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如果川普重啟核軍備競賽,後果有多嚴重?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16-12-27 02:53:14
標題: 如果川普重啟核軍備競賽,後果有多嚴重
新聞來源: https://goo.gl/VJZytu
如果候任總統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說的是真心話,那麼大家以後回顧往事
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從冷戰之後,超級大國的第一次核軍備競賽是由兩個穿睡衣的脫口秀
節目主持人宣佈的。
「來搞一場軍備競賽吧。我們在每個回合上都會打敗它們,而且會笑到最後。」微軟全國
廣播公司(MSNBC)的《早安,喬》(Morning Joe)主持人米卡·布熱津斯基(Mika
Brzezinski)上週五說。當時她和另一個主持人穿著假日主題的睡衣,蜷縮在一個假壁爐
前,說這句話是來自川普的聲明,並詳細說明了他關於核武器的一條推文。
從川普以往的恐嚇來看,他的聲明有可能會變成詐唬。但是,如果他堅持開展核軍備競賽
,後果可能會很嚴重。俄羅斯、中國等國可能做出的回應,即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也讓人
感到擔心。而且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也是一個教訓,它讓世界幾近崩潰,以至於一度敵對
的美國和蘇聯也不得不扭轉這場他們曾經認為至關重要的競爭。
國家層面通常不想挑起核武器競賽,往往是被違心地拖進去的。
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認為自己是在回應對方的行動,它們緊張地保持著戰略平衡,希
望可以阻止戰爭,或者至少能在戰爭中得以存活。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954年曾說,更多的彈頭能做到的無非是「讓碎石
頭彈起來」。
但這句話導致了一個長期的誤解:軍備競賽就是累積彈頭那麼簡單。
事實上,它的危險性要大得多,不斷增加的核庫存反映的只是複雜的、日益加劇的針鋒相
對。例如,一個國家可能開發出快速運載彈頭的武器系統,這就需要另一個國家縮短反應
時間,製造更多的武器來進行報復。
雖然「軍備競賽」描述的是一系列增加冷戰危險性的政策,但軍備競賽本身並不是政策。
相反,它是美國和蘇聯達成目標過程中一個令人悲哀和擔心的副產品。雙方領導人都想避
免失敗,對軍備競賽本身並不積極。
例外的一次是,羅納德·雷根(Ronald Reagan)在1981年就職的時候決心贏得冷戰,方法
之一就是在核武器上超越蘇聯。但是在之後幾年裡,留給雙方的反應時間越來越短,還出
現了幾次驚險狀況,結果他成為橢圓形辦公室中最積極的核裁軍倡議者。
雖然一些美國人認為軍備競賽贏得了冷戰,就像雷根最初希望的那樣,但其實是雙方自願
結束了較量——沒過幾年,蘇聯就被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問題擊垮了。
雷根和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高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試圖在1986年的峰會上謀
求全面裁軍。由於無法達成一致條件,他們決定逐步削減核力量,扭轉兩國之間的軍備競
賽。
此後這種裁軍持續進行,雙方簽訂了相關條約,比如2010年的《削減戰略武器新條約》
(New Start)等,從川普的政策來看,這個條約可能會撤消。
川普週四在Twitter上宣佈了這個政策,說他的目標是「直到世界在核武器上變得明智為
止」。
目前還不清楚他是什麼意思。但分析師們說,無論川普的意圖如何,他這種要挑起軍備競
賽的態度確實會帶來一些可預見的後果。
最有可能做出反應的兩個國家是俄羅斯和中國,俄羅斯的核武庫與美國相當,中國的核武
庫則小得多。
雖然兩國有著略微不同的目標,但雙方設計的方案都是為了同美國抗衡,並且將在此後做
出校準,隨時跟上美國的進展。
分析師警告說,部分是由於美國在常規武器方面要強大得多,俄羅斯和中國可能會在壓力
之下採取破壞穩定的行動,從而令各方都處於風險之中。
自從冷戰結束以來,莫斯科把同美國保持核平衡視為最後的──也許是唯一的──保證,
令俄羅斯能與遠比自己強大得多,且被它視為威脅自己生存的西方聯盟抗衡。莫斯科認為
,在這方面落後就意味著俄羅斯自取滅亡。
雖然俄羅斯的經濟只相當於美國的一小部分,但它一直緊跟美國。如果發現保持核平衡代
價太大,莫斯科很可能通過使用另一種通貨來進行補償:接受核風險的意願。
這意味著加強俄羅斯對美國任何威脅的威懾。例如,俄羅斯可能在加里寧格勒部署更多具
備核能力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加里寧格勒是位於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俄羅斯飛地)。這種
導彈可以在幾分鐘內到達歐洲各國的首都,由於它們是從特種車輛上發射的,可能很難被
消滅。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丁(Vladimir V. Putin)也可以放鬆對使用核武器的限制。
一些分析師已經確信,俄羅斯軍事原則允許在常規戰爭中使用一次「降溫」核打擊,迫使
對方停止行動。這種策略令美國需要背上更大的負擔,以降低風險,從而彌補了俄羅斯的
任何相對弱點。
北京的核目標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它只要求保持足夠的能力,如果美國率先攻擊,它可以
發射幾個核武器作為報復。
如果川普增強美國的核能力──即使主要是針對俄羅斯──中國也會擔心美國的第一次打
擊可能會消滅自己的核彈頭。這相當於讓中國的核威懾失去作用,只會迫使它對此做出彌
補。
麻省理工學院的核武器專家維平·納蘭(Vipin Narang)說,中國將擴大自己的核能力,但
他擔心它同時會尋求更快的解決方案。
納蘭認為,中國可能在導彈上預裝核彈頭,以縮短其反應時間。它也可能在隧道之類更堅
固的地方隱藏導彈。它可以考慮採用巴基斯坦的做法,將彈頭放在無標記的貨車上,讓它
們漫遊全國各地,進行無休止的公路旅行,以此保證它們無法受到攻擊。
中國也可以決定放棄不在任何衝突中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因為他們承擔不起第二個
使用核武器的後果,」納蘭說。
納蘭強調,此類措施將增加事故或錯誤估計的風險,它們雖然很遙遠,但可能是災難性的

關於川普的意圖以及它們對北京和莫斯科可能產生的影響,納蘭說:「如果他是認真的,
想要引發與其中一個或這兩個國家的軍備競賽,那麼我們將面臨一個可怕的新世界。」
冷戰早期的五角大廈高級官員保羅·C·沃恩克(Paul C. Warnke)認為,兩國核武庫的擴
張不太像是比賽,更像是兩個人在相鄰的跑步機上跑步。「軍備競賽的唯一勝利,」他在
1975年寫道,是「看誰第一個走下跑步機」。
沃恩克的觀點在當時充滿爭議,但是後來,就連很多熱誠的冷戰鬥士也接受了它。20世紀
80年代初出現了一些千鈞一髮的時刻,把全世界推向極度危險的邊緣。
例如,1983年,蘇聯的早期預警系統檢測到美國即將進行核攻擊。當時恰好是克里姆林宮
擔心美國先發制人的高度緊張時期。
作為軍備競賽的一部分,導彈技術得到發展,而這導致導彈落地前,蘇聯只有23分鐘時間
作出反應,沒有足夠的時間複核設備,更不用說與華盛頓談判。軍備競賽還決定了蘇聯的
回應必須是對美國進行強硬報復,迅速瓦解任何後續威脅。
負責早期預警站的蘇聯軍官看不到任何錯誤警報的證據,但是向上級報告稱那是錯誤警報
。他的猜測被證明是正確的,他可能拯救了這個世界。
雖然該事件在之後的很多年裡都沒有公佈,但雷根在自己的回憶錄裡講述了另一次戰爭恐
慌。還是在那個月,蘇聯軍隊擊落了一架誤入蘇聯領空的韓國客機,「表明這個世界多麼
接近懸崖的邊緣,我們多麼需要控制核武器」。
雷根轉而反對軍備競賽,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危險性,而其他人反對的原因很簡單——在經
過幾十年時間,花費成千上萬億美元之後,它並沒有帶來勝利。
「從歷史角度看,為制止他人而製造核武器所產生的效果就像在電子郵件風暴中給所有人
發郵件呼籲停止使用『全部回覆』,」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的專家喬舒亞·H· 波拉克(Joshua H.
Pollack)在Twitter上開玩笑說。
波拉克還說,「在軍備競賽方面,沒有最後的制勝一步。」
第一個作出回應的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退休
核科學家謝麗爾·羅費爾(Cheryl Rofer)。她說:「但是有最後一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