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文化局長:是誰殺了太原第?
出版時間:2018/02/24 10:22
廖志堅/新竹市文化局長
新竹市暫定古蹟「太原第」於2月15日遭所有權人無預警拆除,
引發關心老屋保存的社會人士譁然,
事實上,類似事件在全國各地層出不窮,諸如:台北青雲閣、
台中瑞成堂、彰化杜錫圭故居等,「太原第」遭強拆,
證明即使新版《文資法》大幅提高刑度罰則,
仍無法有效遏止破壞古蹟之情勢,
換言之,現行文資保存制度仍存有相當缺漏,
不應將「太原第」視為個案。
首先,現行古蹟土地容積移轉機制,
因所得市值與現地開發所獲收益,存有相當大的落差,
在誘因不足的情況下,私有老屋所有權人無從想像,
除了「開發」以外的選擇,
造成多數所有權人寧可拆屋變賣,也不願積極保留。
其次,現行制度下,私有老屋所有權人若拒絕開門,
地方政府並無強制力入內現勘,也就沒有詳細資料
可供專家學者審酌公告,確實有其窒礙難行之處,
絕非特定人士所言,政府從未善盡溝通之責。
此外,也屢有指定登錄後,所有權人抵制拒絕開門之情形,
造成專業人員無法測繪及調查,文資修復進度停滯,保存效益大打折扣。
綜上,我衷心期盼《文資法》能提供更大誘因,
打破行政及都計界限,由中央全盤考量容積移轉及獎勵機制,
藉以鼓勵所有權人保留具有文資潛力的老屋,
避免社會一再上演,關心此議題之民眾與團體,
在網路上大動作串聯、疾呼保留,
反而激化所有權人寧可觸犯法律也要強行拆除的意志,
造成所有權人、政府,以及關心此議題的民眾或團體三輸的局面。
望見「太原第」淪為斷瓦殘垣,我深感遺憾與痛心,
畢竟,時間與記憶存在於空間,
當空間不在,美好的回憶也消失殆盡,
我懇切地、謙卑地呼籲,包括文化部及所有關心此議題的公民,
共同省視強拆「太原第」的結構性因素,
共同為推動更好的《文資法》而努力。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224/130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