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東亞格局:小國不小

作者: haijin   2014-08-25 16:15:28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7814
東亞格局:小國不小
近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訪問越南,並將訪越視為職業生涯中的亮點;作為朝
鮮公佈綁架日本受害者報告的回報,朝鮮要求日本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並進一步放鬆對朝製
裁,朝日關系快速回暖。 這兩件事情看似不相關,但是卻凸顯了一個事實:東亞冷戰的
意識形態陣線已經徹底成為歷史遺產,具有重要地緣戰略價值的“小國”再次成為撬動東
亞格局的支點,這就可能會像冷戰期間的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一樣。
在陣營已經瓦解的東亞,中國的周邊外交原則與美國的機會主義的“補漏”政策為小國外
交提供了迴旋空間,而小國的有效迴旋則會讓地區局勢充滿更多變數。
那麽對於中美日這樣在東亞格局中仍在角力的大國,朝鮮和越南是誰的支點國家?
朝鮮與越南分居東亞的南北兩端,歐亞大陸伸向太平洋板塊的兩個支點,其地緣戰略價值
不言而喻,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分別在朝鮮和越南打了一場戰爭,尤其是越南戰爭
,成為撕裂美國社會共識的導火線。而美國打這兩場都有共同的誘因,即遏制共產主義主
義向南擴張,防止在東亞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而此後東亞的發展則證明民族主義、國家
利益要比意識形態更重要,美國結束越南戰爭、中美關系正常化以及美蘇的核軍備談判逐
漸展開。
意識形態的紐帶的牢固性還是有限的,冷戰結束之前,中越就爆發戰爭,而“敵我”的概
念已經重組,中朝關系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中也是波折起伏不斷。在很長一段時間
里,朝鮮、越南並不是中國的支點國家,反倒消耗了中國大量的戰略資源,朝鮮戰爭和越
南戰爭期間,中國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 但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反思歷史,或
可得出以下教訓:
其一,朝鮮與越南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家,朝鮮直到近代一直是中國鐵桿的朝貢國(至於
朝貢是為貿易而來,另當別論),從朝貢的等級關系向現代的同盟體系轉換需要一個過程
,那就是責任取代友誼,不計成本的朋友之情終歸抵不過利益的算計。同盟體系的主體是
在形式上平等的主權國家,需要劃定各自的責任與權利,但是等級式(家長式)的關系中
並沒有這種責任的劃分,大國與小國之間毋寧是一種購買忠誠與服從的關系。
其二, 冷戰期間,意識形態以及政黨關系的紐帶在形式上超越了國家關系, 但是這些國
家都需要完成現代國家的建設,而民族主義是一個很好的合法性資源,民族主義是對等級
式國際關系的否定,尤其是曾經的帝國徵服的歷史都會被重新鉤沉出來,作為民族認同的
資源,無論越南還是朝鮮都對中國保持戒心,甚至敵意。
其三,朝鮮、越南雖然是“小國”,但是一直心懷強國之志,並不甘於做大國的棋子,也
在事實上抗拒“支點國家”的身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棋手國家,參與大國的博弈之中。
但朝鮮和越南的近況反差則甚大,訪越的美國高官絡繹不絕,而朝鮮則仍處於被製裁和孤
立之中。美越關系在最近兩三年內突然熱絡起來,2012年時任防長的帕內塔訪問越南,並
且到金蘭灣一游,2013年國務卿克裡到訪,今年則是軍事主官鄧普西到越南,次一級的官
員、議員到越南也是家常便飯。美國政府也在考慮放開對越南的致命性武器出口,這使得
兩軍合作已經推進到破冰的前夜,越南大有成為美國的“支點國家”的架勢。原因大體有
兩點:越南可以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有力棋子,而越南可以以美國為靠山增強對華博弈的
籌碼;而越南政治改革的進程以及承諾“感動”了美國,尤其是越南這樣一個“社會主義
”國家向美國倡導的民主、法治靠攏的時候,“敵友”的陣線會很快模糊化。
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朝鮮卻沒有越南那麽游刃有餘,幾次核試驗之後,朝鮮徹底成
為東北亞的孤兒,近期日朝接近應該是非常態下的權宜之計,日本安倍政府在領土、歷史
等問題上與中韓不和,東北亞的外交局面遲遲不能打開,朝鮮就成為安倍的突破口,同樣
處於孤立之中的朝鮮,就有了抱團取暖的需求。在目前的製裁框架之下,日本只能解除對
朝鮮的單獨製裁作為朝鮮在人質事件“合作”的回報。至於因朝鮮發射導彈、進行核試驗
而採取的國際製裁,日本很難有所突破,而朝鮮希望從日本打開製裁的缺口,聲稱發射導
彈並不是針對日本。換句話說,朝鮮還會繼續發射導彈,但不是以日本作為威懾的目標,
那朝鮮的目標是誰呢?朝鮮的中短程導彈根本到不了美國,那它的目標是韓國,中國?最
近中國政府將11名“脫北者”轉交給韓國,而中國也是對朝國際製裁中的關鍵一員,扎緊
製裁的鐵桶,迫使朝鮮棄核。假定朝鮮最後就範,中朝關系很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步中越
關系的後塵。顯然,朝鮮已經不再是中國的支點。
越南與朝鮮曾經是社會主義陣營中的一員,也是冷戰在東亞的“熱戰場”,而現在越南已
經變成了中美博弈的風向標,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楔子,擁核的朝鮮並不是中國可靠的朋
友,越南的經驗似乎證實,朋友一夜之間可以成為敵人。在中美博弈的格局之下,越南和
朝鮮可以有更大的施展空間,小國玩弄大國也並非不可能。美越關系熱絡,朝日關系趨緩
,人們第一反應或許就是“圍堵中國”,但在東亞目前的權力結構之中,圍堵有相當的難
度,就像卡爾‧施密特所言,政治首先要劃清敵友,現在的東亞很難出現陣線分明的敵友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東亞地區既有的意識形態陣營已經徹底瓦解,此前東亞地區的敵友也
出現轉換,比如中越戰爭、中蘇沖突,但是那都是在兩大陣營尚存的情況下出現的調整。
但美越在1995年建交之後,關系一直不溫不火,既有的意識形態依然影響著美國對中國、
越南等國的外交政策。意識形態的褪色意味著地區合作缺少了理念的支撐,東亞地區尚未
出現一個可以界定地區特質和未來圖景的國家,就像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的英國和20世
紀的美國一樣。東亞地區的合作主要集中於經濟領域,而穩固的地區合作需要共識與理念
的支撐。在儒家文化、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之後,東亞地區缺少主導性的共識。經濟合作
成為為數不多的具有持久性的紐帶,但經濟合作終歸是有限的,深入到金融貨幣領域還是
要依靠價值觀念的認同才能推進下去。
冷戰曾將東亞一分為二,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結束之前就出現了多次內部沖突,多邊安全
機制根本沒有可能;而資本主義陣營一邊,美國採取了雙邊結盟的方式,與歐洲那種多邊
安全機制大有不同, 雙邊關系更多的是一種庇護與附庸關系,不像美歐之間更多的基於
一套透明的程序建立同盟關系。東亞這種破碎的雙邊同盟安全體系使美國獲得了更多的自
主性,也鼓勵了美國的機會主義做法。自希拉里在東亞外長論壇中提出重返亞洲之後,美
國的機會主義表現得尤為突出,當中國與周邊國家發生糾紛之際,美國便站在中國的對立
面,美越關系在幾年內急劇升溫就是證明。
美國這種補漏與鑽空子的做法並不能重塑東亞秩序,因為東亞地區的權力結構已經分層且
互相交錯,敵友難分,這顯然也是美國機會主義的產物。首先,東亞地區逐漸形成了一個
統一的市場(朝鮮除外),在產業連接上相互依賴程度很深,雖然中日、中越關系時有緊
張,但是產業的合作依然繼續,越南在南海與中國有紛爭,但是其進口極大依賴中國,尤
其是在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越南很難與中國在經濟上脫鉤。其次,經濟增長一直是東亞
的亮點,而現在中國已經展現出重構東亞經濟合作網絡意願,亞洲投資銀行、21世紀海上
絲綢之路等遠景規劃都將為周邊國家帶來紅利,在這一點上,美國並不占優勢。相比於
TPP的高大上,RCEP可能更適合東亞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
在領土爭端方面,美國試圖與越南、菲律賓等國“構建敵人”,但是又不願意為這些小弟
的“冒進”、“魯莽”買單,烏克蘭、中東的危機已經顯示出奧巴馬在外交的笨拙,最近
他不得不承認,美國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依然無法掌控一切。1993年的時候,布
熱津斯基已經斷言,在21世紀美國當不了全球警察,也當不了全球銀行家,甚至連全球道
德家都不算。20年前的斷言現在尤為恰切。奧巴馬堅定地相信美國有領導世界的能力和責
任,但是“領導”並不意味在已經漏洞百出的東亞安全百衲衣上再挖洞,而是要做一件新
衣服。
中國與周邊關系也在經歷一場變革,在此期間出現的種種紛爭也是這種變革的不適應症,
而周邊小國同樣也有不適應症。去年中國歷史性地召開了周邊外交工作會議,將周邊外交
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這既是對目前周邊局勢的一種反應,也是對既往外交欠賬的彌
補。
一定程度上,在機會主義的美國重返亞太和中國周邊外交調整之下,東亞格局中的小國不
再是無足輕重了。
作者: tamol   2014-08-25 19:11:00
美: 我就是要把你鬧得雞犬不寧~
作者: Iamidiots (我是白癡)   2014-08-25 19:12:00
因為美國在東亞的地位無可取代,日本、中國、印度都無力取代,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力會削弱,但趕不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