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3/31已收齊,感謝受訪者們&協助分享的朋友們!!

作者: NChewinggum (嚼不盡的口香糖)   2019-03-30 19:01:32
目前研究尚須一名受訪者
以迷途/獨攀失蹤或死亡山難者的「親屬」或「山友」為優先!
為講求研究倫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打擾,不會主動聯絡山難者親友
所以跪求多多牽線與分享<( _ 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親愛的朋友們,您們好,我是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的學生,
誠摯地邀請有興趣者接受敝研究的訪談,邀請您暢所欲言,聆聽您在親友於山難前後,您
的各種生命經驗,包含想法、心情、人際相處等,尤其特別想了解當您在親友山難過世後
,您與失落相處、與生活中的人相處是怎麼樣的情形;最後,希望能藉由本研究,讓研究
者、助人工作者及社會大眾更了解您,幫助眾人在對於登山陌生的氛圍中,更貼近山難中
喪失親友的登山者的生命經驗。您們的寶貴資訊也將幫助臨床工作者更加理解山難者親友
與山友的需要。
以下連結為訪談相關說明與報名方式,也萬分感謝您們的閱讀!
徵求人數:5 名(缺一名)
目前為求經驗飽和性,以迷途/獨攀死亡或失蹤山難的「親人」或「山友」為優先
親友定義:山難過世者親人或當次事件前仍有聯絡的朋友
參與費用:每位受訪者可領取新台幣500元
所需時間:依受訪者方便的時段,受訪60至90分鐘
所在地點:以台北、新北、桃園、宜蘭地區為優先,依照受訪者方便的地點
受訪條件:
(一)有高山或中級山長程縱走的重裝經歷,曾連續兩年以上頻繁登山者(至少每個月爬一
次山,或一年有至少兩次過夜登山行程),且頻繁登山期間,有親友於山難事件中過世。
(二)20歲以上之成年人,性別不限。
(三)排除條件:
(1)具精神科診斷且正在接受治療者。
(2)台大在學學生。
訪談內容:受訪者在親友山難事件發生當時與之後的各種看法、情感、及想像,尤其是
與他人談論該事件的感受與經驗。
訪談方式:研究者以面對面且開放式的問題訪問受訪者,訪談內容全程錄音。如參與者
同意,則寄出初次訪談逐字稿與再訪大綱,於訪談後約半至一個月進行延伸訪談。
研究潛在風險、發生率及救濟措施:本研究對參與者之危害風險極低,於訪談當下或後
續可能引發無法於訪談中緩解之負面身心感受或情緒反應的可能性極低,研究者會於訪談
中與訪談結束時確認參與者的情緒狀況,若仍有情緒波動,研究者會提供可尋求協助之管
道及資訊,如各縣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張老師基金會等輔導資源,並於後續致電關心。
研究之退出方式及處理:您可自由決定是否參加本研究,研究過程中不需要任何理由,
可隨時撤回同意或退出研究。如果您拒絕參加或退出,將不會引起任何不愉快,或影響日
後研究計畫主持人對您的評價,更不會損及您的任何權利。若您決定撤回同意或退出研究
,可透過電子郵件告知研究協同主持人,計畫主持人將會把您的資料移除並銷毀,不會將
之納入分析。研究計畫主持人或研究計畫贊助或監督單位,也可能於必要時中止該研究之
進行。
保密協定:受訪資料僅作敝研究用途,且將受訪者身分匿名,亦隱藏任何可辨識受訪者
身分的資訊,研究資料將於論文發表三年後銷毀。將來發表研究結果時,參與者的身份將
被充分保密。以上的保密條款,會在訪談前再次與受訪者說明及確認,並請受訪者簽署知
情同意書。此外,受訪者在訪談途中可隨時表達疑問或擔憂,也可不具任何理由提出中斷
或結束之要求。
有意受訪者,請至報名網頁填妥報名資訊,我將主動與您聯繫。
報名網頁:http://0rz.tw/rjQ7u
若您有任何疑問或其他考量,也歡迎來電、來信、或私訊洽詢。
研究生/聯絡人:邱壬貞
電話:0939-377-408
信箱:[email protected]
指導教授:林耀盛 教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