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擬加大對亞洲地區的防務介入
金融時報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0710
40多年前,英國軍隊從“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基地完全撤走了。如今,英國又開始加大海
灣和亞洲的防務介入。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反映出英國對該地區的全球重要性日益增大的
承認。
英國正在巴林重設一個海軍支援設施,在阿曼擁有一支常駐軍隊,並在迪拜和新加坡設立
新的國防參謀中心。
英國皇家空軍(RAF)的台風戰鬥機(Typhoon)今年跟日本軍用飛機共同訓練;這是日本空軍
在戰後首次與美國以外的國家舉行演練。
一位資深外交官最近說,當英國的兩艘新航母在幾年後具備作戰能力時,它們將“在太平
洋游弋”,以確保海上航道暢通。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亞洲分所(IISS-Asia)執行主任蒂姆‧赫胥黎(Tim Huxley)表示,英
國對亞洲防務介入加深反映出,該國執政的保守黨希望通過全球視野而非歐洲視野來思考
本國的防務角色。
英國在20世紀70年代從東南亞撤走——令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Lee Kuan Yew)感到沮喪
,因為當時這個城市國家自己的武裝力量正處於起步階段——標志著該地區轉向發展本國
的防禦力量。
如今,新加坡擁有一隻在東南亞國家中裝備最精良的軍隊。當時,為了應對英國撤退,新
加坡把國防開支增加了兩倍,並與英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訂立了一份安全聯
盟——亞洲五國聯防(Five Power Defence Arrangements)。
英國在近幾個月加大了軍事介入力度,反映出該國在外交方面對該地區的重視;英國首相
特裡薩‧梅(Theresa May)上任後第一次率領貿易代表團出訪的對象國是印度。12月訪問
巴林時,梅承諾要加深與海灣國家之間的安全合作。
英國這麽做並非公然針對中國。英國政府一直在努力取悅中國,以爭取中國投資。分析師
說,相反,英國尋求在世界舞臺上展示其持久的軍事能力。
然而,英國的口頭說法和軍事能力之間存在著差距,財政制約導致其軍事能力越來越弱。
英國在亞洲唯一幸存的駐軍——駐文萊部隊——的資金來源不是英國納稅人,而是該國蘇
丹。
英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行動的缺陷,包括缺乏規劃和缺少關鍵裝備,使人對其行動效
力產生懷疑。英國在阿富汗保留了一支小型部隊,用於履行非戰鬥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