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wei (光影)
2019-03-30 10:45:00聯合國新聞 深度報導
https://news.un.org/zh/story/2019/03/1030851
近期,紐西蘭基督教城發生針對穆斯林的嚴重槍擊(註1),比利時一狂歡節因出現反猶事
件可能被取消“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註2),讓種族歧視和仇外心理的話題再次成為人
們關注的焦點。地球村裡擁有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們,究竟該如何融洽相處?聯合國
大會今天召開特別會議紀念“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也在此前就這一
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請聽錢思文的報導。
(註1) https://news.un.org/zh/story/2019/03/1030331
(註2) https://news.un.org/zh/story/2019/03/1030721
3月15日,位於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就應對民族民粹主義與種
族歧視展開了一場討論。
人權高專巴切萊特表示,將移民和少數群體‘妖魔化’是民族民粹主義的核心,而“陷入
包圍”和“受到威脅”的危機感則是其滋生繁衍的土壤。
巴切萊特:“在由於機械化和外籍勞工湧入而導致失業率上升的地區,民族主義分子向感
到弱勢無力、無人過問的群體做出有關民族自豪感的空洞承諾,播下不滿和憤怒的種子,
煽動仇恨與暴力。他們的言論沒有任何現實的依據,也無法真正解決社會所面臨的複雜問
題。”
巴切萊特強調,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完全相反,它只會激化分歧,讓社會變得動盪不安,
必須公開加以譴責。
巴切萊特:“關心自己的國家和關心整個世界並不是互相矛盾的;關心自己的家庭和社區
,與尊重每一個不同的人之間也並不存在衝突;而以損害他人為代價來為自己謀利,則只
會導致毀滅的結局。”
來自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的姆貝特(Sithembile Nombali Mbete)表示,即便自己的祖國
曾在近半個世紀的種族隔離制度之下經歷無盡的黑暗與痛楚,對於種族歧視和白人至上主
義的危害有著切身的體會,但此類極端思想卻仍然未能從社會中根除。
姆貝特:“右翼組織‘南非農場主論壇’(AfriForum)利用南非正在進行的土地改革散
播‘白人種族滅絕’的謠言,謊稱政府正在醞釀屠殺白人農場主的行動。另一個右翼團體
‘民防組織’(Suidlanders)則對成員進行軍事訓練,以便‘保護’南非的白人免受其
他族裔的襲擊。”
姆貝特呼籲國家政府加強立法和教育,為子孫後代營造一個沒有歧視和仇恨的社會。
姆貝特:“一直到今天,展示南非種族隔離時代舊國旗的行為仍然屬於合法,這面旗幟已
然成為全球民粹主義者所共同認可的標誌,應當立即遭到禁止......許多國家認為,包容
和多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自然出現,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政府必須在種族主義、種族
歧視、仇外心理以及相關不容忍的問題上進一步加強對民眾的教育。”
阿根廷政府在1995年設立了反對歧視、仇外心理和種族主義的國家機構(INADI),負責
接收相關投訴,並對實施歧視和仇恨行為的個人進行起訴。該機構負責人穆拉蒂安(
Pedro Marcelo Mouratian)指出,執政政府未能有效應對社會問題,使得宣揚民族主義
和種族歧視的政治勢力有機可趁。
穆拉蒂安:“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源於部分百姓深深的不滿情緒,這種不滿來自於全球化
所帶來的經濟不平等,以及由不安全和犯罪率上升所導致的對政府和對民主制度的不信任
。這種情緒將‘外來的入侵者’塑造為共同的敵人,將怨恨引向其他族裔和少數群體,而
美國總統川普,以及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等國家元首更是將之作為自己施政綱領的一部分,
進一步推動了其影響力的擴散。”
來自菲律賓的艾琳(Irene Santiago)曾幫助菲律賓政府與穆斯林武裝組織達成和平協議
,她在發言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艾琳:“極端主義和至上主義思潮興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許多人
懷唸過去,那些無需擔心失業,傳統家庭關係也十分穩定的‘美好時光’。對於一些在發
展中遭到邊緣化的群體來說,這種關於‘自己人’和‘外人’的說法,提供了一張舒適的
保護網。因此,當前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些個人和組織,將不同的群體連接
起來,促進每一個人的福祉。”
波蘭華沙人文大學(Collegium Civitas)教授、反種族主義活動家潘科夫斯基(Rafal
Pankowski)提醒與會者,“種族”並不是一個沒有任何傾向性的純粹概念,在使用的時
候必須非常謹慎。
“種族”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詞彙,而是一種人造的概念,甚至還成為奴隸制和大屠殺等殘
酷迫害和滅絕行為的動機和理由,因此,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必須極其小心。——潘科夫斯
基
潘科夫斯基:“與普遍流傳的說法不同,‘種族’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分類方式,而是一種
文化和社會的建構,與歷史、政治、權利和統治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的演進而不斷變遷。
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詞彙,而是一種人造的概念,甚至還成為奴隸制和大屠殺等殘酷迫害
和滅絕行為的動機和理由,因此,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必須極其小心。”
潘科夫斯基表示,當代的種族主義不僅滲入了政壇,也隱身在轟轟烈烈的街頭運動、另類
風潮和亞文化中,且常常得到青年群體的支持和響應。
潘科夫斯基:“宣揚反猶太主義、仇視伊斯蘭和法西斯的右翼青年團體‘全國極端陣營’
(National Radical Camp)定期在波蘭各地的街頭遊行,跨國種族主義聯盟在互聯網上
建立,極端主義網絡借由足球文化而壯大,更有人通過源自非洲和拉丁裔族群的嘻哈音樂
,來推廣白人至上和種族歧視的思想。”
跨國種族主義聯盟在互聯網上建立,極端主義網絡借由足球文化而壯大,更有人通過源自
非洲和拉丁裔族群的嘻哈音樂,來推廣白人至上和種族歧視的思想。——潘科夫斯基
但潘科夫斯基表示,流行文化同樣也能作為在青年群體中宣傳平等和多元化的有效平台。
潘科夫斯基:“反對種族歧視的內容同樣能夠通過流行文化的渠道加以傳播,反對種族歧
視的流行文化偶像同樣能夠吸引大批的追隨者,拳王阿里和雷鬼音樂教父鮑勃‧馬利就是
兩個典型的例子。我本人所在的非政府組織也經常通過流行音樂和音樂節來傳遞反對種族
主義、呼籲尊重與和平的信息。”
聯合國紐約總部也在今天舉行“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紀念大會。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講
話指出,種族主義、 仇外心理,反猶太主義、仇視穆斯林,以及基於社會與族裔的歧視
和不容忍,是威脅民主、穩定與和平的“黑暗力量”。
古特雷斯:“眼下,隨著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全球散播,種族歧視和仇外心理正在加劇
,仇恨言論進入主流,通過社交媒體如野火一般不斷蔓延......納粹針對猶太人的屠殺發
生幾十年後,其背後的種族主義思想仍然以新納粹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的形式死灰復燃
......女性、少數族裔、移民與難民成為受害者,人們因為自己的民族或是宗教而遭到攻
擊......這些黑暗的力量威脅著民主的價值觀,以及社會的穩定與和平......沒有一個國
家或是社區能夠倖免。”
古特雷斯表示,他已任命防止滅絕種族罪行問題特別顧問迪昂牽頭,為聯合國制定應對這
一問題的方案。
古特雷斯:“我們必須維護人人平等和人類尊嚴的原則,必須支持並促進每一個人的人權
...... 同時,我們也必須要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麼多人感覺自己受到排斥,從而
被仇視他人的言論所蠱惑......我們都是平等的人,因為人性而緊密相連,也理應守護彼
此的安寧與幸福。”
錢思文,紐約聯合國總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