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災28年 車諾比生機重現?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輯譯】
車諾比核災屆滿28周年,當年因輻射而被廢棄的死城,至今仍不適合人類居住。現在生物
學家卻發現,這個區域已經有部分物種適應這種高輻射的環境。
最近一期的《功能生態學期刊》(Journal Functional Ecology),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
的生物系教授發現,在車諾比周遭地區已經有些鳥類,透過體內製造較多的抗氧化物,能
夠在輻射環境下產生較少的基因變異,「似乎」有逐漸適應高輻射環境的情況。
這發現有別以往,研究人員將它視為一種「非自然淘汰」的演化過程,因此物種在這種慢
性暴露高輻射的環境中,依然能夠存活。正常情況來說,像是鍶、銫以及其他放射性同位
素產生的輻射,對生命細胞有致命影響,在高劑量暴露下,可以導致細胞內DNA斷裂,造
成疾病或死亡。這也是為什麼車諾比核災後,許多工程人員與消防隊員在短短幾分鐘內器
官與組織受到致命破壞,事發幾星期後迅速死亡。
高劑量輻射會導致性命危害,而長期暴露在低劑量輻射中也會造成基因變異,造成癌症或
其他身體上的病變。由於周遭區域已經沒有人類居住,研究團隊認為透過昆蟲、動物研究
,可以更加瞭解輻射對人類的影響。
儘管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受到部分質疑,但研究團隊對於最新發現仍非常振奮,研究團
隊認為這顯示出一些物種,特別是燕雀、山雀這種鳥類,仍然在輻射隔離區內努力生存。
研究團隊認為這樣的發現,也代表在某些情況下,輻射可能具有某些「反效果」:生活在
高輻射區域的鳥類,反而會發展出更佳的適應力,更少的基因變異。
美國研究團隊目前正在俗稱烏克蘭鬼城的Prypiat西北方村落調查,他們研究的生物從鳥
類、大黃蜂,蝴蝶、蟬、蜘蛛,到蝙蝠與老鼠、田鼠等小型囓齒類動物。研究團隊也曾在
三年前的福島核災中,赴日本進行類似的調查。
【2014/06/08 聯合報】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51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