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媒體如何評論美中建交40年?
新聞來源: https://is.gd/DErAkz
華盛頓 —
在美中建交40年之際,媒體點評了美中關係的發展。隨著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美中關係
也正經歷更大的挑戰。
《外交家》雜誌表示,美國如今不再寄希望中國能夠成為當前國際體系的積極貢獻者,中
國也不再願意就如何改革國內和參與國外事務接受美國的指導,兩國已經為主導國際秩序
展開了全面競爭。
美中關係正面臨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的最大壓力。在建交40週年之際,美中關係被認為實
現了基於一系列諒解的新常態,這包括更加坦誠地接受衝突和競爭。
《金融時報》說,當前美中之間的政治和經濟競爭最為激烈,但中國很可能無法維持經濟
高速增長。中國的投資回報率已大幅下降,投資拉動型增長無法持續。另一方面,中國的
私人消費佔GDP比率低,儲蓄率高,以需求拉動經濟的能力較弱。
此外,中國政府仍向國有經濟傾斜,國家對大型私企的影響加強,這可能導致資源配置扭
曲,減緩創新和經濟發展速度。同時,中國還面臨人口老齡化的負面影響,而人工智能的
到來卻可能重新刺激西方的生產率。
《紐約時報》說,美國原希望將中國納入全球經濟秩序,會使其在政治和社會上趨向西方
。然而,在習近平的強人統治下,中國正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政治自由越來越少,國家
對經濟的控制越來越多。中國不僅沒有以美國為榜樣,反而表現出挑釁的姿態。
建交40年後,美國對華態度日益強硬,兩國關係似乎已進入更具敵意的時代。這種冷淡關
係並非暫時的破裂,更像是一個老牌超級大國對強大挑戰者正在進行深入評估。
《彭博社》指出,日益強大的中國讓國際人士擔心,中國和美國可能會爆發新的冷戰。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追求在世界事務中佔據中心地位的雄心超過了以往。
中國對美國最大的挑戰存在於意識形態領域。美國自由資本主義模式的吸引力已經減弱,
中國的經濟表現讓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國家驚嘆不已,這可能會削弱二戰以後世界的民主化
趨勢。
《環球郵報》表示,中國的發展存在一個悖論,即中國越是全球化,同時又試圖將自己與
自由化隔離開,就越容易受到國內無法預測的政治衝擊。
中國日益壓制的內部機制可能播下暴力叛亂和動亂的種子。對外,中國對小國權利的忽視
,正推動印太地區的不穩定。如今,幫助中國崛起的國際因素在消失,中國正面臨一系列
新挑戰。
《洛杉磯時報》認為,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並未帶來政治自由化或放鬆嚴格的經濟管制。
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政策造成了中國對真空地帶的填補。中國的崛起已不可逆轉,美中的緊
張關係可能會持續多年。
《每日野獸》認為,美中建交40週年應該是一個承認錯誤的時刻。中國在前十年提升了美
國對中國可能實現自由化、經濟開放和民主化的希望,而在過去30年則粉碎了這些希望。
中國對國際制度發起挑戰,而美國的政策制定者還未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