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中歐峰會落幕 中國「聯歐抗美」新偉業能否實現
新聞來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4857637
中國和歐盟領導人早前召開第二十次領導人峰會,會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承諾要打造開
放型的世界經濟,也要抵制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
中歐領導人會面的同時,美國再在貿易戰出招。美國商務部宣佈,將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
中國、歐盟、加拿大等地早前向美國貨品開徵的報復性進口關稅。
早在李克強早前訪問歐洲時,已經有分析指,中國可能會尋求歐洲合作,一起在貿易戰中
抵抗美國。中歐峰會結束,專家認為雙方仍然存在「深刻分歧」,而這些分歧不是一紙聲
明能解決。
靠攏歐洲
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的數字顯示,歐盟成員國去年從中國進口了約值3746億
歐元(相等約4389億美元)的貨物,中國也從歐盟進口了約值1982億歐元(相等約2322億
美元)的貨物。
國際投資顧問公司BDA高級主任梅納德 (Charles Maynard ) 留意到,美國總統特朗普
上台後對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設下許多限制,中國公司因此都轉到歐洲投資。梅納德接
受BBC訪問時指出,美國是單一國家,歐盟卻是一個由28個國家組成的聯盟,要全部國家
都同意以強硬態度對付中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國明白這點,它也十分擅長針對每個歐盟成員國,逐一擊破。」
李克強早前訪問德國期間,當地最大的德意志銀行宣佈獲得了中國企業債券承銷資格。汽
車製造商寶馬也宣佈,中方容許它增持在中國的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股權至75%。
倫敦政經學院學者於潔對BBC表示,這是李克強給予德國方面的「甜頭」,回應歐盟對中
國開放市場的要求。但她指出,中國國內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歐洲公司在這種市場環境
有多大發展空間仍屬「未知數」。
懷疑目光依舊
另一方面,中國公司在歐洲的投資也面對許多實質困難。梅納德留意到,中國公司不熟悉
在歐洲進行併購的程序,因此許多時候被美國和歐洲的公司擊敗,而且中國政府對外流資
金的管制也限制了中國公司在外的投資。
他認為,因為這些原因,歐洲公司在考慮是否接受中國公司投資時會舍難取易,不與中國
公司交易。
政治原因也影響著中歐之間能否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中國公司美的在2016年成功收購德國
德國最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的Kuka後,歐盟建議訂立措施,限制中國公司收購從事某些行
業的歐洲公司,防止中方通過併購取得敏感技術。
中國歷史學家章立凡早前接受BBC中文採訪時指出,歐洲對中國「破壞世界貿易組織的原
則」、知識產權的盜竊、以至中國在歐盟的併購十分警惕。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於潔更指出,歐盟與美國對中國的市場開放度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
面,都有差不多的顧慮,質疑中歐能否取得實質合作成果。
「它們的分歧十分大,歐盟針對中國在世貿組織的行為作出多次投訴。歐盟會否迅速改變
立場,投靠中國,這十分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