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台灣山林走向世界?台灣高山國際觀光的想

作者: icandoit (向遠方走去)   2016-10-10 23:28:41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aiwan-hiking-mountain-climbing
黃一娟/台灣山林走向世界?台灣高山國際觀光的想像
圖、文 黃一娟2016/10/10
台中市政府與南投縣政府分別於今年7月、9月三讀通過「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現正
報請政院核定。然而,一旦中央政府審核通過條例,接下來就是強制登山保險、強制雇用
領隊隨同等規範來限制登山活動;前述一旦執行,台灣政府便將通往世界舞台的大門,緊
緊地關上了。
行走在西班牙9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上42天,我思考著,如果台灣能有一條連貫古道的環
島路線,可以安靜、放心、好好獨自地走路該有多好。
回來台灣後,我看見有一群人已經做了10年的踏查,把環島古道路線找出來,並推動「手
作步道」,希望步道純粹是人與自然平等的連結,而不是使用水泥造路、水銀燈照明等,
以「人定勝天」的不安全感去侵入自然。
在山上老家住了些時間,每天下午都是雷陣雨;歐洲生活兩年,沒有遇過這樣的雨勢。過
去視為理所當然的,現在才意識到這樣的雨是屬於這裡,是熱帶國度才擁有,就像台灣的
山。
台灣因為跨越北迴歸線,山岳海拔高,同一座山,不同海拔就有不同的氣候帶、植群帶。
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發展出了6種植群帶:楠榕林帶、楠儲林帶、櫟林帶、鐵杉雲杉林帶、
冷杉植群帶、高山植群帶。如此環境,生長出全世界只有台灣才擁有的動植物:黑熊、水
鹿、長鬃山羊、相思樹、山櫻花等等。
在1個小時的腳程裡,便可看見要到不同經緯度國家才見識得到的豐富林相。國際知名旅
遊書出版社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出版的「台灣」旅遊書,不斷形容台灣的山是世
界級。甚至還有英國的學者花了超過14年的時間,來研究台灣的山,讚嘆台灣是如此的特
殊 。
我坐車環島時,認識一名新加坡女孩,她來台一個禮拜,最重要的行程就是爬雪山;在蘇
格蘭西高地(West Highland Way)健行時,一位來自菲律賓、在阿姆斯特丹念書的男孩
告訴我,他和許多菲律賓的朋友都常常到台灣爬高山。
但是我發現,事實上台灣人對於山十分陌生。歐洲發展蓬勃的健行文化與氣氛,在一座三
分之二的土地都是山林的台灣島上,相對薄弱。我思考各種可能,極欲找出其歷史脈絡。
入台灣山林如同出國,簽證不可少
過去台灣在清治時期,封禁界線,不淮漢人進入番界;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台灣豐富的
山林資源,設置隘勇線阻絕原住民的活動範圍,而後深入山林,於部落設置「駐在所」進
行管治。中華民國來台後,駐在所成為現在的派出所,戒嚴時期則設置許多檢查哨,嚴防
共產主義人士躲在山林。於是進入台灣的山林,都像是進入國界一樣,要先申請「簽證」
——於警政署申請入山證,而國家公園以生態保育為由,要申請入園證。直到2016年的今
天,少數的山林入口的檢查哨依然存在,進入山林依然要申請簽證。
這幾年比較多人踏進山林了,發生意外的頻率也增高,可惜我們並沒有藉機思考如何進行
山林教育,提升台灣人與這片土地的連結,進而提升台灣人的自我認同,而是有如台中市
政府、南投縣政府提出「登山活動管理自治」草案,強制登山者加保登山保險、聘雇領隊
、不得任意開路等,台中市政府甚至有意將國家公園以外的高海拔山林列入管治,以防發
生意外。
這讓我好奇,當台灣人面對山林的種種變動,究竟管制是否是最好的辦法呢?
在台灣,多數的山林為國有地 ,並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嚴格的山林管制,這其實已
逐漸不合時宜了。過去政府害怕共產黨躲匿深山,但今天已開放陸生交換、中國大城市的
人自由行,眾多對岸人士暢遊阿里山、陽明山等山林,此理由已經不在;而以維護原住民
利益為由的管制思維,則是建構在不尊重原住民自治主體之下,也應該要轉變。
台灣過去因為長期實施山林管制,入山要申請、長期限制使用地圖,也因為過去台灣有許
多歷史抗爭事件是發生在山林,山與死亡的連結,深植於社會集體潛意識裡。社會對於「
山」的印象,是恐懼、危險,這些都縮限了台灣健行文化的發展。
過去管制的目的,是基於國家安全,今天仍有那麼多的條例,甚至還欲再多設置法案限制
登山者,是基於「國防目的」嗎?還是把登山者視為麻煩製造者,認為「封山是最好的,
不要來爬就沒有危險」呢?
我認為目前的登山問題,在於政府認為自己有責任「嚴密」保護人民的安全,且整體社會
缺乏責任自付。於是,當沒有充分準備就上山的登山者,因飲水不足、或是掉了眼鏡、或
是腳破皮,而要求山難救助時,政府便動用直昇機、大批「消防人力」提供「服務」。
既然整體社會因為過去戒嚴時期的山地管制政策,缺乏山林教育,部分登山者因無知而濫
用國家資源,政府要做的,絕對不是再回到戒嚴時期的管制,而是要從根本做起:進行登
山教育,以及建立專責的山難救助隊。
我旅歐近2年,曾在蘇格蘭、瑞士、西班牙等地健行,包括蘇格蘭154公里的西高地步道(
West Highland Way)、瑞士世界自然遺產之一阿萊奇冰川(Aletsch Glacier)周圍步道
皆未需要申請通行證,連貴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西班牙朝聖者之路 (Camino de Santiago
)也沒有任何拒人門外的門檻。反觀台灣,既管制入山,又時常封山、封路,以雪山西陵
為例,一封就是10年(編按: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近日表示,預計今年底、明年初重新開
放)。
關於封山、封步道,我的想法是,政府要提供封閉的原因,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封閉。尤其
在颱風過後許久,有些山林步道還是封閉,完全不知道是因為道路崩塌不能走?為了休養
山林,暫時不開放?或只是公務員圖便宜,乾脆封山?休養山林應當尊重,但若是因道路
崩塌而路線消失,可以再把路線找回來。如果把原因說出來,民間與政府可以一同想辦法
,畢竟維護台灣這片山林不只是政府的責任,每一位台灣人都應該要守護。
而台灣的高山健行較難發展起來,除了以上談到的管制問題,我想其中還有一個困難就是
台灣的勞動條件。
高山行程通常需要2天以上,中程3至5天,長程的可以有10天到30天。台灣的工作環境是
工作1年後,有7天帶薪假,相較於外國如英國,1個月有2天的帶薪假,大不相同。英國除
了有薪假,還有週休二日制度,累積下來,每個月可以有4天以上的休假,或是每3、4個
月有1個星期至2個星期的休假,在英國這是很正常的。不只是英國,歐洲許多國家都有天
數長的休假制度,因為有充足的休憩時間,觀光與健行活動,相對地也會蓬勃,發展也會
相對深入。
世界級台灣山林能否進入世界?
因為我們對台灣的山如此陌生,健行文化自是不若歐美國家發展;更可怕的是,我們一直
呼喊國際化、觀光轉型,但我們卻準備限制登山,把世界級的山林封閉於世界之外。
根據研究,台灣是世界唯一實行山區管制的民主國家,在歐洲,即使是海拔4,809公尺的
白朗峰,也完全沒有任何登山管制。入山管制、封山、封路,是現存登山活動的門檻,也
是台灣站在國際舞台的阻礙。2011年,世界知名的自助旅行出版社羅浮指南(Rough
Guides)的「台灣」旅遊書中,便提到了「入山證、入園證申請的大量離奇的錯誤資訊,
是外國人無法攀岩台灣最高峰的主要原因之一」。
試問,有多少台灣人能夠明白入山、入園證的申請流程?更別說外國人。況且,山林管理
單位多,行政作業複雜,一再墊高台灣山林推往國際的門檻。
警政署網站入山證申請的頁面,沒有英文版;而到國家公園登山,除了入園證,還需要入
山證。外國人到台灣登山,沒有中文閱讀能力,便無法自助在台灣登山,因為入山、入園
證申請期限在出發前5天至1個月。這讓許多初到台灣,想見識高山之美的外國自助旅行者
,完全無法臨時起意、自由成行。
即使能夠在出發前1天做申請,也必須親自到管制區臨近的派出所;而這些派出所,往往
距離登山口遙遠,又交通不便,一來一往,就是1天以上的時間。例如:擁有500年歷史的
浸水營古道, 入山證申請是在歸崇派出所,這是好幾個山頭的距離啊。更遑論,有些簡
易登山路線,例如:嘉明湖,畫分為入門A級路線,但外籍人士必須在台灣人帶領下,才
能進入 ,對自助旅行者極不便利、不友善。
台灣的登山者,大多自組團,或跟商業團,又不會有語言問題,難以體會身為語言不通的
國際自助旅行者,在台灣旅行、登山時會面臨的困難。台灣這些年來不斷呼喊要國際化,
又因為陸客源驟減,極欲作觀光轉型,但試問,自己是否真的瞭解旅行者的需求?是否真
的看見了台灣的瑰寶是什麼?
台灣不是聯合國的一員,國際地位低落,但我們難道不能便利旅行者,給予充分的交通、
住宿資料、簡化任何冗長的行政作業,吸引外國旅行者自由自在地探索台灣山林嗎?
非但沒有如此,我們還看到台中市政府與南投縣政府分別於今年7月、9月三讀通過的「登
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時代力量黨團日前也曾準備提出類似的登山管制條例草案。然而
,一旦中央政府審核通過,接下來就是強制登山保險、強制雇用領隊隨同等規範來限制登
山活動;前述一旦執行,台灣政府便將通往世界舞台的大門,緊緊地關上了。
當時代力量黨團於紐約街頭疾呼台灣進入聯合國的口號,是否曾思考,也許降低山林管制
進而全面開放,吸引外籍旅行者,讓台灣山林成為人來人往的「聯合國」,進而提高國際
地位?
總結以上,登山可以是處理台灣意識、國族認同、觀光轉型的途徑。如果台灣政府願意向
歐美健行文化發展發達的國家取經,改革山林管理,如果願意撤銷以「國家安全」為由的
入山證申請、以「生態保育」為由的入園證申請,改採登記式入山,降低登山門檻,讓外
籍人士與台灣本國人享有同樣的登山活動權利,如果願意同時向下紮根,好好地向社會、
年輕學子做登山教育;那麼,台灣將迎接不一樣的未來。
想像一個以開放自省態度面對山林的社會
一個以開放心胸與山林、自然連結的國度,是擁有什麼樣的環境與氣度呢?我想像的是,
以台灣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旅遊中心是否都能提供山林步道的資訊,以及有路線地圖、
交通方式與守護山林的指導手冊?
想像每個山林區域都書寫一本薄薄的散步路線小冊,可以放進口袋攜帶;每間書局、登山
用品店都可以找到一櫃書,裡頭是台灣各個山岳路線、山林古道、步道的導覽書,並且擁
有不同出版社發行的不同版本與各種不同比例的地圖。同時也能好好思考「步道與國際行
銷學」,把台灣打開來讓世界看見,讓台灣的觀光不只是小吃與夜市。
我說的這些都是有跡可循,並非空想。愛丁堡的旅遊中心免費提供資訊簡單的手冊,資訊
較詳盡的像是散步路線小冊、導覽書,則是使用者付費。至於健行步道的規劃,以西高地
健行步道 (West Highland Way) 為例,起點提供免費的步行路線、住宿、飲食、飲水、
交通資訊,中間站可以找得到當天、隔天的氣象預報、健行者需要的糧食、行動糧、裝備
,沿途設有清楚指示的指標、該區域的導覽解說牌,終點小鎮可以找到步道紀念品,還有
步道、行經區域的歷史與故事書、兒童繪本等,另外每個步道也都有自己的官網。
健行其實不只是運動,也不只是人與自然連結,同時也是瞭解一地歷史的機會。
此外,我在蘇格蘭的西高地健行步道九天的旅程裡,看見他們經營很好的項目「Baggage
transfer」(行李運送)。健行者不需要負重,有專門的運送行李公司,可以將你的行李送
達到你每天住宿的地點。這個在台灣的可行性可能不高,但至少可以看見健行文化在當地
的發展程度。
在台灣,山林健行的環境不同於蘇格蘭,自然需要發展出適合台灣的運作模式,但我想我
們可以參考健行運動發展蓬勃的國家,看他們如何提供更多的資訊,讓健行運動落實在生
活每個角落,並且將對外國旅行者的門檻降至最低。
我內心不斷湧現在愛丁堡國家博物館參觀的蘇格蘭土地歷史常態展。蘇格蘭高地的自然風
光揚名國際,很多人都以為蘇格蘭高地一片草原,是因為氣候太冷、風太大而造成的自然
景貌,但事實上,過去的蘇格蘭曾是一片茂鬱的森林,棕熊、狼都曾在裡頭生活著。
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是人為因素。18、19世紀大量砍伐森林、放牧綿羊,地主為
了放牧地益,收回土地,政府執行 「高地清理」(Highland Clearances) 計畫,驅逐
佃農,不走的就放火燒屋,強迫移民,許多人遠離家鄉到城市工作,更多人被安排遷移到
加拿大、美國等重新生活。現在在高地上,看見的自然景致、廢墟、空屋,大部份都是經
過那段歷史。
在今日的蘇格蘭,棕熊和狼都因人為破壞的關係而絕種了,當地人也開始努力復育森林。
常態展有一個很大的玻璃櫥窗,展示在茂密的森林裡,狼追著紅鹿,棕熊正兩腳站立、像
在抓什麼似的,野稚在林中散步,音響傳來的是林中動物的鳥鳴、熊吼,旁邊有個解說牌
告訴你:「如果蘇格蘭沒有受到人為破壞,今天會是這個樣子。」這反映了蘇格蘭人是如
何深刻地在反省、疼惜自己生活的土地。
我內心想像著一片願景,那是每座山林都有原住民部落守護著,我們可以走路穿過一個又
一個的部落、一座又一座的村莊。我們心中踏實於自我認同、土地認同。我們找到過去屬
於自己族群的文明記憶、以及台灣土地的歷史記憶。
我們可以讓15、16歲的台灣孩子,就像蘇格蘭的孩子一樣,青春洋溢地在車站簇擁著,背
著裝備,準備和三五好友到山林健行、露營,而不是在補習班前大排長龍;我們可以展開
地圖,看見一個偏野的湖泊,背起裝備就往山林出發,享受自己與自然的連結,就像我所
認識的兩位18歲的德國女孩,相偕來到蘇格蘭,以這樣的方式旅行著。
我想像我們與大自然緊密連結著,謙卑,但不恐懼。
作者: blackzero1 (honChao)   2016-10-10 23:42:00
政府:行無不法,謝謝指教
作者: william9 (蝦密)   2016-10-10 23:55:00
台灣四面環海 又到處都是山 人民對山林與海洋知識卻是匱乏至極 政府不思教育 卻只想一昧禁止 也只能說是一種世界奇觀吧
作者: winglia (Lia)   2016-10-10 23:59:00
深有同感,一個人(團體限制)或一群人(搶山屋)想踏入台灣山林都難、來台灣登山的外國人真的變多、入山證得事先申請,猜猜哪天會是蔚藍好天氣.....
作者: billlushana1 (藍腹鷴火箭炮)   2016-10-11 00:05:00
今天才在IG被老外問如何爬嘉明湖,只能遺憾回應台灣的山管制重重
作者: deerdriver (騎鹿人)   2016-10-11 00:14:00
生態保育區限制人數我覺得合理 但是入山證就是個很不合理的制度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10-11 01:03:00
作者: zxc0312 (11)   2016-10-11 01:06:00
這篇是不是搞錯什麼 台灣的步道崩壁很多..很危險他知道嗎加上有些要溯溪 下雨溪水暴漲過不去 他知道嗎?颱風天山上多恐怖 他知道嗎? 封山有什麼錯?拿西歐那種等級比台灣.....懶覺比雞腿
作者: naunaungan   2016-10-11 01:24:00
危險或恐怖與否因個人能力與經驗而有差異,也有人覺得騎車開車很恐怖,政府要因此封路嗎?台灣似乎不只一個議題有這樣的問題:向下看齊,所以我們用商業團的標準約束探勘老手,用低標的教育方針管理天才
作者: jojoSpirit (JoJoSpirit)   2016-10-11 01:50:00
請問台灣山難+直升機出動的比率是否比外國高?不然怎麼會搞到天怒人怨,才會有這麼多管制措施?爬山的如果都事前做好準備,少出山難/勞師動眾,誰那麼無聊來管制爬山的人? 結論,都是登山者不自量力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10-11 03:07:00
樓上又知道了,連資料都沒有就來嘴。連不自量力都稱不上
作者: stussywu (歐巴馬)   2016-10-11 03:52:00
純噓jojo嘴太兇,光日本黃金周山難直升機就出勤幾次,不要打自己臉幫你付中文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502004309-260408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6-10-11 10:11:00
連兩篇都只會嘴,連數據跟理論都提不出來還敢噓
作者: AaronWang (工作在鴻海)   2016-10-11 11:44:00
要把台灣高山推向國際,商業化就不可避免,文中也有提,要提供熱食,熱水,盥洗,這些以現有山屋環境很多是沒吸引力的。只是當往商業化方向走的時候,不知國人的接受度如何。
作者: rainer99 (雨人)   2016-10-11 11:51:00
逐步解除管制與山林教育併行,跟各體協一樣都該逐步檢討
作者: stussywu (歐巴馬)   2016-10-11 11:55:00
補推
作者: annynovel (annynovel)   2016-10-11 17:05:00
我認為環境評估還是要做好,大前提就是不要傷害自然環境,不要侵擾到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
作者: batatas (Ipomoea)   2016-10-11 18:52:00
看前幾天的mit 才在講 山屋附近已經被排泄物和衛生紙佔據真的要好好評估各路線每天的人數承載量
作者: bbbigbird (周大鳥)   2016-10-11 21:58:00
台灣的山勢地形落差大、岩盤脆弱、多颱風地震,山坡人為破壞嚴重,最近一個鋒面大雨來臨,就一堆公路坍塌太魯閣更是誇張,文中也提到行李托運公司,台灣許多登山路線有山屋就要偷笑了,還要求那麼多,實屬可笑!!!
作者: eeagle12twtw (我會飛)   2016-10-12 11:55:00
推推
作者: HIVer (HIV帶原者)   2016-10-12 14:28:00
陽明山跟北海岸的山可以做觀光 中央山脈這個還是算了
作者: AaronWang (工作在鴻海)   2016-10-12 15:47:00
台灣山岳有很多事需要我們去作,但推向國際我不覺得是優先項目
作者: piliwu (Love Ciroc!)   2016-10-17 22:23:00
Mit才在說山屋附近的登山活動影響山椒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