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美國國家學院關鍵報告:基改作物與傳統作

作者: aicelove (譜昇)   2016-05-18 23:27:54
美國國家學院關鍵報告:基改作物與傳統作物一樣安全
風傳媒(http://www.storm.mg/article/120067)
基因改造(genetically engineered,GE)作物(食物)對於人體、環境到底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一直是一個會引發激烈討論甚至抗爭的議題。地位崇高的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17日發表一項重要的研究報告,結論認為:基改作物與傳統育種(conventional breeding)作物相比較,兩者對人體健康、環境的影響並無差異。
健康與環境風險 基改與傳統作物並無二致
學院的專門委員會在這份長達408頁的報告《基因改造作物:經驗與展望》(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Experiences and Prospects)中指出,雖然要偵測細微或長期的健康與環境風險,有其本質上的困難,但是這項研究發現,並沒有充分證據顯示現有的商業化基改作物與傳統作物,會對人體造成不一樣的健康風險;對於基改作物與相關的環境問題,兩者之間也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
基改食物與疾病關連?查無實據
對於人體健康,委員會檢視目前所有相關研究,尋找攝取基改食物直接導致健康問題的可信證據,但是一無所獲。動物研究以及市場基改食物化學成分的研究,都顯示基改食物對人體健康與安全的風險,並不會高於非基改食物。現有流行病學資料也並未顯示,基改食物與任何疾病或長期健康問題有所關連。
另一方面,有證據顯示,抗病蟲害基改作物有益於人體健康,因為它們能夠減輕殺蟲劑毒害的問題。還有一些基改作物的設計初衷就是要增進人體健康,例如在某些開發中國家,增加稻米中的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含量,可以預防缺乏維生素A導致的失明與死亡。
「基因流動」確曾發生 但未見環境傷害
對於環境影響,抗病蟲害或抗除草劑的基改作物,並不會降低農地上植物與昆蟲的生物多樣性;而且抗病蟲害基改作物有時還能增進昆蟲的生物多樣性。從基改作物到野生相關植物的「基因流動」(gene flow)確曾發生,但是並無證據顯示對環境造成傷害。整體而言,委員會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足以證明基改作物造成環境問題。
對於農業影響,有證據顯示整體而言,採用基改黃豆、棉花和玉米的農產業者會得到經濟利益,助益大小取決於害蟲豐度(abundance)、農耕方式與農業基礎設施。
基改作物在推廣初期,許多採用的小農因此獲利,但是利益能否持續、擴大,還要看農民是否能夠得到體制性的支持,例如信用貸款、平價肥料、推廣服務(extension services)、進入有利可圖的地方市場與全球市場。
委員會:監管焦點是作物特徵而非培育過程
報告並指出,新科技已經讓基改作物與傳統作物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建議針對作物新品種建立層級化的監管流程,而且焦點應該放在新品種的特徵(性狀,characteristics),而不是研發培育過程。無論是基因改造還是傳統育種,新品種的新特徵都必須接受安全測試。學界也應該研發新的技術,來偵測作物特徵的細微變化。
生物學家從1980年代開始,運用基因改造技術來產生特定的作物特微,例如較長的保存期、較高的維生素含量、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不過真正做到大規模商業化利用的基改特徵,目前只有兩種:讓作物更能夠承受除草劑,以及讓作物對害蟲產生毒性。
正因為只有兩種,因此委員會的新報告並沒有對基改作物的益處與風險做蓋棺論定。但是新報告運用了過去20年累積的科學證據,來評估現有商業化基改作物被各方指稱的益處與風險。
新報告檢視了近900項研究調查,針對玉米、黃豆與棉花(商業化基改作物的主力)的基改特徵,探討其研發、運用與效應。委員會並公開舉辦3場實體研討會與15場網路研討會(webinar)、聽取80位專家的意見、審閱700多位公眾提交的書面意見,以擴展對於基改作物相關議題的理解。
委員會在發布報告的同時,也設立一個網站,讓使用者檢視報告如何回應公眾提出的意見,以及報告中各項發現與建議的理由根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