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川普制裁令讓神話破功,華為想脫鉤搞"中

作者: morgen (哇哈哈)   2019-05-30 01:40:10
標題: 川普制裁令讓神話破功,華為想脫鉤搞「中國標準」難
新聞來源:
https://reurl.cc/N99Z6
2019-05-29 14:00 新新聞
原本絕大部分人都認為,華為不但科技實力更雄厚,準備時間也更充分,於是在制裁令之
初,華為高調反擊,聲稱離開美國市場也不怕。然而大部分「華為能頂住」的分析,都基
於市場與生產商的層次,一旦擴大到軟體、知識產權層次,問題就幾乎無解。
黎蝸藤
美國制裁華為,各界並非毫無預見。去年美國制裁中興科技時,中興應聲而倒,毫無還手
之力。這件事引爆中國輿論圈,當時已有評論指下一個對象會是華為。經過中興事件,中
國輿論從貿易戰初期一片樂觀(甚至自大)的情緒中走出來,明白到「史詩級的貿易戰」
並不這麼浪漫,提出很多反省。
美方制裁加劇,華為跌落神壇
即便如此,絕大部分人當時都認為,中興的不足在於原創科技含量太低。與對科技投入更
多的華為相比,中興是一個反面教訓。中國業界與輿論界自此掀起一股「捧華為,貶中興
」的風氣,更依賴美國技術的聯想公司更被視為「賣國企業」,被群起而攻之。於是華為
成為中國科技「自力更新」的明星,被捧上神壇。輿論深信華為即便被制裁,也不會重蹈
中興的覆轍。
確實,與中興相比,華為不但科技實力更雄厚,準備時間也更充分,還儲有不少存貨。於
是在制裁令之初,華為高調反擊,聲稱離開美國市場也不怕,「美國要華為,華為也不去
。」又強調有後備方案,自己設計的芯片可「備胎轉正」,甚至還能推出「自己的操作系
統」。
可是隨著事態的發展,制裁令的深度與廣度大大出乎人們意料之外。華為不但被排除出美
國市場,眾多美國製造商停止向華為供貨,就連軟體公司如Google等,也禁止華為手機繼
續使用其手機套件。更嚴重的是,第三國的生產商能否向華為供貨,也在未知之數,已經
有不少第三國公司為了謹慎起見,暫停和華為進行商業往來。多個行業組織,包括SD卡
、Wi-Fi、藍牙等,也宣布或考慮暫停華為的會員資格。問題嚴重到,連華為公司運作所
需的電腦、電腦操作系統及晶片設計軟體能否繼續使用,都是一個問題。如果這種狀態持
續,華為和中興一樣,也躲不過倒下的命運。
在短短不到一周內,去年中國輿論的「深刻」反省立即顯得太膚淺。原因在於,此前大部
分「華為能頂住」的樂觀分析,都基於市場和生產商的層次,一旦擴大到軟體層次,問題
就嚴重得多;再擴大到知識產權層次,問題就幾乎無解;更不提交流和標準等更長期和深
遠的影響。客觀而言,美國制裁的打擊有多大,視乎美國會「做到多絕」而已。
就知識產權,美國就能掐死華為
中興科技的缺點太明顯,淺層的分析已足以解釋,不利深入思考。只有在到了看似強大的
華為也搖搖欲墜的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即便強如華為也難以抵擋美國以「舉國之力」的
打擊。
美國制裁令威力如此大有幾個原因:
首先,美國掌握科技的制高點。自從十九世紀末以來,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超越英國成
為世界第一,美國一直在科技中處於龍頭地位。
在冷戰期間,蘇聯科技似乎可與美國一爭,其實蘇聯科技進步很大程度上還是美國科技轉
移的結果:如果沒有美國在二戰期間通過《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對蘇聯輸出
高科技工業產品對抗德國,科技落後的蘇聯無法在二戰後快速追趕美國。
斯普尼克危機(Sputnik Crisis,蘇聯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搶在美國之前發射斯普尼克
衛星成功)之所以震驚西方,就是因為蘇聯此前一直是科技轉移的接收方,沒有想到居然
能超越美國。在第三次(數位科技和信息科技)工業革命中,美國的優勢不斷擴大,再次
把蘇聯拋在後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世界科技的貢獻率,可以達到與美國相提並論的程
度。
日本、韓國、台灣、中國等東亞地區的科技進步,也都是美國技術轉移,再加上它們在此
基礎上改進的結果。即便三星、台積電等公司成為世界領先的晶片製造公司,其實還是依
賴美國轉移的科技。可以說,世界上現在絕大部分重要的科技發明,不是美國發明的,就
是在美國發明的基礎上改進的,或者是美國在其他國家的發明上重大改進的結果,它們都
繞不過美國的知識產權。因此,一旦美國設下限制,產品中的知識產權只要源於美國的占
比超過二五%以上就不能賣給華為,這幾乎相當於所有的科技公司都不能和華為做生意。
中國製造業難與美國脫鉤
其次,「掛鉤化」令中國無法脫離美國科技。
過去三十年,製造業進入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時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生
產格局,這時美中的經濟關係是「掛鉤」的。對此,通常有一種簡化為「中國製造、美國
消費」的理解。現在看來,這種理解是膚淺的。
美國製造業在過去幾十年,因科技轉移和製造業外包導致衰退,以致美國製造看上去已不
太重要,但這忽略了中國製造(乃至亞洲製造)其實都是把相對低端的美國製造轉移到外
地的結果。美國公司除了在硬體科技上把持制高點之外,在軟體上也牢牢地占據把持生態
,亦同樣把持了行業標準。
中國可以不要美國製造,但不能把中國製造和亞洲製造中的美國科技基因剔除。華為其實
不怎麼依賴美國市場,美國也不怎麼依賴華為的產品,從製造與市場的角度而言,已經基
本「脫鉤」了。正是由於製造業全球化是基於美國打造的科技、產業生態和行業標準上運
行,華為現在看到,缺乏美國科技依然寸步難行。即便硬體上能採用美國科技成分較少的
替代技術,在軟體和標準全球趨於一體化的既定格局下,華為也沒有太多選擇。
第三,美國在金融、政治和軍事上的強大,決定了制裁令是可執行的。
中國現在一片民族主義情緒,認為用「愛國牌」可以撐華為,甚至另起爐灶,再搞一套「
中國標準」。確實,中國龐大的市場和政府支持也可以幫華為撐一段時間;中國廠商也可
以不理美國的禁令繼續給華為供貨。這些在中國內部都沒有問題。然而,一到海外,在中
國勢力無法構建起防禦圈的地區,美國禁令的打擊是有效的。
能給中國公司提供市場和科技的國家大都屬於「美國集團」,它們無法無視美國禁令。歐
洲國家不可能讓裝上盜版Google套件的華為手機在其市場發售;日本控股的英國晶片公司
安謀(ARM),立即要停止日後對華為的授權;如果台積電幫華為製造的芯片超過二五%
美國科技的上限,台積電也不可能無視美國禁令,因為美國一旦制裁下來,比如不許台積
電利用美國金融系統交易,台積電就要倒閉。如果美國夠狠,還有一堆政治和軍事的壓力
,可以迫使這些公司所在的國家就範。
搞「中國標準」正中川普下懷
無疑,也有一些國家有勇氣不聽美國話,中國一帶一路上也拉攏了不少被視為「中國朋友
圈」的國家。可是這些國家大都是窮國與技術落後的國家,它們既不能提供美國集團那樣
大的市場,更不能在科技上給中國什麼幫助。
最後,另起爐灶搞「中國標準」,也和中國倡導的全球化背道而馳。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正想世界分為兩個陣營,中國自己搞一套,正好加速脫鉤化的過程,更不利
中國戰略目標。要竭力維持掛鉤化的中國,自然處於不利的地位。
作者: aitela (aitela)   2019-05-30 05:27:00
台灣有飯吃也是靠美國,支那人真的好傻好天真..妄想超車
作者: allan0926 (allan)   2019-05-30 06:03:00
分析的有理
作者: dragonjj (簡簡單單的傷過 就不算白)   2019-05-30 13:32:00
推一個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19-05-30 15:35:00
中國標準的關鍵在歐盟這文章沒談到重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