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漫話英倫:英國新建重點中學之爭

作者: simmon989 (勁舞飛揚)   2016-09-18 19:53:19
標題:漫話英倫:英國新建重點中學之爭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uk/2016/09/160916_british_focus_new_grammar_
schools
騰龍
BBC 中文網記者
特里莎·梅因英國脫歐公投當上了首相。大家都等著看她如何「脫」。梅拿出一份綠皮書

英國政客和評論人士相信,它「有可能引發自二戰以來最激烈的政治爭吵」。
當然是令人望眼欲穿的英國脫離歐盟藍圖了?錯了。是關於新增建重點中學的計劃。
綠皮書
「重點中學」,grammar schools,也有譯作「文法學校」,這是直譯,對英國社會和歷
史沒有一定了解的中文讀者會一頭霧水。「重點中學」,全世界華人文化下都一目了然,
而且grammar schools實際上也跟中文的「重點中學」的含義更貼切。
是否會引發一場一代人沒有見識過的政治大辯論?有待觀察。但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已經
看到了。特里莎·梅政府的教育大臣把綠皮書拿到了議會辯論後的第二天,剛辭去首相職
務的卡梅倫又宣佈辭去議會下院後坐議員議席,徹底脫離政壇。
卡梅倫辭去後座議員,與重點中學之爭有沒有關係?卡梅倫自己說,這不過是個巧合。但
有一點是明擺著的。1998年工黨政府通過立法禁止新建重點中學。保守黨上台後,卡梅倫
頂住了黨內要求給新建重點中學「開禁」的壓力,認為新建重點中學無助於他的「大社會
」理想,稱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是「在淺水區撲騰」。
特里莎·梅顯然不這麼看。她任首相第一天站在唐寧街10號大門外說,她希望看到的英國
是一個「服務於全民的社會,而不是只服務於少數權貴」。在梅首相看來,給建設重點中
學鬆綁,顯然是能夠「服務全社會」的「順應民意」之舉。
重點中學
在翻開綠皮書看看梅首相的新建重點中學計劃以及理解它為什麼政治上如此敏感忌諱之前
,有必要回顧一下英國的重點中學的歷史。
所謂的「重點中學」,Grammar schools,最早在16世紀就出現了。但英國現代概念的
Grammar school是從二戰即將結束時開始的。
旨在戰後重建英國公立教育的「1944年英國教育法案」,把英國的公立中學分為兩大類型
,「重點中學」,Grammar schools 與「現代中學」,Secondary modern schools。
重點中學注重掌握知識,為學生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做凖備。學校通過考試擇優錄取。
現代中學則側重掌握技能,為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做凖備,學生就近自動升入中學。
這樣的教育體系實際上把學生分成了兩大類。一類凖備上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
一類被視為能力有限,將來只能做低收入工作。
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這種擇優分類教育體系受到很大質疑,反對者認為它加深了英國
的階級分化和中產階級的特權。
1965年,工黨政府下令地方教育當局逐步廢除重點中學,將兩種類型合二為一,都辦成「
普通中學」,Comprehensive schools。「普通中學」對學生不挑不揀不考試,學生就近
入學。
但是,一些地方教育當局,主要是保守黨把持的地方政府,抵制取消重點中學。結果,
英倫上下,有些地區(主要是工黨地方政府),重點中學被全部廢除,有些地區則殘留了
一些,形成了一小部分重點中學像孤島一樣包圍在普通中學的海洋裏的局面。
兩條教育路線鬥爭
1998年,工黨政府通過了一個新的法案,以法律形式禁止成立任何新的以考試擇優錄取為
招生原則的重點中學。
於是,英格蘭現存的163所重點中學(蘇格蘭和威爾士已全部取消)就成了令家長學生趨
之若鶩的「香餑餑」,入學考試競爭之激烈,不亞於中國的中考。
英國的中小學沒有全國統一教材,重點中學的入學考試各自出題,考察學生的能力各有側
重。重點中學的考試內容和學生在小學的學習內容是「兩張皮」。公立小學沒有為學生輔
導凖備考重點中學的義務,更沒有升學指標壓力。
於是,部分家長就選擇了「曲線救國」的道路:孩子在公立小學上到三年級後,轉到私立
的「凖備」小學(preparatory schools)。這類私立小學為希望考公立重點中學的孩子
制定量體裁身的專門輔導,可以具體到針對某一個中學。
雖然這類小學收費不低,但交兩年學費,幫孩子考入公立重點中學,省去7年的私立中學
學費,顯然是「吃小虧佔大便宜」。 ^^^^^^^^^^^^^^^^^^^^^^^^^^^^^^^^^^^^^^^^^
^^^^^^^^^^^^^^^^^^^^^^^^^^^^
許多重點中學都有優先錄取本區內考生的政策。於是就有家長不惜賣房搬家或在學校附近
租「二房」,以求增大孩子的錄取機會。一所重點中小學附近的房子,因學校造成的「通
脹率」可達10%-15%。
相對投資較小因而是最多用的一塊敲門磚,是給孩子請家教吃小灶。
英國家長幫孩子升入重點中學最常用的三塊敲門磚,磚磚砸的都是錢。批評者說,家長
正在用錢給孩子考入重點中學鋪路,英國中產階級正在把窮孩子擠出重點中學。
這也正是過去50年來,考試擇優還是一視同仁,兩條教育路線和教育理念不斷交鋒衝突的
根本原因。
「順應民意」
兩條教育路線和理念之爭,也可以用一個「擇」字概括。特里莎·梅說,現實是,「我們
的教育體系中已經存在選擇,房價的選擇,財富的選擇」。
梅首相說:「99%擇優錄取的學校被評為優秀和良好,普通公立中學只有20%達到同樣的水
平。」梅說,把孩子送到一個好學校是每一個家長的願望。這也正是梅首相要「理直氣壯
」(unapologetic)為新建重點中學開禁鼓與呼的理由。
特里莎·梅相信,重點中學不應該是社會流動的絆腳石,窮人奔小康的攔路虎,而可以成
為促進社會大同的助燃劑。
綠皮書中對申請新建重點中學的地方政府規定的一些先決條件,比如,學校必須錄取一定
比例的貧困家庭學生、新建重點中學必須與「差校」形成幫帶掛鉤、設計能「防家教」的
考卷,給家長無力請家教的孩子更公平的競爭機會、在小學畢業沒考上重點中學的孩子,
在14和16歲時還可以再考等等。
這些對申請新建重點中學的要求,總的來說都是從有助於「社會流動」著眼的。但這些措
施顯然未能平息政治反對派和社會批評人士的憤怒,甚至不能安撫保守黨內部分人的擔憂

保守黨在議會中只佔微弱多數,黨內批評者說,特里莎·梅重開重點中學之爭,只會自討
沒趣。
梅首相的綠皮書能否在議會中變成綠燈,拭目以待。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