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日本式的冷靜選舉與冷感政治
新聞來源: https://goo.gl/KqpL8G
日本10月22日舉行眾議院選舉,此前各政黨都出盡全力在街頭選舉造勢。然而對於這樣的
場合,日本民眾卻相對展現一種冷靜與相對冷感的態度。
日本的街頭,雖然到處可以見到競選的文宣與海報,但是並沒有佔據太多的街道空間,而
是有序地並排在合乎法律規范的位置上。而德國之聲特別在東京走訪了多個選舉前的造勢
場合,也意外發現日本人對於選舉的冷靜與克制。
20日在大井町車站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親臨現場,替該區的選舉人物造勢。雖然現場擠
滿了許多人,但是警方早就稍早一步抵達,並且佈置好了可以行走與允許站立觀看的區域
。
雖然安倍晉三在現場,但現場的觀眾們也並無太多激情,除了整齊劃一的拍手外,頂多就
是有民眾大喊「加油」。而其中,也有一些反對安倍晉三的民眾,他們並無過多喧鬧,只
是手持自己的抗議標語,在現場來回走動。
而在21日立憲民主黨與希望之黨的造勢場合,兩位黨魁枝野幸男與小池百合子,也只是分
別述說自身黨派的從政理念,就算有激情話語,但是下方群眾也都相當克制,不會隨話語
起舞,民眾們也都自發性地聽從指揮,沒有堵住車站道路,意外展現高度紀律。
日本人的「不關心」
早已實施多年民主制度的日本,在選舉的投票率上總是相對偏低。上一回2014年的眾議院
選舉投票率為52.66%,1億的可投票人口中,將近5千萬人是棄權。
而在縣市選舉方面,投票的比例更是大幅下滑,2015年的千葉縣議會選舉,投票比例為
37.01%、2011年的埼玉縣知事選舉,更是出現24.89%的低投票率,還被揶揄為"政治魅力
最低的當選者"。
不少日本友人與我反應,日本人對於選舉不是到冷感,而是已經到不關心的"無感"狀態,
很多日本年輕人對於政治沒有興趣,甚至認為「投給誰都一樣」。
2016年,日本雖然將投票年齡改正為18歲,縱使多出240萬新的投票族群,但是日本的投
票率依舊沒有顯著起色。執政的自民黨認為,在步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有必要讓年輕族
群知道自己「參政的一票對社會的重要」。然而,年輕人對政治多半印象不佳,甚至有「
洗腦」的感覺。
媒體戰的活用
為了加溫選戰氣氛,這一次的選舉,除了執政的自民黨外,其他如小池百合子「希望之黨
」與枝野幸男「立憲民主黨」ˇ等成立的新政黨,也紛紛為了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好的選
舉宣傳,紛紛在推特、臉書與Instagram上面活用媒體的宣傳。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統計,在10月20日為止,10月3日才剛成立的立憲民主黨,居然在
推特有超過18萬的追蹤者、78位候選人中有60位使用推特,總共發出7300以上推文,效率
遠遠勝過自民黨與希望之黨。
日本《每日新聞》也調查指出,主要的8政黨元首,包含安倍晉三在內,在20日前的總移
動距離已經逼近7萬5千公裡,其中安倍晉三本人幾乎全日本走動,移動距離逼近1萬2千公
裡。
對比其他國家,台灣的選舉場合,幾乎都會採用大規模動員,於體育場等大場地舉辦造勢
晚會,認為人多聲勢就浩大。台灣、香港與韓國的選民也喜歡用顏色來區分彼此,告家造
勢場合上,都會穿著統一顏色的服裝。
然而,選舉在日本便沒有過多的顏色潤飾,日本選民們幾乎不穿著支持政黨的服裝,只是
靜靜地聆聽候選人或黨魁的演說,結束後靜靜地離去。冷靜的選舉與冷感的選民風格,或
許會被認為是不關心國家,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一種穩定而成熟的民主政治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