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花蓮市觀光指南:慈濟靜思堂.門諾醫院

作者: k4851118 (高望)   2022-06-26 14:48:39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慈濟文化園區(靜思堂).門諾醫院(網路歷史館)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494948
本篇介紹花蓮市內兩大慈善事業:慈濟所屬的慈濟文化園區與門諾會所屬的門諾醫院,前
者是證嚴法師所創立的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在花蓮市內的醫院、學校、靜思堂等綜合設
施的園區,後者是基督教門諾會於戰後初期所設立的門諾醫院。本篇重點放在位於慈濟園
區內的靜思堂,至於門諾醫院並未對外開放院內的文物歷史館,但網站上有網路歷史館,
因此以網路資料為主。
慈濟文化園區(靜思堂)
慈濟文化園區位於花蓮市區北側的中央路三段,最早是1986年開業的花蓮慈濟醫院,後來
醫院旁陸續興建靜思堂、慈濟大學等,另外附近還有慈濟技術學院等設施。雖然慈濟是從
新城鄉的「靜思精舍」起家,但慈濟文化園區遠大於靜思精舍,所以也算是慈濟成為現在
臺灣大型佛教事業的基礎之一。
慈濟醫院是慈濟功德會的核心慈善事業之一,最早是證嚴法師在創辦慈濟功德會初期所開
辦的醫療服務,1979年提出創辦醫院的構想,一開始困難重重,後來在當時臺灣省主席林
洋港的支持下,才順利在1984年在現址動土,2年後的1986年開業。花蓮慈濟醫院開創初
期因招募醫生不易,許多醫生是在第一任院長,也就是前臺大醫院副院長杜詩錦請求下,
由臺大醫院醫師輪調支援,不過在該院努力經營下,開業僅10幾年便於1998年升格為東部
唯一的醫學中心,這是慈濟在東部醫療資源有限下所創立的偉大成就。
教育是慈濟另一個核心慈善事業之一,尤其早期為了培養東部的醫療人才,最早在1989年
創立慈濟護專,後來努力爭取之下獲准成立東部第一個醫學系,1994年成立慈濟醫學院,
設有醫學、公衛與護理三系,後來於2000年升格為現在的慈濟大學。目前慈濟大學除了擁
有仍是東部唯一的醫學院以外,還有教育、人文領域等學院,已經是綜合型大學。
相較於慈濟醫院與慈濟大學,靜思堂不僅是最重要的宗教設施,也是對外宣傳慈濟功績的
管道,因此基本上歡迎民眾參觀。靜思堂除了建築物正中央的講經堂以外,地下有介紹慈
濟歷史與慈善事業的展示區,還有販賣慈濟相關書籍的靜思書軒與餐廳等設施。
靜思堂地下的展示相當廣大與豪華,可以看出慈濟在對外宣傳上的用心,展示主要包含慈
濟的歷史、事業與近期的慈善活動等。證嚴法師為臺中清水人,早期出家時拜印順法師為
師父,後來在花蓮修習佛法。在花蓮修行期間遇到花蓮原住民生產時無錢就醫(也就是後
來俗稱的「一攤血」事件),加上與在地天主教修女交流之下,決定開辦慈善事業,於
1966年創立慈濟功德會。館內展示包含證嚴法師的生平、創辦慈濟功德會的心路歷程,還
有證嚴法師曾獲得的獎項等展示。
館內展示慈濟的發展歷史與事業,其中讓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早期的慈善活動。慈濟雖然如
今是跨國性的全球慈善事業,但畢竟當初是在東部偏鄉發起,可以想像初期慈善活動的艱
難,不過他們依然努力完成,包含1969年颱風造成臺東大南村火災的急難救助、1970年救
濟花蓮市成功街大火的災民、1971年為新城鄉貧民建造房屋等。畢竟證嚴法師創辦慈濟的
原因是有感於東部醫療不足,因此慈濟特別注重醫療服務,這也是創辦10幾年後便成立醫
院的契機。
館內展示許多慈濟的事業與近年的慈善活動,包含國內與外國,由於展示內容眾多因此不
便一一敘述,以921大地震為例,由於該地震造成部分學校全毀,在慈濟的援助下得以重
建,如南投縣草屯鎮的中原國小、竹山鎮社寮國小、埔里鎮大成國小等,並有展示以上學
校的模型。311日本大地震時,慈濟也有志工前往震災地提供熱食,並發放災害慰問金。
值得一提的是,連最近的慈善活動都出現在該館的展示中,例如發生在2021年4月的太魯
閣號意外事故,慈濟在事故1小時後便抵達現場,提供便當、飲水等物資,當然慈濟醫院
也擔負救援與醫療的重任。當年7月臺灣疫苗不足時,慈濟與郭台銘、台積電共同捐贈
1,500萬劑BNT疫苗,也出現在館內展示中。
館內最值得一看的除了展示,便是靜思堂中央的講經堂,該講堂挑高36公尺,加上兩邊3
層以上的迴廊,塑造出有如西洋大型歌劇院與教堂的空間,共可容納千餘人以上觀眾,在
中央牆面的是24公尺的「佛陀灑淨圖」,是中國畫家的作品。另外館內還設兒童專區,有
繪本區、地板遊戲區等。
靜思堂的左側還有兩棟建築:修道小屋與靜思竹軒。修道小屋是模仿證嚴法師在慈濟草創
期時,在花蓮普明寺旁修行的場所,原來的小屋已因颱風而損毀,現在的小屋是利用照片
在這裡重建,裡面擺飾也模仿當時修行時的模樣,作為慈濟創立的見證。靜思竹軒是慈濟
創立30周年時,臨時搭建休息的場所,後來重新建造,是利用921災區的竹子來搭建的傳
統風格建築。除此之外園區內擁有廣大的綠地與水池,也很適合散步。
過去10幾年經常參觀日本的博物館,這次到慈濟靜思堂參觀,深深感佩慈濟在展示他們歷
史與事業的用心與高水準,甚至稍微過頭(例如連太魯閣號事件與捐贈BNT疫苗都有展示)
。或許有人質疑慈濟在公關與對外宣傳過度強烈,有時反而會令人不快,但看過日本的博
物館,回頭看臺灣除了國家型的博物館外,地方政府與民間的展示往往不是忽視就是敷衍
了事(當然也有少數例外,如最近新建的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仍有待加強。不論是否喜歡
慈濟的風格,他們的展示是值得看齊的。
門諾醫院(網路歷史館)
門諾醫院總院位於市內美崙地區,是基督教門諾會在花蓮最重要的慈善事業。門諾會在臺
灣的起源大約於戰後初期,當時臺灣醫療資源嚴重不足,在山地傳教的加拿大長老會宣教
師孫雅各,於1948年邀請門諾會從上海支援醫療團隊,前來花蓮山地從事巡迴醫療服務。
該會長期在東部偏遠地方從事巡迴醫療,直到1980年代才逐漸結束。門諾會除了醫院以外
,在花蓮市內還有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黎明教養院、善牧中心等。
以醫療搭配傳教的門諾會,於1955年成立門諾醫院,原本以原住民醫療為主,後來成為服
務花蓮全民的醫院。創院時由該會宣教士薄柔纜兼任院長,1974年由高明仁擔任院長後持
續發展,他在該醫院任職長達30幾年,擔任院長也長達10餘年,因此曾獲得醫療奉獻獎。
最初門諾醫院是只有35床的小型醫院,醫師來源也不足,這也是東部醫療普遍的現象,不
過歸功於門諾會的努力與捐款協助,自開業起就歷經數次擴建。現在的門諾醫院為1997年
完工的新綜合醫療大樓與2000年完工的門診大樓,總工程費6億餘元,是最高8層的大樓,
有300個病床。
門諾醫院雖然內部設有文物歷史館,但並未對外開放,不過我曾以歷史研究者的身分與該
館的公關部門聯繫,並由內部人員帶領進入文物歷史館參觀,裡面展示有該醫院曾使用的
醫療器具、打字機、鋼琴、聖經、資料櫃等。目前門諾醫院網站設有「網路院史館」,有
該醫院重要人士的訪談或回顧,如首任院長薄柔纜、曾擔任護理主任的魏海蓮,與上述的
高明仁院長等。
門諾醫院雖然規模不比慈濟醫院,但畢竟已在花蓮服務超過60年,在戰後花蓮醫療扮演重
要角色,期待該院能把該文物歷史館的內容線上公開化,讓更多人認識門諾會對花蓮的貢
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