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已近,G20不遠:世界期待中國發揮更多“領導力”
失意的G7:
【“沒有一個能應對問題的方法”】
面對全球經濟近乎陷入“滯脹”,同時多年激進的貨幣政策已經逼近極限的背景,疲
憊的西方七國集團(G7)成員國之間的分歧越來越難以彌合。
日本經濟新聞23日報導稱,剛剛在日本仙台市閉幕的G7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確認了平
衡貨幣、金融和結構改革政策,促進經濟增長的方針。“雖然主席國日本呼籲各國動用財
政,但未能獲得全面支持,各國將各自判斷。”該報導稱,自從2008年秋季雷曼危機後,
包括中國在內的二十國集團(G20)成為了財政協調的舞台,而並非是G7。當前隨著主要
國家的危機感下降,全球經濟的過度悲觀論有所緩和,但美國和日本等在是否動用手段干
預日元匯率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凸顯。
看上去,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不斷上升,作為發達國家的討論機構,G7似乎更需
要為全球經濟穩定發揮帶頭作用。在這次“頗為失敗”的G7財長會議尾聲,日本財務大臣
麻生太郎也總結稱,“七國的處境不同,但我們有必要就均衡地利用金融政策、財政措施
和結構改革等各種政策手段達成一致。”
但是夢想不敵現實。“德國之聲”稱,會議達成的唯一共識是,沒有一個能夠應對所有問題的方法。
路透社報導稱, G7在財政政策與匯率方面的裂痕有可能令G7成員國達成“各走各路
”的共識,以此化解阻礙全球經濟增長的風險。該媒體也援引消息人士稱,“與其依賴短
期財政或貨幣政策刺激,還不如實施結構性改革並疊加適當的投資,以實現可持續增長。
”
這倒是契合了與此前在上海召開的G20財長會議的主要主張。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稱
,美國財長雅各布·盧表示,各經濟體應遵守今年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上作出的匯率政策承諾,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維護全球經濟的信心。
新舊秩序的交替:
【“G20將為主要大國應對挑戰定調”】
解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面臨著更為廣泛的挑戰,而這顯然已經不是幾個主要發達國家
有能力完全應對的。法國《迴聲報》網站刊文稱,“全球層面的貨幣政策就像當下的動盪
一樣:獨立且分散。各個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已經顯出自身的局限,並且因缺乏相互協調而
消融。”
在一個不相協調的全球經濟政策空間中,缺失全球火車頭意味著困難必然如期而至。
G7依舊想當這個“火車頭”,但是它總是“跑偏”的關注焦點難以讓彼此達成共識。路透
社報導,此前中國外長王毅曾表示,希望G7能和G20一樣,聚焦目前世界各國最關注的經
濟與發展議題,與G20良性互動。他稱,“如果有些國家出於政治目的,把一些歷史遺留
問題甚至領土和主權爭議的具體問題帶進G7會議,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影響地
區局勢穩定,顯然是不可取的。 ”
但G7顯然沒聽進去。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G7外長會議上,除了匯率議題之外,日美
依舊主導著對中國的討論。雖然日美再次強調“不能容忍中國在南海推進軍事化的原則”
,但是就參會代表的討論來看,“與南海相距遙遠的歐洲與日美的危機感存在差距”。
失意的G7與全球對G20賦予的期待形成了鮮明對比。德國《時代》週報網站刊文稱,
在13週前舉辦的G20上海財長會議上,各國“以創紀錄的速度完成了所有與會國共同擔責
的文本”。
G20引起關注的,恰恰是通過結構性改革尋找全球經濟治理的“藥方”。“中國擔任
G20輪值主席國正值G20和中國的重要時刻。”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刊發《二十國
集團觀察》報告稱,人們對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這一年寄予厚望。由於中國設定的四個主
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中國將利用它準備的主題來解釋其對
儸P伀蘑癍爾g濟方針,尋求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更好合作。要取得超乎尋常的成果,就需要
中國把宏觀經濟討論置於一個全面均衡的背景之下。
推動G20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
作出新的貢獻,這是在世界政治多極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擔負的時代責任與期
待。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刊文稱,中國在2016年接任G20主席國是一個具有重要像徵意
義的開端,為全球治理和解決大國關係問題搭建了橋樑。從根本上說,G20將為主要大國
如何處理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定調。
“作為管理全球事務的舊秩序的代表,G7重點關注的仍是世界經濟,但它現在也格外
重視跨領域的安全問題。G20則是一種新的多極國際秩序機制,已崛起的大國和新興大國
可以通過該機制展開合作。但到目前為止,G20成員國僅將討論範圍局限於經濟問題。”
該文章稱,全球治理將比以往更加多極化,我們必須找到新方法來分擔首先採取行動和承
擔費用的重任。
改革做足鋪墊:
【“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理性”】
世界對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的G20充滿期待,歸根到底,是因為中國確實提出了有別
於美日主張擴大刺激和德國反對刺激之外的實實在在的“第三條路徑”——結構性改革,
這無疑切中了當前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弱項。法國歐洲時報日前刊發評論稱,當前G20成員
各自獨立、側重短期的危機處理模式,引發了外界對“競爭性貶值”、“貨幣戰爭”的擔
憂,而結構性改革的倡議有利於將G20這個多邊組織漸進為一個進行長期規劃的平台。該
媒體稱,“中國經濟主張在這個多邊場合展現出來的正能量和生命力,也將為9月的G20領
導人峰會做足鋪墊,更為全球經濟的複蘇帶來理性與建設性。”
而中國落實結構性改革的舉措也被全球“點贊”。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刊文稱,
在國際商業活動的推動下,北京提升了在世界各地的“軟實力”,尤其是中國的“一帶一
路”倡議。“這個現象意味著中國經濟正走向成熟,”該媒體援引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
所中國問題專家邁克爾·梅丹的觀點,認為中國政府推動企業國際化的目的在於消化國內
的過剩產能,培育新的市場,幫助中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並讓它們的技術得到國際認
可。
有不少外媒都注意到了近期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現象。比如,“中國投資德國進入
2.0時代”。德國《經濟新聞報》22日稱,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的最新報告顯示,2015
年外國對德投資再次打破紀錄,投資排名第一的又是中國。德國《明星》周刊則稱,與10
年前相比,現在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投資更傾向高技術領域,尤其是機械和設備工程、汽車
零部件、環保技術、金融服務等。
另一個近期的典型例子是印度。日媒稱,“中國企業進駐印度的熱情正在不斷高漲,
印度方面對中國企業的評價也有所提高。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印度作為潛力市場的存在感
出現增強。”該媒體稱,“2015年,中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不包括再投資)猛增至8.7
億美元左右,是2014年的6倍以上。在中國的各大企業相繼公佈大規模投資計劃的背景下
,中國對印度的投資比例很可能出現提高。”
中國值得信任,G20值得期待。印尼《雅加達郵報》刊登澳大利亞前外交官理查德·
伍爾科特的文章稱,對澳大利亞而言,在當今這個通常被稱為亞洲世紀的時代,要善於利
用G20、亞太經合組織等現有機制,採取大膽行動,把澳洲轉變成為一個“與時俱進、並
且是亞洲和西太平洋區域的現代成員”。(宦佳)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5/25/c_129012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