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orgen (哇哈哈)
2019-05-30 17:33:01標題: 中國的拖延戰術帶來可觀成果
新聞來源: https://reurl.cc/Ee0Gn
2019-05-30 12:30 新新聞
美中接近撕破臉,六月大阪G20能修補?
更合理的解釋就是中國一直使用拖延戰術。先是在談判中讓步委與虛蛇,最後關頭無法再
拖才嘗試反轉。單純以馬基雅維利主義的角度考慮,中國採用這種策略並沒有太多可以指
責之處,更何況對手川普也是極限施壓的老手。
黎蝸藤
中美貿易戰迅速升級。五月十日,美國如期把價值兩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
二五%,還準備對「剩下」的三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二五%的關稅。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威脅除非在四個星期內完成談判,否則不排除進一步的行動。
人民日報最高規格評論回應
中國商務部則在五月十三日深夜提出六月一日起,對價值六百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分四
個等級提高關稅,分別提升到二五%、五○%、一○%和維持五%不等。
多少出於籌碼不足的原因,中國沒有列明各等級涉及的金額,大概只有專業人士才清楚中
國會多徵收多少關稅。中國也取消了從美國進口數千噸豬肉的合約。
五月十五日,美國終於正式公布一直「只聞樓梯響」的「華為封殺令」。川普頒發緊急狀
態令,禁止美國公司使用「危害美國安全的電訊設備」。商務部隨即把華為和全球七十多
間子公司都列入管制清單(Entity List)。
美國不但禁止本土使用華為設備,所有美國公司要賣零件和晶片給華為都要經過美國政府
批准,實質上禁止與華為做生意。華為的晶片子公司海思總裁何庭波十七日則發出「備胎
芯(晶)片轉正」的公開信,表示華為有充分的替代方案。
與貿易戰升級之初,中國媒體一言不發相反,隨著加關稅已成定局,中國官方媒體展開密
集的輿論戰。除了《新華社》、《環球時報》及一眾官方新媒體帳號發文外,最引人注目
的是《人民日報》出動了最「高級」的筆名「鐘聲」(意思是「中國的聲音」)接連幾天
發評論抨擊美國,大有中蘇論戰時期的「九評蘇修」之勢。
中國各媒體評論主要圍繞三個主題:
第一,鼓氣,正如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藉「國際銳評」表態稱:「談,大門敞開;打,奉
陪到底。經歷五千多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什麼樣的陣勢沒見過?」
第二,把談判瀕臨破裂的責任歸諸美國,強調中國是言而有信,美國才是出爾反爾。
第三,分析貿易戰有什麼壞處,中國有什麼好牌,及預言美國將「自食其果」。
協議草案上被中方「改得一片紅」
中國媒體其實最在意的是第二點。然而,這類文章中大都語焉不詳,且都迴避了這次談判
破裂直接的原因。可見英美媒體等報導的「中國談判代表向美國遞交了一份經過大幅修改
的協議草案」,而且「上面改得一片紅」,很可能並非虛言。中國公司阿里巴巴擁有的香
港《南華早報》也有類似報導。而且由於報導指修改來自習近平的直接決策,外間直接把
矛頭指向習大大,中國媒體才會在這個問題上如此高調辯護。
中共一向強調「偉光正」,要在輿論上搶道德高地。客觀而言,中國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在
核心問題上退讓。從去年十二月開始的第二階段談判中,習大大已公開講過很多次「核心
利益不能談」。這個立場本來就十分清晰,談不上什麼出爾反爾。
可是根據報導,似乎在前十輪的協議草案文本上,又確實退讓了不少核心利益,文本顯得
「相當不平衡」,這才需要大幅修改。這種明顯的矛盾令人大惑不解。對此,各界大致有
幾種解釋:
一種是負責談判的劉鶴是改革派,所以在談判中做出更多的讓步。這種理論把習近平和劉
鶴視為兩個陣營,這是西方(和香港)傳統對中國政治那種改革派和保守派二元對立的解
釋,這忽視了中國現在已變為一元社會,更忽略了劉鶴本人就是習近平的核心親信。
另一種是談判文本原先是英文版,領導人最後看到中文版才指出不妥。這種理論把領導人
高度關注的中美談判事項想像得太兒戲。
另一種是中國原先要求文本不公開,只出摘要,這樣可以在文本中讓步,同時保住面子,
但美國不答應,中國才不得不要求「文本要平衡」。這種解釋或許有一定道理,中國以前
確實有這類先例。
可是中國理應一早知道,與美國簽訂的經貿條約是不可能守住祕密的。美國政府首先不太
可能答應,即使美國政府願意不公開,現在眾議院由民主黨把持,議長培洛西(Nancy
Pelosi)隨時能把財政部長、商務部長和貿易代表叫到國會作證。試想連通俄門報告都能
被公開,美中貿易協議怎麼可能不公開呢?
先讓步委與虛蛇,最後關頭圖反轉
因此,更合理的解釋就是中國一直使用拖延戰術。先是在談判中讓步委與虛蛇,最後關頭
無法再拖才嘗試反轉。單純以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的角度考慮,中國採用
這種策略並沒有太多可以指責之處,更何況對手川普也是極限施壓的老手。
最重要的是,這種拖延戰術給中國帶來的成果相當可觀:中國至少拖住了美國五個月。宏
觀角度上看,中國經濟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且一帶一路也出現積極的進展;微觀角度上
看,中國也可以為貿易戰做更多準備,比如華為趁這幾個月內大量囤貨,據說已足夠一年
的生產需要。
川普是高關稅高成長信徒
這與去年中興科技被美國「一劍封喉」要立即停工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對中國來說,即
使談判破裂,比五個月前還是好得多。
更何況中國可能還在賭博,即便文本大幅修改,美國也不一定會翻臉。因為中國政府估量
,川普需要一份中美貿易協議,以證明政績去爭取連任,不會讓談判破裂;所以說不定會
同意中方修改,或繼續與中國「從長計議」再拖下去。
從中國媒體先沉默再爆發的反應模式來看,川普政府的強硬有點出乎中國的意料之外,但
中國對於談判還抱有一定期望。
若真的如此,中國政府在這方面倒是錯判了川普政府的反應。川普本身就是一個貿易保護
主義者。在美國歷史上,特別是十九世紀,美國關稅長期高於其他西方發達國家,高關稅
與高成長幾乎同步;在大衰退等經濟不景氣的時期,關稅更是刺激國內經濟的重藥,於是
「高關稅帶來高成長」的理論至今還有不少支持者。二戰之後,美國大幅降低關稅,但一
些人看來,這樣做等於「給全世界輸血」。
此外,由於美國市場規模之大,美國把市場准入和關稅做為外交武器之一,超出了單純貿
易的考慮。川普本人就是這一系列關稅理論的粉絲,在他看來,高關稅本來就是好的。他
多次說:「沒有協議也很好。」這不是虛言。
川普無疑愛吹噓成績,但如果取得一個無法達到美國目的的協議,對川普來說,成為民主
黨攻擊的藉口,這反而是爭取連任的負纍。近兩年美國朝野普遍達成對中強硬的共識,即
便是反川普的民主黨在貿易戰方面也贊同川普的主張,甚至更強硬。
民主黨也不敢提親中主張
有意參選的民主黨籍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三月初說「中國不是美國威脅」,惹來
民主黨同志狂轟濫炸。以代表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他是美國歷
史上第一個與工會簽訂協議的總統參選人,明確支持對中貿易戰。在這種反中情緒下,川
普對中國強硬只會帶來好處,而不是相反。
無論如何,在封殺華為之後,美中雙方幾近撕破臉。六月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或許
是挽救貿易關係的最後機會。這是檢驗川普是否「和習近平關係很好」,以及中國強調的
元首外交到底有沒有用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