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請耐心看完再作回答!!拜託,別跳針開地圖砲)
最近聽聞地方有人想擴大高鐵特區像菁埔、竹北一樣,
很像當年苗栗、彰化、雲林高鐵站的既視感,
在很多地主、民代、投資客、建設公司、房仲簇擁下,
房價、租金、物價上漲,但是產業不投資、薪水不漲,
只是加速人口外流。
不舉其他縣市,看看你們礁溪,
雪隧通車後,流動人口變多,
來了很多營造業、建設業、觀光業、飯店業、房仲業,
但是人口有增加嗎?薪水有變好?
根據礁溪戶政事務所截至112年2月13日的更新資料:
95年36059人(雪隧通車950616)
.
.
.
110年35047人
111年34800人
所以雪隧通車後,
礁溪總體人口沒有正成長,
還因為高租金、通貨膨脹壓力,
加速人口外流。
除了從事房仲外,
礁溪很少有月薪破5萬就業機會,
不像竹北生醫園區的生科碩畢月薪破5萬,
竹科、中科、南科的理工碩畢月薪破6萬,
更別說IC設計公司碩畢新鮮人月薪破9萬,
有非常大的鴻溝。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些各位沒想到的觀點,
我敢說宜蘭歷年來的縣市長首長、民代、官員、地方派系、民眾,
都不曾思考過的觀點,大家好好沉思。
假如想要促進產業投資發展,
應該要先了解產業的製程/發展模式,
不是盲目圈地設科學園區、產業專區,
就會有科技廠商/生醫廠商來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舉半導體產業的晶圓代工廠(foundry)為例,
為何晶圓代工廠旁邊都會有光罩廠(mask corp.)?
因為IC設計產業的最後一道製程就是要開光罩,
才能去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投片生產啊!
同樣要發展生醫/生技產業,
應該要符合前店後廠(front shop, back factory)發展模式,
參考竹北生醫園區、長庚生技園區,
甚至仿造日本、南韓、香港、新加坡的模式,
把醫學中心設在高鐵站、捷運、機場旁邊,
然後生技/生醫園區設在離醫學中心路程不遠的位置,
這樣產品研發、品保、確校、認證、運輸才會有經濟效益,
同時也衍伸很多生醫產業的商辦大樓、住商大樓需求。
https://i.imgur.com/fi3b9kM.jpg
(圖片在竹北高鐵站附近拍攝)
就像當年苗栗高鐵特區找遠雄、中國醫來投資設醫院,
還設置產業專區想要發展生醫產業,
但是錯誤的土地規畫配置,
完全不符合前店後廠概念,人家根本不會想投資。
另外1小時1班的高鐵,跟10分鐘一班的高鐵,
概念差很多,
因為錯過這一班再等1小時/10分鐘,
會有非常不一樣的衍伸商務需求,
更不會有台北/台中/高雄的直達車,
通通都是沒有經濟效益的全程車。
其實不只苗栗高鐵特區,
甚至台中、嘉義、台南、高雄高鐵特區週邊發展快二十年,
旁邊也有很多科學園區、產業專區、政府機構,
但是發展依舊荒蕪,
沒什麼人流,也沒創造什麼高薪就業機會。
不像桃園的菁埔高鐵站,
因為附近有國際機場、航空城計畫、自貿區,
所以衍伸航空自由貿易港、物流專區、航空城優先產業專區,
再配合機場捷運、高鐵站共構,
所以菁埔高鐵站才有廠商願意投資,
設倉儲中心、物流中心、研發總部...等,
並且後期政府大舉軟硬體建設,才發展起來。
同樣再舉半導體產業為例,
假如對半導體產業生態熟悉的人會覺得很奇怪,
過往台積電大部分晶片製造設在南科,
竹科專精於製程技術的研發,
為何近幾年先進製程的製造搬回竹科、
甚至龍潭科學園區,這是為什麼?
這個答案,
可以從「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概念作部分解釋,
因為這關係到未來企業的營運成本,
除了生產及運輸成本外,還包含高額碳稅,
這對企業獲利影響甚鉅,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
所謂碳足跡是指:
「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未來政府根據這個公式訂出碳定價(carbon pricing),
對高耗能排碳企業課徵碳稅(carbon tax),
以落實聯合國環境永續發展政策。
那碳足跡跟半導體產業有何關係?
因為晶片製造過程是高耗能產業,
比如在微影製程(photolithography)用到的DUV/EUV設備,
需要大量電能供應,非常耗電,
而大功率的電能的發電過程對環境造成大量碳排放,
增加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極端氣候(extreme weather)。
舉台積電來說,因為是國際標竿企業,
所以需重視企業社會責任ESG公司形象,
以符合聯合國《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政策,
方能將產品外銷到歐美日等客戶端。
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2050淨零碳排政策影響下,
晶圓代工產業未來需要發展節能減碳製程、再生能源產業,
並配合政府繳交高額碳稅,
落實環境永續的概念。
包括聯電...等許多產業,
現在也在逐步落實相關政策。
在碳足跡的概念下,分有兩大面向:
「能源碳足跡」、「運輸碳足跡」,
因此未來晶圓代工產業發展趨勢為:
就近生產、節能減碳、循環利用。
以上面三個概念為宗旨,
方便服務客戶,同時降低生產及運輸成本,
落實永續經營發展,
所以未來晶圓代工產業發展趨勢是世界廣設晶圓廠。
再回到台積電的先進製程設廠案例來說,
為何這次想把1奈米製程設置在桃園龍潭?
不是設置在高雄?
雖然高雄給允台積電很多設廠的優惠,
但是高雄不適合發展半導體產業有三大原因:
第一、沒有IC設計公司、IDM系統廠;
第二、沒有相關半導體產業鏈;
第三、沒有可倉儲、運輸晶片的航空物流港。
其他像是地主、建商、房仲、投資客圈地,
也是原因,
就跟竹北生醫園區近幾年周邊廠商想外移一樣,
甚至還跑來宜蘭科學園區尋覓土地,
因為房價、租金上漲,
所以廠辦、商辦成本過高,
壓低企業經營的利潤。
而桃園龍潭科學園區旁邊就是台積電先進封裝測試三廠,
假如台積電未來1奈米晶片生產完成,
可以就近到先進封裝測試三廠進行封裝測試,
避免晶片暴露在長途公路運輸風險,影響品質穩定性
也可以省下許多運輸時間,因為時間就是效益,
更可以降低晶片生產製造上的運輸碳足跡。
所以1奈米製程設在龍潭方便運輸,就近封測,
封測完後,可以直接運往航空港的倉儲中心給客戶,
像輝達(NVIDIA)、超微(AMD)、華碩(ASUS)....等,
都在桃園航空城設有倉儲中心,
更可以節省運輸時間、降低運輸碳足跡,
也會為台積電減少運輸成本、節省碳稅。
宜蘭高鐵特區要發展像桃園菁埔高鐵特區,
附近沒國際機場、沒倉儲中心、沒系統廠、沒相關產業鏈,
有可能嗎?
假如宜蘭高鐵特區要發展像竹北高鐵特區,
附近也沒醫學中心、醫學院、CRO公司、產業協會,
有可能嗎?
有可能未來從1小時1班變成10分鐘一班的高鐵列車?
有可能會有直達台北/台中/高雄的直達車嗎?
會有時間效益?運輸效益?經濟效益?
所以真的還有擴大徵收必要?
假如宜蘭高鐵特區要擴大徵收,
還請配合國際企業永續發展政策,
導入『交通碳足跡』概念,
做可行性評估、環境影響評估。
但是危機就是轉機,
配合未來國際碳足跡、碳稅的制定政策,
宜蘭很適合發展一種新型態的產業,
我先給三個提示:
第一、碳足跡;
第二、京都;
第三、鹿港。
考驗看看宜蘭的地方官員/民代/縣市首長/民眾/左膠環團,
有沒有大智慧能參透玄機,
能成為歷史上的真指標傳說人物?
但是我想應該是沒有。
假如要發展這個新型態產業,
還是把宜蘭高鐵站設在宜蘭火車站共構比較適合,
設在其他地點都不適合。
配合這個新型產業發展,
未來還可以考慮擴大徵收、都市翻新,
參考新竹大車站、台中大車站、嘉義大車站、高雄大車站,
發展《宜蘭大車站計畫》,
未來每個被徵收的用戶,
都可以成為小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