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7日馬航最新消息:軍方消息人士稱MH17或遭空對空導彈擊落
新聞來源:
http://zixun.wlstock.com/gushiyaowen/2014-11-0-12-08070719238185.html
《新海峽時報》引述軍方消息人士: MH17或遭空對空導彈擊落
(吉隆坡訊)航空專家正在調查,馬航MH17客機遭一架蘇-25戰鬥機發射的空對空導彈擊
落的可能性。馬來西亞媒體引述消息來源指出,MH17可能在遭導彈擊中後失去控制,接著
又被戰鬥機發射的砲彈射中,從空中墜毀。
《新海峽時報》昨天獨家引述軍方消息人士說,MH17客機殘骸的照片顯示,機身出現兩種
明顯爆炸痕跡:一類相信是被箭形彈造成的不規則裂痕;另一類則是形狀大小相似的彈孔
,一般認為是砲彈造成。
專家目前正分析山毛櫸-M1地對空導彈(Buk-M1)和三角旗R-60(Vympel R-60)空對空導
彈的彈頭組成。他們如今相信,三角旗R-60導彈可能是擊落MH17客機,導致其墜毀的武器
。
這兩種導彈系統的彈頭上都裝配主動近炸引信,但彈頭重量不一。山毛櫸導彈系統的彈頭
達70公斤,三角旗R-60導彈系統的彈頭則是3公斤。兩者的瞄準系統也不同,山毛櫸導彈
系統使用主動雷達製導,三角旗R-60導彈系統則是利用紅外線自導引。
消息人士說:“我們現在有的只是機身部分殘骸的照片,一些爆炸痕跡顯示,那可能是近
炸造成的爆炸碎片形成的。另外一些痕跡則同砲彈造成的痕跡相似。”
新理論:蘇-25戰鬥機
先發射導彈後發射砲彈
專家提出的新理論因此認為,一架蘇霍伊(Sukhoi)蘇-25戰鬥機在烏克蘭上空盯上MH17
後,以其紅外線自導引瞄準客機最熱的部分,即其引擎,再向它發射導彈,爆炸造成的碎
片在機身形成許多不規則的痕跡。
戰鬥機接著再向MH17發射一枚30毫米砲彈,這也就解釋了客機機身會出現劃一彈孔的原因
。
不過,消息人士指出,專家們還需要進行更詳細的分析,才能證實MH17遭空對空導彈擊落
的新理論能否成立。
此外,消息人士也質疑英國空難調查處對MH17駕駛艙通話記錄器(CVR)的初步分析,為
何會顯示客機出事前並無異狀。“記錄器至少應捕捉到導彈擊中機身那股衝擊力的聲音,
或是機師對大爆炸導致艙內出現減壓的反應。沒有任何不尋常之處,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飛機解體前的最後幾分鐘應會被記錄下來。”(聯合早報)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