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國為什麼加強對朝鮮的制裁?
新聞來源: https://goo.gl/HpkvZR
鄧聿文:此次北京一改過去的被動消極,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姿態,有一定的自主成分,這
背後是否有特別的考慮?
在聯合國安理會9月11日出台新的對朝制裁的2375號決議後,中國於9月23日頒布公告,禁
止進口朝鮮紡織品和減少向朝鮮出口精鍊油等;而後,中國的五大國有銀行也表示不再接
受朝鮮個人和公司新開賬戶,甚至通過禁止新存款來“清退”朝鮮人的現有賬戶。9月28
日,中國政府進一步宣布,朝鮮實體或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
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應自聯合國安理會2375號決議通過之日起120天內關閉,中國企業
在境外與朝鮮實體或個人設立的合資合作企業亦應按照上述安理會決議要求予以關閉。
對於北京的上述舉措,尤其是關閉朝鮮企業的命令,雖然有些朝鮮研究專家認為並不令人
意外,也並非不同尋常,完全符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內容。但客觀而言,相比中國過去推
出的對朝制裁措施,無論從執行安理會決議的時間態度還是制裁程度看,都史無前例。一
些國際媒體也稱,北京採取的這些舉措甚至比國際社會已經達成一致的行動還要嚴厲。後
兩項舉措特別是最後一項,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北京針對朝鮮作出的自主制裁行為。
那麼,北京為什麼要這麼做,而非如過去一般態度消極?同樣是執行安理會制裁決議,北
京既往的記錄往往讓國際社會詬病,引起美國等國不滿,甚至被認為有意拖延對朝制裁。
從這個意義上說,平壤每次在聯合國制裁下還能夠堅持試爆核彈,北京的制裁不力被認為
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此次北京一改過去的被動消極,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姿態,有一定的自
主成分,這背後是否有特別考慮?
可以從三方面來看待北京的這種變化。
一是北京決策層越來越意識到朝鮮核武對中國是個負擔,再拖下去對中國會更加不利。
如果說,北京過往把朝核問題看作美朝問題,因此把解決朝核問題的責任推給美國,要美
國出更多力,而中國的作用是為美朝提供一個商談平台,勸和促談,而非直接介入朝核問
題,更不是扮演施壓者角色的話,那麼,在平壤多次試爆核武,試射導彈後,北京認識到
,企圖將朝核問題完全推給美國,自己不得罪平壤,是不行的。原因在於,平壤的核武試
驗造成中國的戰略環境進一步惡化,導致中國在國際輿論中的形象和國內民眾的口碑進一
步變差。
北京最近幾年的外交表現得積極進取,先不論這種積極進取是否取得應有效果,從北京的
本意來看,有一點是清楚的,即要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是個負責任大國。但北京在朝核
問題上的消極無為無疑對其極力塑造的這種形象不利,導致國際社會失望,國內一些民眾
也因北京對朝鮮的綏靖態度而日益不滿。
與此同時,朝核本身對中國的國家安全也構成重大威脅,當朝鮮擁核自重,如何馭導朝鮮
,就成了北京的一個難題;同時,在距中國國土邊境一百公里的範圍內試爆核武,這始終
構成對中國的一個重大安全隱患。朝核問題一日不解決,中國的這種戰略、輿論和國土安
全處境,一日都得不到改善。故北京不能再假裝朝核問題與自己無關,是美朝之間的問題
,而必須拿出實際行動,積極配合美國去解決。
二是平壤選在北京舉辦金磚國家會議期間試爆氫彈,此一“計算”對北京特別是最高領導
人而言,是對其權威的公然冒犯,因而是不可原諒的。
平壤上次試射洲際導彈,北京正在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很難說這兩者是簡單巧合
,因為北京去年就公布了論壇召開的日期。那麼平壤選在這個日子試射導彈,會被輿論解
讀為發泄對中國的不滿,即使平壤沒有這種用意。這當然會讓北京感到不快。但鑒於這是
第一次,而且平壤也派了代表團來北京參加論壇峰會,所以北京不便發作。而平壤第二次
又選在北京舉辦大型國際會議期間,這次竟然是試爆當量更大的氫彈,其對北京示威的意
圖就昭然若揭,外界也正是把它理解成金正恩對中國領導人的挑釁。從而,北京對平壤和
金正恩的惱怒也就可想而知。
對於這一點,若從大國領導人和威權國家領導人的面子兩個角度去理解,會看得更明白。
對大國及其領導人來說,面子也是一種國家利益,當一個大國及其領導人總是被一個國際
社會公認的無賴國家羞辱,嚴重點說,是對國家利益的損害。特別是這個國家恰好還是一
個威權國家時,這種損害就會被認為更嚴重。
北京目前正在塑造中國的大國形象以及領袖的權威。後者是不可挑戰的,無論這種挑戰來
自國內還是國外。此種情形下,一個長期依賴中國生存的小國竟然不給中國領導人面子,
挑戰其權威,假如北京對此毫無反應或者反應不大,那才奇怪。所以,北京不僅贊同加碼
對朝鮮進行制裁,而且執行聯合國的決議比以往要積極得多,理由很簡單,北京就是讓平
壤明白,冒犯領袖權威會帶來何等嚴重後果。
三也是為在中共“十九大”前及美國總統訪華時營造一個良好氛圍,防止出現意外。
北京命令關閉朝鮮在華企業的第三天,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華。蒂勒森此行是為隨後不久
特朗普的首次訪華做最後協調,但顯然,特朗普訪華的一個重點,是朝核問題。
另外,中共“十九大”在半月之後也將召開。是次“十九大”的複雜程度較近幾次代表大
會都要嚴重,各種可能的意外都有可能在“十九大”前發生。其中一個方面是朝鮮問題。
如果朝鮮再挑釁,在“十九大”前或舉行時試爆核彈,將會使北京非常難堪。即使朝鮮不
挑釁,如果美國不滿北京對朝制裁,也有可能向北京發難,在“十九大”前擴大對中國涉
朝企業的制裁力度,或者採取其他讓北京不快的措施。這些措施會導致“十九大”前的形
勢進一步複雜,加劇混亂局。
故與其如此,不如北京自己積極主動,表現出嚴格執行安理會決議的誠意,甚至聯合國沒
要求的,北京也主動推進,一方面是警告朝鮮不要輕舉妄動,一方面是藉此向美國表示,
中國對聯合國決議的執行是認真的,從而讓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制裁行為感到滿意,而不
對中國搞各種小動作,保障“十九大”前的政治穩定和安全。
上述三個方面可以解釋中國的動機。對北京而言,中朝貿易在整個中國對外貿易中基本可
以忽略不計,哪怕全部中斷對朝貿易,對中國也不會多大影響,但朝鮮不一樣,由於朝鮮
的外貿高度依賴中國,北京加強對朝制裁對其影響巨大。可以想象,隨着中國對朝制裁的
強硬,聯合國最新一輪制裁的效果不久將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