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cottpai (Scott)
2023-10-04 22:39:57繼上篇一日台北嘉明湖,這次來聊聊比較紙上談兵的東西,也是行程規劃中很重要的一項
參考資訊:上河步程
登山算是一項綜合活動,不單是體力好就行,每次上山前也需要做不少功課,在登山規劃
中包含了很多內容,體能、路線、交通、天氣、裝備等等,其中研究路線是整個登山活動
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很多人覺得跟著朋友走、或是報商業團有嚮導帶就好了,但我認為對
登山路線有基本瞭解還是必須要有的,培養路線判讀的能力,往前走地形是怎麼樣、還要
多久,現在進度是如何,在進度內還是走太慢?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嗎?若走不
到,相應的對策是什麼?這些也都是風險管理的一環,我就曾經在山上遇過商業團的嚮導
一直問說前面還要多久…
https://www.sunriver.com.tw/step2020.htm
而上河步程就是路線安排時最常用到的一樣工具(或指標)。上河步程指的是上河文化出
版的台灣高山百岳地形圖,其中包含了幾乎所有百岳路線,每個點到點中間所需要的時間
。進入上面上河文化的網站,在步程示意圖的欄位找到你想規劃的山,舉例來說,嘉明湖
的上河步程在新康橫斷裡面可以找到:
https://i.imgur.com/jWPe3vQ.jpg
對照上圖,假設我想知道從向陽森林遊樂區走到向陽山屋的上河時間多久,那就會是
80+70=150分鐘,約兩個半小時。上河步程的標準,據說是五人隊伍,並且是重裝,如果
是輕裝的話時間會再更短,知道這些資訊之後我們就可以把向陽到嘉明湖再回到向陽,整
段路程的時間全部加起來,總共是1030分鐘,大約17小時,這就是上河步程的標準去單攻
嘉明湖的時間了。
假設今天山友A單攻嘉明湖包含休息走了17小時(起登到結束所花的總時間),跟上面加
總的時間剛好一樣,那他這一次的步程係數就是大家所謂的上河1,如果今天山友B單攻嘉
明湖花了12小時(720分鐘),那上河步程就是720/1030=0.7,這就是常常聽到人家說我
的腳程是上河0.8、上河0.9等等的由來,像我這次單攻嘉明湖花了8小時,計算的話就是
480/1030=上河0.47
把自己之前走過的行程拿出來算一下,每次行程一整天的上河步程大概是多少,樣本數累
積夠多大概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腳程在哪裡了。另外我通常是會用一整天的時間來算,而不
會單看其中一段路,因為上山下山的腳程可能會差蠻多,有無複雜地形也有差異,主要看
的是一整天下來的步程係數,這樣綜合下來才比較有參考價值,重裝過夜行程和輕裝單攻
也可以分開來看,兩者的速度也會有落差,一般商業團的重裝行程可能會抓在上河1~1.2
左右
知道自己大概的上河步程之後,安排行程時就可以列表推算時間了,我的習慣是會先做成
表格,公式已經都key好只要把地點和上河時間、上河係數輸入就可以算出每個點預估的
到達時間,以單攻嘉明湖、7點起登、上河0.7為例,會長這樣子:
https://i.imgur.com/6Orx7hv.jpg
下面是我這次出發前做好的表,事先大概知道自己輕裝腳程是0.5(含休),而實際在走的時
候也大致和規劃時的時間差不多,也順利讓我下山搭到下午五點半的火車回台北,完成一
日台北嘉明湖的神經病計畫:
https://i.imgur.com/7jlDp91.jpg
如果想要排保守一點,就在時間上加一些,比如說我輕裝最快差不多上河0.5,安排的時
候用0.6去排,就會輕鬆很多,這0.1的差距還是蠻大的,尤其一整天上河總時間很多的話
,像是單攻嘉明湖1030*0.1,走0.5和0.6總時間就可以差到1個半小時以上。另外再補充
一個點,假設平常走的行程差不多在10小時內、腳程為上河0.7,那不代表安排15小時的
行程也能用0.7走完,畢竟路程越長對體能的消耗越大,休息會更久,通常速度是會比較
慢的,這個是在推估登山時間時需要留意的事
當然行程規劃要注意的東西有很多,其他還有地形、爬升、里程等等的要素這邊就先不談
,這裡只單純聊聊上河時間和時間規劃這部份,依照我目前的經驗,上河給的時間還算是
蠻有參考價值的,雖然不能完全準確,畢竟影響登山時間的因素實在太多,但是在行前參
考上河時間來做規劃,順便瞭解路線會經過哪些地方,對登山過程是蠻有幫助的
如果不想自己製表,這邊推薦一個最近出現的網站:
https://joyhike.com/
他已經幾乎內建了大部分傳統路線的上河時間,可以用系統直接列出時間段,並且有GPX
、里程、爬升等等資訊可以同時參考
輸入想找的路線
https://i.imgur.com/nf1PHOR.jpg
https://i.imgur.com/wg3FYHK.jpg
然後按製作計畫
https://i.imgur.com/SjA7cKk.jpg
設定天數、每天出發的時間
https://i.imgur.com/x7zu8yO.jpg
儲存行程之後才能設定上河步程係數(有點不直覺,之後不知道會不會改)
https://i.imgur.com/nHKp98L.jpg
https://i.imgur.com/v3AhGtZ.jpg
這樣行程就製作完成了,挺方便的,不過缺點是他的行程都是固定的不能更改,比如說玉
山兩天的行程我第一天就想去主峰,但他預設的行程就是第一天只到排雲、第二天才上主
峰,這種情況就還是得自己算,所以我都還是習慣自己製表,不過一般來說這網站還是可
以參考看看
以上一點經驗分享,雖然只是登山規劃的其中一部分,希望對登山新手或是已經有在爬百
岳但是對時間規劃還有沒有太多概念的板友有幫助~
作者:
diablo4 (æš—é»‘ç ´å£žç¥ž4代)
2023-10-04 23:12:00推
作者:
browner (布朗尼)
2023-10-04 23:13:00我想問大家算上河時間會不會扣大休? (10分鐘以上那種)聽過有人說要扣因為休息拍照那個停留時長因人而異算進去不準 但也有人說上河本來就有算進正常休息時間?PS我自己是只要坐下來or卸背包補給or輪流拍照停留這種會停表 然後就不計入步程時間裡面 不知大家怎樣做
作者:
scottpai (Scott)
2023-10-04 23:19:00不停表,就照一整天開始跟結束總共花多少時間來算如果停錶的話,你的0.8實際是會超過我們在算0.8的時間因為還沒有把休息時間加進去
作者:
browner (布朗尼)
2023-10-04 23:24:00想聽聽其他板友的意見~
作者:
scottpai (Scott)
2023-10-04 23:26:00如果只是給自己安排行程用倒是無所謂,自己知道就好了
作者:
browner (布朗尼)
2023-10-04 23:30:00因為我聽過的說法偏多數是上河時間含小休 要扣大休
作者:
FarkU (Bipolar Disorder)
2023-10-04 23:47:00我計算上河是不計休息時間的,扎扎實實的點到點時間。這樣的好處是如果我計畫走上河1倍,而實際卻走0.9倍,那0.1倍的差值我就可以合理安排休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現在手錶只要有手動計圈的功能,就能很方便的紀錄與控制時間。
原來如此!我還在想我們五人輕裝團的時間跟居然上河時間很接近,看來還得扣掉吃喝玩樂拍照的2小時@@
作者:
STARKUO (億載金城武)
2023-10-05 00:18:00我單攻也是沒停表,休息時間都算進去
若是要評估整體速度,休息應該要計入。假設移動過程0.8上河,各節點卻需要大量休息來支撐,那麼移動速度可能來自於休息的紅利。實際整體行程的速度很可能會接近甚至超過1.0上河。
作者:
browner (布朗尼)
2023-10-05 00:46:00其實我是想問有沒有人真的確定上河訂出那時間的背後基礎啊 而非自己推論(上面這些概念我懂啊)
作者:
FarkU (Bipolar Disorder)
2023-10-05 01:17:00你考量的可能是每個節點都應該要休一下,好面對下一段挑戰。我考量的是節點該不該休息應該取決於實際與計畫間的差值,如果實際比計畫快,代表我們有多出的時間休息;如果實際比計畫慢,代表我們應該繼續趕路。
作者:
browner (布朗尼)
2023-10-05 01:35:00就事論事討論啊 這篇我有嗆你嗎我是覺得你是單方面自己認為 不見得為真 so想問看看有沒有其他人真的清楚上河計算基礎的
作者:
jyekid (會呼吸的痛)
2023-10-05 01:41:00推
作者:
scottpai (Scott)
2023-10-05 01:43:00冷靜冷靜 開開玩笑而已,你如果習慣安排行程扣掉休息時間那也無妨,自己能安排好就ok了,計算上河包含休息倒也不是我自己單方面這樣認為,一般都是這樣算的
作者:
jyekid (會呼吸的痛)
2023-10-05 01:45:00日本也有個網站 用節點串起來的路線 可以直接調倍率找出
作者:
scottpai (Scott)
2023-10-05 01:45:00只能說就是習慣的問題,沒有對錯
作者:
scottpai (Scott)
2023-10-05 01:47:00樓上說的是YAMAP吧?我七月去走表銀座也是用那個,超棒
休息不停表阿 不然你兩天一夜的路程不是把休息扣光光就變一日單攻了 如果走快但休息多 上河也不會快 要看整趟行程耗費的時間才準 所以包含休息
作者:
FarkU (Bipolar Disorder)
2023-10-05 08:12:00如果你休息點的次數多或時間長的話,是應該要計入休息時間。個人風格是到紮營前或本日行程結束前都會一直走,累了頂多就調整心率配速慢慢走,比較不會有需要定點卸包大小休的狀況出現,所以我不計入休息時間,應該說我計或不計影響都不大。
作者:
roberthsu22 (HEALTHisEVERYTHING)
2023-10-05 08:23:00推,分享。 自己也是用含休息時間的保守算法去做風險評估,這樣才能計算在最糟的情況之下,何時該撤退、何時才能回到登山口。不含休息時間的上河,很有可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除非我自己能精算到休幾分鐘,對我下一段路的影響程度:是可以保持原速率,還是會慢幾分鐘。
作者:
FarkU (Bipolar Disorder)
2023-10-05 08:26:00最後分析還是會看分段時序對比實際時間去做修正,所以不會有兩日行程變單攻的情況。仔細看,或許我們大家講的都是同一件事。你們會明確界定移動和定點休息,所以定點休息時間要計入。而我的是移動和移動中的休息,沒有所謂的定點休息自然不需要計入。
作者:
Paulbio (小便當)
2023-10-05 10:08:00讚讚讚 數據化很重要 比蝦子好太多
作者: neal19 (neal) 2023-10-05 10:16:00
推,謝謝分享
這算粗估,有前輩會拆更多段路,依爬升、地形來抓短距單攻的上河也不能直接套在長距單攻
作者:
scottpai (Scott)
2023-10-05 12:13:00沒錯,這些我文章內都有提到
作者:
scottpai (Scott)
2023-10-05 20:21:00可能這樣時間比較短算起來上河比較快吧
作者:
x24627785 (旅は道連れ世は情け)
2023-10-05 22:01:00日本有Yamakei(網頁)、YAMAP和ヤマレコ(App),但各家預估的CT並非完全一樣,目前感覺熱門的山的熱門路線CT偏保守另外就是同一個人可能上山和下山的 pace不一樣,整體時間的0.x倍也抓保守點好
作者:
Anda (加油)
2023-10-06 10:13:00我是屬於沿途拍照跟另一半聊天、看動物看樹木花草的人,我也會計入休息時間但另一半不會,剛好可做對照
作者:
bigbill (A_A)
2023-10-06 10:44:00推
作者:
kellindil (世界平和ありますように)
2023-10-07 20:01:00感謝優文經驗分享~
作者:
miney (午夜之子)
2023-10-08 19:02:00必須推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