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漫遊》空間的轉型正義 (一)一座城門的身世:韓國首爾光化門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711336
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去過韓國首爾的人,對於位在首爾市中心的光化門廣場一定不陌生。
光化門一帶可說是當代韓國的政治中心。朝鮮王朝建都首爾五百多年,光化門區域除了規
模最大的景福宮之外,還有昌德宮、昌慶宮、德壽宮、宗廟等四大宮闕。時至今日,首爾
仍是韓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在光化門這個區域除了有韓國總統府青瓦台之外,還有韓國外
交部、首爾市政府、文化體育觀光部(現已遷移到世宗市)、美國駐韓大使館、日本大使
館、以及許多其他各國的使館,其中也包含台灣的駐韓國台北代表部。稍遠一點的明洞則
有中國駐韓大使館,重建過後的新館是所有駐韓使館中最大的,在中國各駐外使館中僅次
於駐美國大使館。
對多數人來說,光化門廣場大概只是個熱門的旅遊景點。然而,光化門以及光化門廣場,
其實是韓國現代歷史中,一個空間轉型正義的重要例子。
坎坷的身世
光化門在1395年建立,最初稱「午門」,世宗八年(1426年)重修的時候,由集賢殿學士
們共同擬議,改名為光化門。
1592-1598年間萬曆朝鮮之役(韓國稱為「壬辰之亂」,日本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景
福宮內大多數建築物都在戰亂期間被燒毀。高宗時期在興宣大院君的主導下,重建了約
7,700間的建築;光化門也被戰火燒毀,後於1867年由大院君重建。
1910年8月,日本強迫韓國政府簽定《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
督府,開始殖民統治直到1945年為止。1926年,日本殖民政府決定拆除光化門,在景福宮
前建造朝鮮總督府大樓。經過學者的呼籲奔走努力,最後朝鮮總督府才同意保留光化門,
但是將其移建到景福宮的東北邊,也就是現在的國立民俗博物館一帶。日本佔領期間,宮
殿大多建築都相繼遭到拆除,僅保留正殿勤政殿、慶會樓等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物。
在韓戰期間,光化門遭到炮擊,木製結構的光化門沒有逃脫被火燒盡的厄運,門樓被燒毀
,石造的城台也彈痕累累。
1968年朴正熙執政期間,重建被破壞的門樓,並把光化門移回原位置附近,門樓上韓文「
光化門」的匾額也是朴正熙題寫的。但是當時僅僅是用鋼筋混凝土重建城樓,而且並未對
準景福宮的中心軸線,而是以朝鮮總督府大樓(當時是韓國政府中央廳大樓)的中線為準
心,因此與原位置有3.5度的偏差,而且為了遷就總督府門前的道路,位置也向北後退了
14.5米左右。
轉型的第一步
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之後,殖民政府所留下來的總督府大樓存留,成為一個爭論不休的議題
。
1948年8月大韓民國政府成立的同時,舊總督府大樓變成政府辦公大樓,稱為「中央廳」
,大韓民國的成立宣言也在此發表。後來雖然改為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館址,依然有人認
為這是屈辱歷史的象徵。
1995年韓國光復50週年之際,當時的總統金泳三以恢復本國傳統文化,「清除日本統治時
期象徵」為由,決定修復被日本人毀壞的景福宮,開始拆除日佔時期建築,在原址大規模
復建景福宮及其附屬建築。雖然有人曾經建議將整棟總督府建築移走保留,但最後還是決
定於1995年拆毀整座大樓,只保留尖塔部分,放在天安市郊外的「獨立記念館」展覽。原
被遷移他處的景福宮正門光化門,因此得以在此原地重建。
有人認為朝鮮總督府建築物拆除計畫是金泳三文人政權為了強化統治正當性的象徵計畫,
在此過程中,金泳三政權認為過去歷代政府對於歷史未加以「清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轉型正義」),變成拖累韓國往前邁進的沉重包袱,因此主張清算過去的歷史,以回復
民族精神,並希望能進一步成為全球化過程中的主導力量。
到此為止,韓國在光化門這塊重要象徵空間的轉型正義上,已經邁出了一大步,展現出大
刀闊斧的改革力量。
然而,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樣的結果還不夠令人滿意。
1968年朴正熙執政期間重建的光化門,當時僅僅是用鋼筋混凝土重建,而且並未對準景福
宮的中心軸線,而是以朝鮮總督府大樓的中線為準心,因此與原位置有3.5度的偏差,而
且為了遷就總督府門前的道路,位置也向北後退了14.5米左右。而當時極力推行「去中國
化」的朴正熙,連門樓上「光化門」的匾額也是改採用韓文題寫。
2006年,韓國政府決定拆除新光化門,依據歷史原貌,採用傳統工藝修復重建,並移回最
初的位置;城樓上「光化門」的匾額也恢復成漢字,用數位技術還原1865年重建景福宮時
,由訓練隊長任泰瑛書寫的「光化門」三字。
韓國文化遺產廳在2010年結束了為期45個月的光化門復原工程,修復完成的新光化門在
2010年8月15日,也就是韓國光復六十五周年紀念當天,由當時的總統李明博按下按鈕開
啟新門。時隔八十四年,光化門再次以原貌展現。經過此次修復,光化門重新恢復了1865
年景福宮重建時的樣子,東、西側守門將廳等六座附屬建築也得到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