巨峰之一的南迦帕巴峰(Nanga
Parbat, 8126m)目前正有多支隊伍,聚集了多組國際登山者奮力嘗試在最冷的季節,
登上最困難的山頂。這是自我超越的偉大挑戰,也是探險精神的極致表現,
不管結果如何,都是令人振奮的正面故事。
而巴基斯坦政府或者國際山岳組織可不會有人出來進行登山資格「審查」,
看誰才有資格冬攀八千米高峰。
2016年,新的一年,希望全球與台灣的山岳環境,
都可以繼續朝向一個更正面、更開放的態度與制度,讓高山帶給人們更多的自由精神,
以及面對挑戰的無畏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