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knuukyo (我無所能因敵成體)
2024-01-05 18:13:33以下是大方向的出題思路,不代表唯一的正確答案,僅提供參考,
從回答的狀況我會比較明白答題者側重的觀察角度,
評估這些角度是否跟組務的實務經驗的思路調性相近,甚至具有更可取且獨到的觀點。
============================================================================
一、請簡述羅伯特議事規則的設計意義,你覺得它在大眾議論時的優點為何?
在宗教場域的學術討論應如何設計或執行之?
A:這邊十二原則中,很重要的原則是文明表達,除了不人身攻擊以外,更
重要的是一個討論的管理者不應該隨便去質疑發言人的動機,
因為動機這個事情無法證明、容易使討論失焦、常衍生出偷換概念的結果,
被強扣某種動機帽子的一方,跟去貼動機標籤的一方,
以後要討論共識就會變得很不容易。
宗教場域牽涉到信念,如果有一方對他方的資料總用誅心的動機論去搪塞,
那麼討論的學術性必然打上折扣。
二、請簡述三例套套邏輯在宗教場域出現的情況,並陳述可能隱含的問題,
三例需為不同宗教體系。
A:這題我會希望看到對於宗教陳述的問題意識,
例如你沒有走入門(實修),怎麼知道門內的景色?(什麼是對)
你不知道門內的景色,又怎麼知道你有沒有入對門?
又例如我所代表陳述的神的話語,它們都是真的,因為神所說的話必然是真的,
因為該經書代表神的話語,所以書的內容必然是真的;
而經書代表神的話語這個資訊,是書中所言明的。
三、請簡述打稻草人的定義,從宗教論述上常見的言辯中找出三例,
三例需為不同宗教體系,文本需要是網路可尋的既存文本,不能自己編撰文本
A:例如天主教說諾斯底是二元論,某些文獻被歸類是諾斯底(即使只是一起挖出),
所以他們就是不合神心意的那種二元論。
然而這樣的出土文獻相當比例根本不是二元論,
拿一部分的二元論文獻套上諾斯底帽子猛攻其他出土文獻,
就有打稻草人、不當標籤及以偏概全的情況。
四、請簡述在自己信仰的宗教板面與公眾行政板面的"信仰之躍"(leap of faith)的使
用情境,你覺得在兩者情境下,何時進行信仰之躍是合理的?何時不是?
A:一個板面管理者,在自身宗教版面因為認同這個宗教的前提,
所以容許版友與版主有信仰之躍來進行教內糾紛的調解,這邊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人文宗教組務這個職務牽涉到不同立教前提的板面,
在這種行政場域如果把自身宗教板面上的習慣帶過來,
那只是讓不同立教前提的人難以認同你的陳述,也很難進行有效溝通。
五、請簡述乞題的定義,舉宗教與人文討論中常見的乞題現象各兩則,並說明你如何判斷
一項宗教陳述是否有乞題的可能?
A:如前例,我認為神的話語必然是真的;
我又認為神的旨意行為人類必然難明,則形成了矛盾與乞題,
矛盾在於當你能劃分【必然為真】的狀態,祂的旨意已經不會是全然難明了,
神的話語必然為真,排斥了為假的可能,這部分至少需要論證兩件事情,
一是神存在、二是必然說真話。
諸如一神教排斥輪迴說,認為這樣地球上的人口怎麼可能越來越多,
也已經排斥了不同星球、不同物種、不同世界靈魂有互相流動的可能,
這個排斥未經過證明,即為乞題。
(如猶太教拉比,就有支持轉世為非人類的說法)
六、請說明Tu quoque(Appeal to hypocrisy)在宗教場合上常出現的情形,舉出
兩處,兩處需為不同宗教,每處舉兩例,一例採宗教領導立場、另一例採信徒立場。
A:宗教領導:如被人質疑金流不透明,領導反駁批評者的組織更不透明;
信徒:如提倡吃素護生,但被人批評仍然在穿皮鞋、喝水吃飯行走還是會殺生,
有種就學耆那教這樣很極致的把護生志業做好。
(然而即使真的如此,可能還是被質疑,因為實際情況的完美護生並不存在)
七、請簡述你心中如何規範或帶領大眾討論能比較容易讓討論呈現健康、良性的
狀態?
A:這邊自由發揮,我會比較看內容是否有呈現實務經驗的管理心得(真),
以及是否適合實際上的應用情境(善)。
八、批踢踢為學術論壇,請說明你會如何看待宗教板面的學術討論?
學術性與宗教教義衝突時又如何? 請引基督系宗教、廣義佛教各一處文本,
並各採捍衛教義與捍衛學術自由的情境做有條理的分析或主張,共二處四例,
文本需為既存文本。
A:捍衛教義的大原則是側重更尊重該教派前提,
如大乘佛教的大藏經內容與上座部佛教的範疇不同;
捍衛學術自由的情境則是側重尊重各種前提的存在,即使它們互相衝突,
但不能用【因為我信的是前提A】,所以【一切前提非A的都錯】,
要論證對方錯誤必須提供【A與非A前提外的學術方法錯誤】的理由,
或【非A是錯的,因為非A有以下隱含錯誤的因素所構成】,
當這個前提牽涉到信仰的核心,管理者就必須更為自制,
不然就是統一該版承認唯一前提。
如實修類型的佛教板,學術性在承認佛法之後的方法,所以可能找到共通前提;
學術性質的板面,只承認某些文本,就可能排擠到另外不同前提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