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家論壇》南歐視角:義大利斷橋慘案 

作者: Acalanatha30 (精靈〃小偉)   2018-08-23 10:55:28
《大家論壇》南歐視角:義大利斷橋慘案 反開發民眾也有責任
上報
https://goo.gl/zWzujF
我們的基礎建設安全嗎?義大利熱那亞(Genoa)莫蘭迪大橋(Morandi Bridge)斷裂後
,這個問題一直盤旋在大家心中。當然了,我們可以把這個事件看成是單一事件,也可以
相信這是義大利的特例—基礎建設計畫通常是孕育義大利貪腐的溫床。不過,我們或許是
愚弄了自己。
在西歐、美國,二次大戰後的1950、1960年代是經濟復甦時期,當時興建許多橋樑、道路
、鐵路,但現在都已經很老舊、過度使用了。有任何一個開發國家具有長期管理主要基礎
建設策略嗎?有正確評估、管控相關風險嗎?基礎建設若接近使用年限,什麼是保持、取
代的方案?民眾如何發揮影響力在基礎建設誰該付費、蓋在哪裡的相關議題上?
基礎設施應強調社會價值 而非財務回報
義大利與其他已開發國家需要的是具策略、可持續結合地方、中央政府多年來基礎建設計
畫的政策。他們必須要評估未來幾年所需要的資源、資產。他們應該強調基礎設施的基本
社會價值,而非直接的財務回報。
升級火車和鐵路系統可以提高通勤時間、環境影響的效率,並對許多社區產生積極影響。
為此,公眾辯論應該轉變:從短期到長期的影響,以及從個人到集體的價值。當莫蘭迪大
橋於1963年開始建設時,政府正積極參與基礎設施投資以及管理、擁有關鍵的公共事業。
稅收收入用於基礎建設、維護,民間部門則會在整個建設階段中的某階段參與。另外,還
有金融創新空間。
「義大利高速公路公司」(Autostrade per l'Italia)在1963年發行首個歐元債券,而
現在該公司被認定該為莫蘭迪大橋斷裂事件負責。這些年來,義大利經濟持續擴張,實質
年成長率平均達5.3%,基礎建設投資對經濟成長有很大的貢獻。熱那亞是主要工業城市,
鋼鐵、造船是主要產業,也是歐洲一個重要的港口。
基礎設施私有化 讓升級規劃更困難
當需求管理政策逐漸退流行後,政府在長期基礎建設計畫、市場協調上的角色也逐漸不再
重要。有鑑於1970年代財政過剩、需要控管公共支出,在分配納稅人資金上,很顯然的市
場中立機制優於政府干預作法。
隨著公共債務增加(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2%,義大利的主權債務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之
一)導致新自由主義的擁抱,其結果是許多基礎設施項目的私有化。
雖然分配機制有改善,但將大多數基礎設施置於民間企業手中將使得規劃更困難—半個世
紀甚至更長時間—並承擔大型項目固有風險。私人投資者相對於公共部門,參與時間較短
卻導致「足夠好的詛咒」(curse of good enough),相關激勵措施傾向於維持而非取代
、升級基礎設施。
現代基礎設施政策必須解決兩個關鍵問題。首先是誰將為基礎設施建設付費。中央政府通
過稅收籌措資金可能對那些從未使用過相關基礎設施、或者因為生活在其他地區而沒有直
接受益的人不公平。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是否應該承擔相關成本,或者是否應透過政
府、民間合作方式進行籌資,或者向使用者收費?每個解決方案都需要仔細評估權衡公共
政策優先事項。
良好的基礎設施 有利經濟發展
第二個問題涉及建立新基礎設施的地理位置。過度使用莫蘭迪大橋的替代方案是在熱那亞
北部邊界建造一條新的公路。多年來,當地居民和政界人士—包括執政的五星運動成員—
都反對這個計劃。
莫蘭迪大橋於1967年落成時,被當時的義大利總統大舉稱頌。當時,政治資本依附在類似
的項目上—而非僅因為贊助、腐敗。如今,現代民主國家似乎陷入基礎設施、個人權利、
集體利益間的權衡,而大型項目往往是政治家職業生涯的死亡之吻。
「不要蓋在我家後院」是當地居民為避免受到相關項目干擾的訴求。但這些訴求導致許多
基礎設施項目—例如希思羅機場的第三條跑道,或都靈至里昂間的高速鐵路—被推遲了多
年。因此,對於公共部門,盡可能長時間地維護舊基礎建設是應對之道。
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對經濟可持續性和繁榮很重要。如果沒有關注項目成本、收益、集體責
任、個人權利的公共辯論,以及不同選擇所暗示權衡,基礎設施只有在災害發生時觸及標
題,引發一連串的指責,指責和政治機會主義。隨著現有基礎設施即將到期,可持續發展
,我們可以在不久的將來期待更多這樣的頭條新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