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段紀錄]
[日期]:2023/03/07-12
[人員]:4
[行程]
D1:東埔-觀高-八通關營盤
D2:八通關營盤-清八荖濃溪段-大水窟-米雅桑溪
D3:米雅桑溪-馬霍拉斯溪-2090峰
D4:2090峰-qaqatu-馬戞次托溪-h1870溪谷-h2040寬稜
D5:h2040寬稜-h2330峰-阿布朗山-塔洛木溪-h1400古道岔
D6:h1400古道岔-玉里山岔-玉里山登山口(咖啡園)
[勘查目標]
大水窟營盤至米雅桑溪:
在2012年的報告中,調查隊於h2600的坡道後沿稜下行,直到下溪前100m才又見明顯坡道
,推測古道為1987年的調查路線。參考楊南郡老師撰寫的勘查調查紀錄,古道在該路段的
保存狀況應該不差,去補上航跡即可。
馬霍拉斯溪兩岸:
經過玉管處2012及2014的勘查,古道在西岸的可能位置已限縮至Nunusun家屋平台南側溪
谷北岸,東岸則可能位於巨木水池西北稜,此路段為本次行程的勘查重點,期望能找出古
道的正確路線。
Sipsip水源西側稜線至2330峰:
在2012年的報告中,調查隊直接走獵路去Sipsip水源取水,並未隨古道沿稜直上,雖然之
後在稜線上又有跟到古道,然而並未對此段的古道進行勘查,也未嘗試找出古道如何繞過
2330峰北坡,這或許會是找到塔洛木溪兩岸路段的關鍵。
塔洛木溪兩岸:
雖然玉管處在2014已找出阿桑來戞西稜岔口至Kukus北側石階的古道,然而該次調查並未
確認古道是如何下至塔洛木溪;在塔洛木溪西岸的勘查中,雖推測出古道可能從
Tungangan西北側的緩稜上行,但完全未發現古道遺構這件事實在是相當不合理,古道可
能是另由他處上切。
[說明]
整體來說這條路線風險不算低,雖然是在跟古道且部分路段有綁路條,但許多時候還是當
探勘在走,且溪谷附近的路段地形較為破碎,欲前往務必三思,並確保隊伍中的老手夠強
,路沒選好真的會出事。
由於我們隊伍中有兩個百岳大概十座、無勘查經驗的新手,在通過陡坡、崩塌地時都需耐
心的指導與等待,因此本份紀錄的時間應該具有參考性,沒有快得太離譜。
[紀錄]
天氣:每天都很好
D1
1030 愛玉站出發,這次路況有點差。傳統路省略不寫
1700 八通關營盤
D2
0615 出發
0642 清八荖濃溪下切點,古道大致算好跟
0800 溪谷,看溪谷很漂亮決定沿溪上溯,不跟古道高繞。此段溪谷應該是枯水期限定
0840 前方大瀑布,退回古道第二下溪點跟古道高繞。古道是由稜尾沿山腰上行,非紀錄中
的寬谷
0920 平台
0938 溪谷上切,路況大致如2016報告所述
1049 杜鵑鞍部
1320 大水窟四岔,一路有明顯開鑿痕跡
1355 東向稜線,古道時常被灌叢吃掉
1424 通過h3020後陡坡,建議跟布條直下,之後古道大致明顯好跟,若遇陡峭的稜線,古
道會提前開之字坡從上腰下行,不必沿稜直下
1530 h2600古道最後坡道,嘗試往東找尋古道
1606 h2450明顯東向稜線,在大紅檜左下方有古道坡腳,後寬稜未見明顯古道,在 h1350
朝東偏南下切至東北向小稜,至h2220再往東偏南下行
1715 h1080 下到谷線附近,開始出現許多被剝皮的巨木,不知道跟古道有沒有關係
1730 接上明顯坡道
1745 沿古道續行至崩塌地,評估不可通行後,回頭跟路條下切
1800 下至溪底
D3
0610 出發,沿溪下行到崩壁上切點,爬上稜線才發現,好像再往下游走一段可以避開崩壁
,但崩壁好走,古道應該也有通過崩壁
0654 h1980見旋轉樓梯,後盡可能跟古道。一路走到西偏南的稜線,後沿稜上行,古道都
還算明顯
0729 h2150古道在稜線附近陡上,有一段崩塌,建議直接朝東上切,古道在陡坡上方
0753 h2200 六十米大崩塌,考量隊友經驗不足,決定高繞(事後查證,地圖產生器的航
跡為2012的調查資料,並非阿國等人2020年底實際走的路線,而當時這只是個小崩塌。同
樣在伊波克山南方的幾個崩塌也有類似的情形,個人認為這段古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宜
挑戰)
0824 h2250 通過崩壁頂。在評估路況及時間後,決定改走伊波克、公山路線,直接朝東
南向緩稜上切
0924 伊波克山
0956 公山,朝南下行
1015 見砍痕後右繞,然後下碎石坡
1030 鞍部前接上清古道,後朝谷線下行
1110 h2180支流旁見古道駁坎,後有一段古道開在右岸上方15m處,續行四十公尺後有一
段不明顯樓梯。之後沿谷線下行,直到h2080才朝北上切Nunusun家屋平台
1220 Nunusun平台午餐10,下方崩的很嚴重,是一片赤楊林。嘗試去走玉管處的推測路線
1240 朝東下切,稜線變緩後轉東南
1308 h1880轉東下切,遇到一層不明駁坎,無法確認是耕地砌石還是古道遺構。後在
h1800遇斷稜,東北下繞後朝東下行
1345 耕地遺跡,後朝南修正至東南向稜線。可以看到溪東岸崩的亂七八糟,即便古道從
該處通過也不太有保存下來的可能
1430 h1590遇斷稜,選擇從北側崩溝直下(也可以走稜尾的瘦稜水鹿路,但因無法幫隊友
確保而作罷)。可以確認Banhilan家屋西稜的緩坡也是一片老舊崩塌地,決定放棄東岸的
勘查計畫
1457 崩溝下方為乾瀑,朝北繞行
1505 評估下方為峽谷地形,持續繞行至南北向河道
1518 小崩溝,走碎石坡直下溪底
1531 總算下到溪底了,真的靠北
1543 出發,朝東北上切
1625 上稜
1737 2090山頭紮營
D4
0603 出發,沿稜上行
0639 巨木水池北方發現坡道,水池無水。在稜線附近跟一段古道後,在緩坡處跟丟,直
接往東切,直到h2470附近再度跟到古道,之後都盡可能跟古道走。巨木水池附近巨木很
多、很美。
0745 h2600壯觀石階群
0825 Qaqatu池,水質非常清澈,唯一的問題是池邊有隻沒有頭的腐敗水鹿
0840 取水出發,一時沒忍住跑去跟獸徑
0920 h2800古道網咖,下切的路上也都有網路。陡坡處大多有古道可跟,緩坡可能路較不
明顯,就直接朝南切
0941 朝東南向稜線前行,有古道可跟,經過多處很陡的稜線
1020 h2450下切幫朋友撿裝備
1120 出發
1200 古道下繞陡峭岩壁
1250 通過東南向瘦稜,古道轉正東,這段二葉松陡下要小心走
1315 朝南下切,路上很多石階,不難走
1410 溪底
1430 出發朝東偏南上切
1515 上稜,見古道,之後沿古道走到有水大溪溝,途經數個老舊崩塌
1634 取水後於h1870發現石階,後跟丟古道,在稜線南邊h1950處才再度跟到陡急之字坡
1714 h2090跟丟古道,沿稜上切
1731 h2150紮營
D5
0618 出發,一路沿稜上到h2250獵寮遺址都未見古道
0646 在獵寮東方凹谷的北側山坡接上古道,跟了大約五分鐘又消失
0720 決定下背去找古道,發現古道大致在h2250至60間腰繞,古到最後往北延伸到
(268546,2589231),之後可能因坡度太緩而不再開挖邊坡
0735 決定再沿稜北探看看能不能發現古道,或在鞍部看到下切路線
0750 h2230鞍,至此都未見古道,決定折返。回程嘗試去2330峰西北側的緩稜看看,但因
該處曾發生崩塌而未進一部探尋(時間不夠下切去找)
0821 上背出發,朝南上切h2330寬平山頭,後續行至阿布朗山
0905 阿布朗山 4G
0915 出發,h2130下切點榜有一路條,之後一路跟水鹿路下行至Badulai獵寮附近
0955 h1870水鹿路陡下,之後跟著腰繞至崩塌地
1014 崩塌地,朝南下切一小段後再度跟上獸徑,一路在稜右下至h1580的山豬泥池
1100 朝東下切,在h1440附近遇到斷稜,往北繞過。下溪前經過多個家屋
1155 陡峭崩溝,先從北側下繞再沿崩溝直下,後腰繞至h1280寬稜再朝東偏南下行
1337 h820朝東下切,路跡明顯好走
1410 下至溪底
1445 出發
1454 大崩壁旁上切,一路上蕨類頗多,地形也不是很好走
1730 h1400紮營
D6
0720 出發,基本上沿古道前行,沒古道也有密路條,過阿桑來嘎岔後幾乎都有網路,一
路有在古道上,溪谷路段多已崩毀
0840 小活水,之後還會經過好幾個
0948 玉里山岔路,前後都有活水
1205 咖啡園登山口
[西段記錄]
說明:
本紀錄為2021年底至2022年初,利用協助生態調查之於多次訪查而成,目的在於提供有興
趣的較新的路況資訊。另外由於此路段距離大眾路線相當近,為避免不了解文史的遊客意
外造成破壞,還請前往踏查的山友低調進行。6-7次交會的資料則為本趟勘查所補上
數字先後代表行進方向
1次交會:下行的斜坡相當不清楚,上坡道應該再更靠近關高的位置,整體來說還要再找
找(點位在日古道開鑿山壁的路段,似乎不太合理)
2-1次交會:下行的斜坡隱約可見,但路徑已相當破碎,有多處崩塌。上行的路徑一開始
是條獸徑,上行約五米後即可見古道的開挖痕跡,之後會與八通關高繞路相交,之後有一
貌似隘寮的夯土構造,位於登山路徑的東側。清古道疑似就在關高營地附近的日古道下方
,隱約可見開鑿痕跡和下駁坎
3-2次交會:此路段已崩毀
4-3次交會:第四次交會在八通關駐在所岔路前約20m,往上的斜坡明顯可見,途中會被高
繞路的步道切過,之後越嶺下切與日古道交會,下切處有數包水泥(第三次交會似乎在日
八轉折處,灌叢密,路基不明)
5-4次交會:坡腳開挖的痕跡很明顯,一路順順的往下走,過溪後三石灶平台很明顯,之
後植被開始變雜,但古道的路基都還算清楚,大背包可過(比起杜鵑之後的路段,非常好
走),通過文獻提及的石頭橋墩後,上行至草原段,路基變得不明顯,直接抓方向切往八
通關營盤,可見明顯的夯土遺構,之後一樣路基不明,過八通關停機坪後,清古道約略在
日古道東方,近岔路口處,可見清古道在日古道上方,有山坡開鑿的痕跡
6-5次交會:坡腳已被日古道破壞,上爬一小段後可見很漂亮石階,後通過一崩塌地,沿
獸徑走到對面後,可繼續接上清古道,之後的路基都還算明顯,下到第五次交會前路基變
得不明
6-7次交會:下行可見明顯的排水溝遺構,除了通過溪谷的路段多已崩毀外,其餘保存狀
況大多相當良好,有許多坡道、石階。下至荖濃溪後因為溪谷很美而沿溪上行沒跟古道,
是峽谷地形,直到溪谷變緩後才跟古道上行,其中高繞至h2800的路段古道應該是由稜尾
沿山腰繞行,非報告中的谷線,該路段路基不是很明顯且地勢陡峭,要注意安全。又下降
到主流後,上切到第七次交會的路況大致如調查報告所述,因時間有限而未進一步踏查
7-8次交會:文獻記載為現行登山步道,應該差不多
8-9次交會:轉折處結構明顯,但易與日古道未利用的路段混淆,之後穩定位於日古道上
方,明顯好走
第9次交會:似乎有一段在日古道上方,並非重疊
9-10次交會:下行的坡道明顯,上至第十次交會前路基稍有流失,路徑較為破碎
10-11次交會:明顯可見下行坡道。於杜鵑營地直接下切,接上東側稜線後,一路下行至
古道(危險,建議從第十次交會開始走)。下到U型谷地的之字路前,會先碰到兩個結構
完整的木碳窯,古道從上方通過,等高的路基在谷線的對岸。下到溪底即可見對岸完好的
旋轉樓梯石階,之後路徑變得不明朗,路基時有時無,要到極陡石階之後才又見明顯的古
道路幅。出森林後,到11次交會前的草坡路基都不太明顯
11次交會之後都長滿刺柏及各種討厭的灌木,千萬不要想不開重裝去走
11-12次交會:過11次交會一小段以後就跟丟古道,直到從第二處乾溪溝後才上切到古道
,沿古道回頭往11次交會找遺構,文獻中的兩座橋都還安好,第二處往第一處乾溪溝需經
過一崩塌,有獸徑可跟。之後朝12次交會的方向前行,上到古道最高點後,路基變得相當
不明朗,需依賴調查隊的砍痕找路,隨後又跟丟古道,從開鑿岩壁路段的下方岩壁攀爬上
至古道,跟了一小段之後,路徑一樣不明顯,由於已接近日落時間,直接下切回日古道,
沒有繼續往前探
12-13次交會:此段路徑不明。沒看到明顯的第12次交會,只在有水溪溝的下方隱約可見
挖開的坡腳,上方的日古道也已崩塌,需拉繩從岩壁上通過,從一崩塌地上的獸徑接上日
古道
14-15次交會:14次交會處的下行坡道明顯可見,日古道邊緣的杜鵑灌叢有如護欄般的密
集,溪溝石砌橋墩附近植被稍微雜亂,之後上到15次交會的路基都很明顯
15-16次交會:之後隨即以兩個之字型上爬約10m,本段爬升路基不是很明顯,隱約可見開
鑿的痕跡,之後可在山腰上看見六尺路幅的古道,火爐也在明顯可見處,但比想像中的小
。抵達南營地前古道變得不明顯
16-17次交會:從繞行南營地的日古道下切,至第一處溪溝前都可見調查隊的砍痕,過溪
後後路基不明顯,沿獸徑鑽行,過稜線後可見古道路基,有明顯的下駁坎,到第二溪溝處
古道又變得不明顯,且溪溝處植被雜亂不可通行,但此時已可見對面的四方形駁坎,需自
行切至四方型駁坎,之後路從駁坎上方通過,到溪谷處不見對岸古道路基,從杜鵑邊坡陡
切回日八,前進約5m後,見古道由邊坡緩上至17次交會處
17-18次交會:往上的斜坡不明顯,但沿日八前進一小段後,可見清古道的路基在上方2m
處,在到達溪溝前見到一條電線,之後的路基都還算明顯,只是有時路幅較窄,且易與獸
徑混淆
18-19次交會:隱約可見下行的斜坡,但灌叢密生,前進一小段後再下切清古道。到石砌
橋墩的溪溝前,因谷側密生杜鵑灌叢且找不到古道路基,放棄,直接上切日八。搞了半天
,什麼都沒看到(也可能是我沒跟到路)
19次交會:清古道變明顯沖蝕溝
[勘查結果]
這部分還需要花一些時間整理,之後會陸續放在FB粉專,還請有興趣的山友前往關注,要
進行討論也比較方便,相片的部分也會陸續上傳。
https://m.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435790172&mibextid=LQQJ4d
[參考資料]
1987,楊南郡,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古道東段調查研究報告
1987,楊南郡,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越嶺古道西段調查研究報告
2012,宋秉明,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清古道東段勘查
2014,宋秉明,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清古道東段複勘調查
2016,張嘉榮,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清古道西段之八通關至大水窟現況勘查
2018 ,張嘉榮,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清古道成果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