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好,我是入門不到半年的新手,喜歡在登山時,觀察周遭地形來培養對路的感覺
。登山時,我都會好奇路究竟是怎麼被開出來的,甚至會好奇為啥前輩會想選擇走這條路
的原因~
看到台大山社蘇文政醫師以多年對於路的無數觀察,最終整理出來關於路的三大定律:
1. 每條路都有一個主要目的。
2. 每條路都以最省力的方法達到該目的。
3. 越常用的路越明顯。
看完覺得頗有意思的~好像可以解釋路選擇的邏輯,舉例來說,稜線縱走(展望好,容易判
位,不容易迷路),腰繞(可以繞掉小山頭,較為省力),高繞(前方可能有危險地形如崩壁
之類的)
但有些情況如下切或上切,我不太清楚如何去判斷適當的下切點或是上切點?
感覺下切到溪底就有風險在,陡+滑,又或是切錯了,上不來的窘境
我好奇有沒有一個選擇的邏輯(像判斷的條件,風險評估)?也好奇前輩開路時,是先在地
圖上去規劃呢?還是現地去判斷呢?
想聽聽大家的經驗與想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