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rane (眼淚是鑽石)
2019-01-05 19:22:59《大家論壇》蚊子視角:2017年瘧疾通報2.19億 死亡率達6倍增幅
上報
https://goo.gl/btd1yh
在對抗傳染病的問題上,進度無法透過可調配資源的多寡來衡量;最重要的指標是挽救了
多少生命。但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世界即將輸掉與瘧疾的鬥爭。
經過多年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之後,全球對抗蚊子傳播疾病的工作已陷入停滯。根據世衛
組織(WHO)最新出爐的瘧疾報告顯示,2017年的通報病例為2.19億,較2016年增加了300
萬人。
此外,儘管每年的總死亡人數基本穩定在43萬5000左右,但某些地區死亡人數的下降已出
現了逆轉。
擴大篩查與治療
更驚人的是,死亡人數可能持續攀升。根據致力於徹底消滅東南亞地區瘧疾的非營利性機
構「健康行動聯盟( Consortium for Health Action)」資料顯示,高耐藥性瘧疾已從
亞洲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這裡同時也是全世界受瘧疾影響最嚴重的地區,這樣的擔憂
絕非前所未有。
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對抗瘧疾治療藥「氯喹(chloroquine )」以及具有耐藥性的瘧疾
病種就已經出現在柬埔寨,並在20世紀80年代流行整個非洲,進而導致瘧疾相關死亡率出
現了2到6倍的增幅。如果沒有協調的緊急干預,這樣的惡果很有可能再次發生,只不過這
次速度要快得多。
幸運的是,我們還有辦法降低這樣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擴大針對高危人群的預防
篩查和治療計畫。其中包括區域維和人員,他們作為亞非兩洲間瘧疾寄生蟲傳播媒介的作
用往往被人們忽視了。
篩檢、防疫、預防
東南亞的安全人員感染惡性瘧原蟲的比率非常高,由這種寄生蟲所引發的瘧疾是可能是致
命的。例如,2016年,一項由美國武裝部隊醫學科學研究所(AFRIMS)在曼谷主持的研究
發現,柬埔寨西北部10%的軍事人員均攜帶瘧疾病毒 。當受到感染的柬埔寨士兵從2010到
2016年間移防至非洲,他們就有可能成為惡性瘧疾菌株蔓延的攜帶者。
來自柬埔寨的瘧原蟲菌株可能穿越緬甸到達印度和孟加拉,印度、孟加拉則聯合佔了目前
聯合國維和部隊部署總量的15%左右。如果印度和孟加拉士兵沒有經過瘧疾篩查就被調派
駐紮非洲,那麼致命疾病傳播的風險有可能急劇增加。
若在部署前測試、治療和推廣使用經殺蟲劑處理的制服,那麼上述瘧疾傳播的來源是可控
制的。但目前,多數政府和援助機構都還維持現狀,也就是並未重視這些高風險群體的篩
查。
比如,我們注意到,經過處理的蚊帳其實是一種預防疾病傳播的有效手段,但卻並未在高
傳播區域普遍使用,而且在那些區域就連普通蚊帳的使用率都是非常低的。
資金利用效率不足
2015年,世衛組織將2020年定為打擊柬埔寨惡性瘧原蟲傳播的最後期限,並呼籲2030年底
前以東南亞「大湄公河(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為源頭徹底消除瘧疾的傳染,在
解決三大關鍵挑戰的情況下,上述雄心勃勃的目標仍然是有可能實現的。
首先,需要在傳染率最高的地區,也就是所謂的「瘧疾島(malaria islands)」,推行
圍堵這種疾病的統一計畫。儘管實現上述目標的許多資源已經到位,但靈活的資金調撥和
全新的夥伴關係對於降低軍事、林業、員警以及其他高危人群的感染率,仍然至關重要。
其次,國際捐助群體必須充分認識到,瘧疾這種疾病全球流行的可能性是迫在眉睫的。目
前,他們所做的努力仍然遠遠不夠。例如,全世界最重要的抗瘧疾支持機構之一「全球基
金( The Global Fund)」一直未能擺脫資金利用效率不足所造成的困擾。
該地區的援助接收方抱怨基金所提供的資助無法滿足若干尚未滿足的需求,包括能調動員
工積極性的績效獎勵政策。「全球基金」辯稱,策略對於確保長期計畫永續性和宗主國的
參與非常必要。但面對這一東南亞、乃至非洲所共同面臨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況,堅持僵化
地執行標準資助規則其實可能是小處節約、大處浪費的做法。
財政激勵來鼓勵對抗
最後,我們也需要新的資金來源。一個自然而然的資金源頭是美國軍方,對其而言,瘧疾
是排名榜首的傳染性疾病威脅,但不幸的是,美國國防部拒絕提供除研究支持外的其他任
何支持,研究支持除了多刊發幾份出版物以外,根本無助於消除瘧疾的現實威脅。
除非軍方改變主意,否則包括「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在內的慈善組織無法有效填補資金空缺,特別是透過提供財政激勵來推行
有效的瘧疾消除行動。
借助適度的支援和協調,我們可以徹底消滅東南亞地區流行的多重耐藥性惡性瘧疾疾病。
而執行不力、支出無效和研究誤導等這些選擇,也將意味著仍在不斷發展的瘧原蟲最終還
是會抵達非洲,抹殺數十年間內所取得的任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