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海拔八千公尺生與死 僅存的意志力和冷靜

作者: boringdevil (Cause I'm T.N.T)   2018-04-08 23:08:59
記者呂品逸/台北報導
「超過7千公尺,空氣中的含氧量只剩平地的3分之1,許多情緒、個性會慢慢被剝離。」
眼前這個皮膚黝黑、給人感覺有無窮精力的男人,就是世界8千公尺高峰的極限登山家呂
忠翰,很難想像這個笑容彷彿大男孩的人,是台灣登山界近幾年崛起的新星,也是數一數
二的強者,每次攀登,他都選擇不戴氧氣罩,對他來說,那一種挑戰自我的方式。
綽號「阿果」的呂忠翰說,在山中讓他認識到謙卑,在海拔7千公尺以上,因為含氧量低
,身體機能消耗了便不再回復,大腦也會漸漸無法思考太複雜的事情,僅存的,只剩一個
人的核心思想和意志力。
對阿果來說,爬山是一個跟自我對話的過程,冷靜的決定下一步,冷靜的自我超越,2013
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入選運動品牌的海外8千公尺高峰攀登隊伍,正式踏上世界的舞台,
但無可避免的,爬海拔8千以上的高山,終究得面對登頂與不登頂的抉擇,甚至面臨生與
死的考驗,當一切來臨時是這麼的迅速,身為一個登山家、朋友、隊友,到底要怎麼抉擇

阿果說,他曾在攀登世界第13高峰攻頂後,在下山時,一轉頭就看見身後的隊友從雪坡上
跌倒後翻落,接著一路往下滑直到消失在濃霧裡,「雖然早就有準備面對自己或隊友的死
亡,但真正遇到了,是無法光只用理性思考的」他當下判斷,從隊友滑落的方向跟返回營
地的路線有一處交錯點,下定決心用僅存的力氣,在交錯點的附近搜索「因為隊友如果沒
有在那附近,就一定是墜落冰崖,救不到了!」
幸運的是,當在交錯點附近搜索時,他發現隊友剛好就卡在雪地中的一個小小的凹槽,當
下他決定在雪地裡挖了坑洞,供兩個人能躲藏,然後用無線電呼救,告知營地正確的地點
,接下來,就是無止盡的等待,但更困難的是,快要40個小時沒闔眼的他卻不能睡著,否
則兩個人恐怕會再也起不來了。
他問阿果,等待的過程都不會絕望或想放棄嗎?笑著回答,在山中遇到問題一定要百倍冷
靜,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導致後面全盤崩解,所以只能專注當下把問題一個一個解
決,但阿果也坦言,真正難熬的是等待,當時兩人身上的水和糧食都沒了,只剩兩條高營
養糖漿,他只能要自己不要多想,專注在當下兩人的狀況,而等到凌晨12點時,唯一無線
電也沒電了,四周陷入一片寂靜,狀況糟到不能再糟。
他反覆考量,覺得兩人的狀況最多撐到凌晨3點,於是跟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的隊友說:「
我們最多到3點,兩個人就必須往下走,不然撐在這裡兩個人都會完蛋。」接近3點,阿果
不死心的走到冰崖上方邊緣,用頭燈向下照,就這麼剛好,抵達冰崖下方搜救隊用頭燈向
上照,「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戲劇化的結局,那種終於等到的感覺,大概一輩子也忘
不了!」就這樣,終於平安的返回營地。
即使知道會遇上生死交關情況,阿果還是每年往山上去,更一次一次的挑戰自我「對我來
說,最重要的是怎麼做才會比上一次更好。」他也說,到國外爬山可以認識不同國家的登
山好手,透過交流互相學習,對他來說每一次攀登都是無可取代的經驗,透過這些經驗的
堆疊,讓能到達更困難的地方,這就是登山的迷人之處。
三立新聞網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65035
作者: capik (capik)   2018-04-08 23:25:00
真男人
作者: bye2007 ( )   2018-04-08 23:31:00
世界第13高峰 加舒爾布魯木II峰
作者: Schmid (On My Way)   2018-04-08 23:46:00
作者: dallaspurs (卡薩布蘭卡)   2018-04-09 00:20:00
帥!
作者: qklaqkla (錢難賺)   2018-04-09 01:03:00
作者: maktub1024 (金黃色的麥田)   2018-04-09 07:17:00
作者: a9509028 (光頭)   2018-04-09 09:20:00
作者: gsuper (Logit(odds))   2018-04-09 11:26:00
居然能救的回來 神救援
作者: wu0h96 (喜感)   2018-04-10 14:51:00
果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