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大鹿林道手作步道分為兩天,第一天進大鹿林道東線
第二天去白蘭協助修築白蘭溪古道
網誌圖文版: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774889
睽違了半年,今年的大鹿林道手作步道施作總算在我們千呼萬喚秋波欲穿之下到來。
早上是山椒魚棲地周遭環境維護,我們沒趕上,
下午分組,一組進大鹿林道,一組繼續山椒魚棲地環境維護
我們當然是進大鹿林道啊~
(這陣子踢的次數我都不想數惹,踢到很厭世,對,
如果你也覺得踢大鹿林道很厭世的話,你不孤單,淚握)
到了這次目的地,阿德召集大夥作現地的行前工作說明,
他的思緒清晰、條理分明地告訴大家工作要點。
底層有腐植層,必須先剷掉,否則會滑動。
再者,最底層要疊大石頭,並且要嵌進土層中才會穩固。
接著,阿德拿起手邊的素材示範砌石要領。
砌石必須向內側傾斜,才不致滑出傾倒。
砌石必須交錯相疊才會穩固,可因"石"制宜。
好啦~接下來我們就分工進行吧,有些人負責砌石,有些人負責開挖石材。
一切手作自己來,酷吧!
小熊貓分到寶寶組,別小看寶寶組噢,他們肩負重責大任,負責的工作是:
寶寶碎大石。
厲害吧!
某兔還一臉堅毅咧!
小熊貓和小姐姐負責固定好撬棒,小哥哥負責敲鐵槌,三人同心合力敲開大石頭。
六歲的小熊貓從小就玩真的,蕭阿伯問我:
"小熊貓從小跟我們這樣玩,他會不會覺得學校的校外教學很無聊啊?"
藏鏡人寶寶組的指導老師陳大哥出現了!
陳大哥是個優秀的教育者,他不會用刻板印象限制你不能作什麼
他反而會鼓勵你用自己有的能力去嘗試不同的工作,他會在旁邊給予技術上的指導
有了寶寶組提供的石材,廢話不多說,我們就來開挖吧~
小熊貓很關心工作進度,我們先來把腐植層挖掉。
搬運石材需要比較多的人力,這個網帶是谷大哥親自設計完成的,
省力又耐操,我真的好佩服這群夥伴噢。
一個人可以抵好多人用的阿德總是身先士卒。
寶寶嫆不落人後,馬上就搬來一畚箕的沙土。
為什麼要砂土呢?因為砌好大石頭後,接著要覆上小石塊,然後再用砂土填補縫隙
層層積疊,穩固又萬無一失,這些施作背後都是有邏輯思考的。
小熊貓:"媽媽,空畚箕都來了,接下來就看妳的了~"
這幾次的手作步道施作下來,我發現我的志向在挖土,
簡直人力挖土機或是土撥鼠轉世來的
我最喜歡跪在地上,連工具都不用,就戴著手套扒土進畚箕,
看大夥一畚箕一畚箕搬去覆土
心中有說不出的成就感,太滿足了啊~
我不說可能沒有人知道,我以前還曾經幫自己取過暱稱叫"撥土鼠"哩!
(這麼丟臉的秘密是也可以不用說出來)
伙伴們正在商討砌石眉角,其實剛剛陳大哥有幫我爭取讓我試著砌石
但是我生性孤僻,比較喜歡一個人在角落裡挖土,
而且我對什麼工藝啦藝術啦,完全沒有天分
我怕大家辛苦完成的砌石會毀在我手裡,成為千古罪人。
MM和阿德的默契渾然天成,她一眼就可以看出阿德想要什麼樣的石頭,適時地遞上。
這邊不需要這麼多人力,陳大哥帶領著其他人到另一頭去改善那邊的林道積水問題。
別懷疑你看到的,伙伴們真的就是把石頭搬到林道上,
然後用鐵鎚一槌一槌敲成適當的大小。
(我敲了沒多久就閃了,感覺自己快得隧腕症)
胼手胝足,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莫此為甚。
原本林道上會有些低窪處,雨天就會淤積,久了成爛泥,
在大鹿林道手作步道施作前,大鹿林道上很多像這樣的爛泥地。
我穿雨鞋還好,只是覺得滑,穿登山鞋就有溼鞋的困擾了
有一次踢全程改穿慢跑鞋,那真是...太舒服了啊,強推,
但是多遇幾次"路窟霾",鞋子就會慘不忍睹
有工程背景出身的陳大哥馬上就規劃出一條排水道,
鏟掉爛泥,再覆上小石,再覆上乾燥的砂土。
沒有小石?拿榔頭來敲就有。(我們好強悍噢!)
陳大哥跟我說每一百公尺路面要傾斜...嗯,我忘了是不是三度了(我真是文盲)
總之,陳大哥是用精確的計算來施作的,一點也不馬虎。
彭大哥穿著乾淨整齊的制服,每次都會撩下來和我們一起動手作,一點也不含糊
如果不是他的推動,我們不會有更加舒適的大鹿林道可踢,
如果不是他的推動,我們不會有機會看到更多,思考更多。
蕭阿伯也是屬於先動手作再說的那種人,能夠加入這個團隊,
我想是我的幸福,也是小熊貓的幸福。
沒有誰指揮誰,不用,大夥會自己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哪裡缺人就往哪裡去,
渾然天成的默契。
這一段一段就靠我們人工把路鋪平鋪實。
排水道隱然像是一條長龍般延伸至崖邊,待雨季到來,吐納那鬱積的水流。
連小熊貓也可以敲碎石頭,這就是身教了吧
當孩子看到身邊的大人在關心在思考在動手,他們也會潛移默化的。
不用怕沒有工作,陳大哥總會找出林道上需要補足的點。
公務車不僅運送工具,還權充壓路機,真是史上最威的公務車惹。
走在林道上,我保證你不會注意到這一處砌石,這裡,本來是一個大缺口
現在,它緊鄰承接著林道,無聲地任每一個過客安穩地通過。
因為總總心酸的因素,隔天我又進大鹿林道踢了一段,行經此處,我突然覺得眼熟
想起什麼似的跟同行的賴大哥說:"這裡就是我們昨天施作的地方!"
手作步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看不出來這裡曾經施作過。
連施作者自己都看不出來了,我想其他人一定也很難察覺。
這個我看出來了,是撥土鼠挖的。
工作結束後,彭大哥本來要帶我們去看附近一處八角蓮森林,非常美
可是時間不許可,得趕回1.8K處理咬人貓蔓延休息座椅的問題
不過,阿德和MM聽我說馬達拉駐在所就在附近,顧不得可能得踢林道到天黑
還是想去一窺究竟,那源自一個遙遠的夢
阿德和MM是最早造訪的人:
http://mypaper.pchome.com.tw/wymeng/post/2113495
我在第一次大鹿林道施作時得知之後,第二次大鹿林道施作帶著地圖去問他們夫妻
然後,第三次大鹿林道施作,陳大哥帶著我們去神崎駐在所
那之後,鑰匙就被扭開了
這段期間我重新造訪了檜山、佐藤,又去了高嶺、本田,陸陸續續走了幾段古道
茂義利到高嶺間的馬達拉道路,只差馬達拉駐在所未曾造訪
夥伴CH在一次的奇遇中,無意間找到了馬達拉,他把座標給我
位置就跟日治陸測圖套疊出來的一模一樣
我問阿德和MM想不想去看看?
他們就跟我一樣,血液在沸騰,我們義無反顧在傍晚之際快步走進林道深處
尋找心中那個遙遠的夢想
(所有小孩的家長都跑光惹,這樣好嗎?)
第一次大鹿林道施作: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642776
第二次大鹿林道施作: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642965
第三次大鹿林道施作:
https://cor.nidbox.com/diary/read/974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