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最大課題:民粹主義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1-24 12:46:22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475017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最大課題:民粹主義的崛起
過去幾年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都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摩擦和矛盾。國家和國家之間開始新
一輪博弈,不同國家內部也有很強的社會矛盾激化。西方國家從英國退歐,到歐洲大部分
國家幾乎都換了一遍領導人,到美國的川普當選和其新政。回到國內,我們看到了去槓桿
帶來的痛苦已經在2018年出現。無論金融、互聯網還是實體經濟都出現了陣痛。民粹主義
開始在全球抬頭。這背後矛盾的根源是什麼?我們認為是全球經濟在過去加槓桿帶來的貧
富差距拉大。投票人(普通大眾)和領導人(精英人群)之間的利益已經出現了不一致。
這也將成為全球經濟未來十年需要解決的課題。
為什麼民粹主義達到了二戰的水平?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民粹主義一直是被大家淡忘的詞彙,出現的頻率很少。僅僅在一些發
展中國家出現過。比如委內瑞拉的查維斯,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蒂等。在發達國家中,很
長一段時間民粹主義都消失了。但是最近幾年這個勢頭開始崛起,我們看下圖發現民粹主
義已經達到了1930年的高度,那一次之後就引發了世界大戰。這個圖是基於所有發達國家
政黨中,民粹主義獲得投票的比例。包括了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當然數據
統計口徑會有些不同,1930年的情況不完全等同於現在。但是我們更多希望大家從這張圖
中,能夠明白全球民粹主義在今天是多麼的嚴重。
https://goo.gl/LkngBY
本質上說,民粹主義背後就是貧富差距的拉大。無論是今天的美國還是中國,都出現了貧
富差距拉大的現象。由於中國的財富數據比較難獲取,北京大學在2014年7月發佈一個報
告,認為中國的基尼係數達到了0.73。最富有的1%家庭擁有34.6%的全部財富。最低的50%
家庭,擁有財產佔比只有7.3%。從基尼係數看,如果中國貧富差距真的在0.7以上,就是
全球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了。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自從1980年開始的全球化之後,美國收入最高的前0.1%人群財富佔比
大幅提高,而美國收入最低的後90%人口財富佔比大幅下滑。按照這個速度,到了2020年
美國收入最高前0.1%人群的財富量要超過收入最低後90%人群。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頭部0.1%人群的財富和90%人口的財富一樣了。
https://goo.gl/qomRy9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貧富差距都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加速拉大的。當全球央行開始新
一輪加槓桿後,資產價格變得越來越貴。無論是上海的房子、紐約的房子、還是美國的股
票,或者名畫藝術品,都創了歷史新高。擁有資產的人,財富越來越多。沒有資產的人,
購買力越來越低。在全球流動性寬鬆的大時代中,持有現金是最差的資產。通脹在長期將
稀釋掉你的購買力,錢越來越不值錢。
今天在中國,擁有幾套房子的富裕家庭享受著一流的生活品質,而買不起房子的人越來越
買不起房子。特別是當去槓桿開始的時候,大家對於收入增長的預期也在下滑,導致以現
價購買資產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十年前雖然收入低,但最終
能通過收入的大幅增長購買資產。對於今天的90後甚至00後來說,這種可能性變得越來越
低了,除非資產價格出現一輪大幅調整。
事實上,今天全球最富有的26個人,擁有財富和全球最貧窮後50%的人口一樣!2018年全
球億萬富豪的財富增長了12%,與此同時全球最貧窮的一半人財富減少了11%!貧富差距越
拉越大,必然帶來了民粹主義的崛起!
貧富差距創新高背後的根源是什麼?
我們先要理解財富和經濟的增長依靠什麼在推動?經濟的增長主要來自技術的創新,帶來
勞動生產效率的提高。之前在《李錄:價值投資在中國的展望》中提到,過去一萬年經濟
的增長其實長期是很緩慢的。因為社會大部分時間處於農耕時代。斯坦福大學教授Ian
Morris帶領一個團隊在過去十幾年,通過現代化科技的手段,對人類過去上萬年歷史裡的
經濟增長進行還原。從下面這張圖中看到,過去一萬年的經濟中,大部分時間沒什麼增長
。因為過去全球經濟長期處於農耕時代,增長是非常緩慢的。科技進步只有到了過去的幾
百年時間才開始爆發。
https://goo.gl/fzBpsK
所以我們明白雖然小時候看過《上下五千年》,但是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真正意義上
有價值的歷史就是過去幾百年。我們曾經說,中國曾經在唐朝一度是全球GDP最大的國家
,佔到了全球經濟25%以上。但那時候的數據其實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全球還是處於一
個農耕的社會。這時候美國還是印第安人佔領的農業社會。整個全球經濟的體量非常小,
貿易也不方便。下面這張圖還是來自《李錄:價值投資在中國的展望》的文稿,我們會發
現經濟真正開始增長,是在過去200年的時間。
https://goo.gl/voAHTq
為什麼經濟在過去200年出現了那麼快的增長?我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現代金融產品的出
現。我們可以理解為通過金融產品進行了加槓桿。這個槓桿如同一個加速器,會放大經濟
的波動。通過金融體系的加槓桿,經濟原本只有1%的增長,可以被放大到2%,甚至更高。
更加快速的財富效應產生了正反饋,繼續推動技術的進步。這時候,貨幣在經濟增長中起
到了決定性作用。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整個全球經濟進入了一輪商業化。商業化會迅速帶來社會分工的優化
,大幅提高效率。商業化的好處是,是一種站在整體的思維,而非個體。可以說金融行業
的商業化,帶來了一輪全球的發展。
技術進步也變成了一個加速器,在更加高速推動社會發展。所以整個全球經濟,等於在兩
個加速器的推動下前行,一個是技術槓桿,另一個是信貸槓桿。技術槓桿的速度,我們在
過去兩輪的互聯網泡沫中看到了。許多公司能夠在技術創新的背景下,出現幾何級別的增
長。全球的富豪已經不是那些靠幾十年積累財富的資本家,而是那些大學沒畢業就投身創
業,用了十年做出一個偉大企業的年輕人了。這個在過去200年的全球經濟歷史上,都是
無法想像的。
在這兩個加速器下,全球財富也出現了貧富差距的拉大。
我們看中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改革開放前,中國無論是技術槓桿還是信貸槓桿都
是很低的。那時候製造中國第一部汽車,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今天,中國一年能生產幾
千萬輛汽車出來。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全社會的槓桿率很低。一開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部分人
的特點就是膽子比較大,敢於加槓桿。我們小時候父母都是教育我們不要借錢,不要有負
債。然而在經濟發展階段的初期,通過銀行信貸加槓桿能獲得比利率更高的資本回報率。
這時候,中國企業的加槓桿開始形成了正向反饋,整個社會的槓桿率越來越高。
任何國家從低槓桿率到高槓桿率都有一個漫長的國家,需要幾代人的培養。低槓桿率的時
候,社會整體的教育和認知水平也很低,大部分人不知道借錢發展有什麼好處。許多人一
聽背負著幾萬元的債務,都感覺很嚇人。整體社會對於基礎的經濟學原理認知是缺失的。
到了中期,那些提高槓桿率的人大多獲得成功,他們開始進行各種類型的教育。同時,社
會發展起來後,教育水平大幅提高,逐步對於經濟學發展理論有人比較深刻的認識。再到
過去幾年,社會槓桿率加速提高,這時候橋水的經濟學運行框架已經被許多金融從業人士
接受。大家終於理解了“大富翁”投資理論:在初期要買資產,在後期要持有現金。
下圖是中國整體的M2,從2000到2016年增長了超過8倍,增速遠遠超過人均GDP的增長。
https://goo.gl/1UUZkm
2008年金融危機加速了貧富差距拉大
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結果是,全球各大央行加速釋放流動性,通過優化資產來解決債務
問題。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吸取了美國大蕭條流動性釋放過慢的教訓,相對快速應對
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而且不僅僅釋放了一次流動性,前後加起來有三次量化寬鬆政策。
美聯儲歷史上釋放流動性最多的兩次,一次是1929年大蕭條,另一次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
。而且我們從下圖看到,這一次釋放流動性的速度更快!
https://goo.gl/3A3zTJ
事實上不僅僅是美聯儲,全球各大央行都集體實行貨幣寬鬆政策。從最初中國的四萬億
,到後來各國央行紛紛把利率打到了零利率水平。大幅釋放的流動性,推升了全球資產價
格的上升。從結果上看,加速了全球貧富差距的拉大。
另一邊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加速了科技進步以及全球化分工。移動互聯網能夠以最快的
速度,滲透到全球每一個角落,大幅提高了全球化的社會分工效率。金融代表的Old
Money和互聯網代表的New Money成為了2008年之後最大的受益者。以美國的房價角度看,
以金融為主的紐約和以互聯網為主的舊金山,房價都很早創出了歷史新高。而以傳統製造
業為主的底特律卻長期低迷。
可以看到,金融和科技槓桿在2008年之後加速了。最終的結果是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行業
和行業之間出現了明顯差距,國家和國家之間也出現了差距拉大,個體和個體之間更是出
現巨大的差距。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發展的難題:如何平衡民粹主義
當社會的投票人和精英人士的利益不一致時,就開始爆發大規模的民粹主義。全球社會的
民主化推進,意味著投票人的聲音越來越響。普通大眾發現,自己的利益並沒有得到保護
,紛紛開始尋求改變。
在任何階段的社會,聰明人以及精英人群都是少數。大部分人屬於“烏合之眾”,而且他
們的智商在群體性狂熱中還會集中降低。群體並不善於推理,卻又急於行動。這些行動,
最終又會是某種情緒的產物。《烏合之眾》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正是其早在幾百
年前就刻畫了人性中那些不變的本性。
而今天,投票權掌握在群體手裡。領導人的選舉,甚至政策的推動,變成了一個群體性投
票(popularity game)的遊戲。無論你是普通人還是精英,無論你是小學文化還是博士
,無論你的財富和社會階層,每個人都有一票,相同的一票。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的發展將解決,如何平衡投票人的利益,底層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全
球化帶來了社會分工的優化,互聯網帶來了全球性的效率提升。然而背後是社會資源的加
速集中。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還是國家,財富都迅速向頭部的個人,公司和國家集中。
在這個過程中,全球各國不僅僅需要平衡對內矛盾,還要對外博弈。每個人既是個體,又
是一個群體。同時,我們將伴隨著全球量化寬鬆的退出,人口老齡化,科技創新的節奏開
始放緩。
這些種種矛盾疊加,會成為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歷史上看,每一次民粹主義
崛起後必然帶來政策方向的大變化,甚至直接導致了戰爭。未來,由於全球化推動了各個
國家的利益綁定,物理的戰爭不會發生。國家和國家,國家和人民的博弈,會在很長時間
內深遠影響著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勢。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19-01-24 13:38:00
1.中國要降基尼係數:一是大增共黨黨員(現1億), 二是大減2.08年金融風暴,金融業的從業人員與紐約房價應該要是最慘的之所以沒慘,是因為全民買單。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9-01-24 14:34:00
我可不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 再加槓桿的時候 雖然大幅的提昇整體經濟發展 但實際上真正收益的是尖端的極少數人也因此加大了貧富差距 但是在去槓桿的過程 卻直接的影響物價 讓原本的經濟結構底層生活更加痛苦?結果是加槓桿沒分到多少好處 去槓桿卻要一起分擔?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9-01-24 15:25:00
樓上那是必要之惡 不然泡泡炸了底端的只會更慘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9-01-24 15:29:00
可以底端的人看起來是 泡泡是你搞的 你吃肉我也沒喝到湯憑啥泡泡破掉的風險我要跟著分攤?
作者: chosenone (獲選者)   2019-01-24 17:22:00
推樓上,很多底層的的確是這麼看。國家金融危機很大部分問題是上層搞出來的,然後出包要救又要全部人共體時艱。甚至拿下面的人納稅金去救,上面的人沒受多大的傷,一樣過原來的爽日子,然後政府救有錢人的理由是說如果大企業倒了大家會死更慘。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08美國次貸風暴。搞出大包的是華爾街,然後政府拿納稅錢去救大銀行,之後還傳出財團上層照樣過爽日子。這個看在房子被銀行拍賣的中下階層眼中是極為刺眼的。希臘金融危機也是一樣,很多新聞都講是希臘人一副過太爽的樣子,才搞出國債危機,事實上真的嘗到甜頭的人跟後來政府砍福利而受苦的人,並不是同一批人。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9-01-24 19:01:00
是的 不過那是必要之惡沒辦法 雷曼就是政府不救然後一路燒過去的最佳代表 銀行破產或是其他金融機構炸掉就是更慘一般人覺得沒爽到是因為他們不明白有救到等於存款有守住大多以為存在銀行就很安全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9-01-24 19:47:00
一般人覺得沒爽到是當經濟飛漲的時候他們的薪水也沒漲多少老闆們賺到了錢好一點的說投入研發 差一點的就一邊說預備應付未來的危機一邊自己買豪宅豪車
作者: ssarc (ftb)   2019-01-25 00:23:00
必要之惡? 你知道為啥民粹政府這麼流行嗎? 因為必要之惡根本是幫高層脫罪之詞,乾脆上面下面一起死反正下面也不會更差了。現在貧富越來越懸殊,仇富找有錢人開刀只會更多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1-25 07:19:00
歐巴馬當時救兩房、AIG等等的理由除了必要之惡外,還有告訴民眾說政府是高利"投資",將來必連本帶利賺回來。事後來看,美國政府的確是大賺了一筆,拿人民稅金投資是賺了還有剩。巴菲特當時勇於"救市" 大買公司債,也大賺了一筆。事實是,有錢人危機入市,大賺一筆,一般人一崩盤就急著把退休金領出來,結果幾年過去,貧富差距更大。解決辦法是,精英們應將經濟學原理普及於眾,最好放在義務教育裡,而不是攏斷了經濟知識,只為精英階層謀利。民眾能更理性看待經濟的運作與發展,一方面能作出正確決定,另一方面民粹的思想自然減少。舉例來說,史蒂夫班農出來搞民粹運動的導火線之一,是他父親在at&t工作了50年,非常信任公司,幾乎所有退休金都買了at&t的股票,結果在08年因恐慌賣在最低點,養老金也沒了。這事件導致班農仇恨金融資本與跨國公司。 然而,如果他父親有學過任何一點風險管理的知識,就知道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和只買一家公司的股票,都是高風險的行為,不適合存養老金。史蒂夫班農是哈佛的MBA,卻沒教他父親這件事。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9-01-25 08:39:00
還是那句話,那是必要之惡,金融機構有守住,就是窮人餓不死,金融機構炸掉就是公司周轉不靈可能性大幅升格破產炸掉,然後窮人失業餓死。上面的人只是爽變成不爽,底層的人就是不爽變餓死。底層的只看到別人一樣爽(相對底層)卻沒想過放手沒救自己可能會先餓死,這就是為什麼窮人只會是窮人。再者財富分配是財富分配的問題,救不救是救不救的問題,不要把兩個問題攪在一起置換概念,那你什麼問題都分析不出來。現在的問題,就是財富分配的問題,跟救不救金融機構是兩回事。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9-01-25 09:08:00
我不太認同kwei的意見的一個點是kwei所提到會買賣退休金的其實叫做中產 不叫底層 底層是沒有這些東西的所以即使當他有經濟的知識 他也沒有任何資金可以操作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9-01-25 09:19:00
至於經濟學原理我就笑了,現在資訊很發達,有興趣自己要翻書,要上網找手段多的很,想綁義務教育是搞笑嗎,不要不要問問路上有多少人會三角函數轉換?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1-25 09:23:00
底層是要社會福利去幫助的。我講的是精英們要引導中產階級,避免落入底層。當中產階級失去希望時,民粹運動就興起。真正底層連參政能力都很有限,搞不起什麼運動。另外,有多少人會翻書自修經濟學呢? 有多少人知道經濟學有用呢? 就像義務教育不教基礎代數和自然科學的話,有多少人會自學呢?香港高中教育有包含經濟學。相關討論一直是有的。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9-01-25 09:40:00
就算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在幫助 當物價在波動的時候一樣會受影響 而且底層的影響更大 因為他的錢本來就是花在刀口上一旦物價上漲一點點 他就有幾頓要餓肚子了更不要說很多情況下社會福利距離完善還很遠財產分配跟救不救我過去也認為是兩件事但事實上就是這篇文章讓我了解到兩個是一件事因為貧富的差距會拉大 以現代經濟來說 就是吹泡泡的副產物所以當我們討論要不要救泡泡 跟討論貧富差距 都是一回事內文也提到很多人沒有經濟知識 不花借來的錢確實這對經濟成長和科技發展來說都是過於保守但是最大的好處是在這種過於保守的思維裡沒有泡泡所以即使是不完全正確的 對於保守的人來說 他的感受是憑什麼你靠借來的錢在爽 等要還錢就要大家一起還?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9-01-25 10:56:00
還是一句話,救不救跟財富分配是兩件事,你硬要搞在一起就是沒看懂。
作者: ssarc (ftb)   2019-01-25 14:29:00
你以為民粹政府是怎麼崛起的?就是你口中這些沒看懂的人,到底是誰不懂?當然,知識份子可以繼續傲慢,只是政府是民眾選的,貧富越懸殊,經濟越不景氣,民粹會越多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19-01-25 17:05:00
民眾承擔風險 財團沒甚麼風險--這是政治問題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9-01-25 20:58:00
那是財富的問題那是大問題,也是所有問題的根本,跟救不救金融機構是兩回事,這樣你懂了嗎。那是財富分配的問題,跟救不救是兩回事。今天你國家金融機構出問題,不救就是讓一些相關機構陣亡,外加周轉不靈的公司陣亡,外加原先存款戶的錢消失一部分,原本窮的人就是失業陣亡。你覺得不救會比較好嗎?你只在意有救上面的繼續爽,你卻沒想到沒救下面要死多少人。問題的核心就是財富分配而不是救不救金融機構,這樣懂了嗎。帶風向帶到把財富分配的問題轉到救不救金融機構還真是有水準。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9-01-26 18:36:00
我原來聽不懂為何k大堅持兩個是兩件事 現在我聽懂了上面說的是一件事是指整個事情從開端到後續影響發展副作用都有互相邏輯關係 只是時間拉的挺長k大堅持是兩件事似乎是指 不是因為貧富差距大所以不要救不過似乎沒有說因為貧富差距大所以不要救沒有人說 漏打字我也同意這是政府和體制問題 問題是如果當初對槓桿的管控適當 根本就不會有後面過大的泡泡需要救的問題所以政府該做的不只是跟老百姓吵該不該救而是更應該從槓桿的管控上提出更好的辦法 避免再度發生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9-01-26 19:14:00
槓桿的控管是一回事那是控制風險 重點在於財富分配大家都有錢 那才是重點 只要所得不均嚴重 仇富自然就會產生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9-01-26 19:25:00
或許我講的不夠明確 我的意思裡 所得分配也是槓桿管控的一部分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9-01-26 23:15:00
那是兩回事
作者: kwei (光影)   2019-01-27 04:21:00
民眾承擔風險。更糟的是,民眾在災難發生後,才知道之前承擔的風險有多大。這當然會造成極大民怨。精英們要為自己的自私和短視近利負責。 如果精英們建構一個好的機制,讓民眾了解風險,也一起分享承擔風險所能獲得的回報,每個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自然不理性的聲音就會小。 美國社會的傳統是對富人有敬意的,有錢代表有能力,有名望。 直到這一代人才變調,華爾街和華盛頓的精英們要負最大責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