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英合作大手筆:貿易戰和資本管制陰影下的「滬倫通」
新聞來源: https://is.gd/CzTmi1
在英國與中國舉行「第十次經濟與財金對話」(EFD)之際,連接上海與倫敦證券市場的
「滬倫通」正式開啟,顯示中英兩國在金融領域開始走向深度互補性合作。
財相哈蒙德也表示,與中國進一步深入發展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廣泛經貿關係繼續是英國的
既定戰略。也有評論人士認為,中國政府仍嚴格管制資本海外投資渠道,滬倫通目前象徵
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滬倫通和中英利益
滬倫通是指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與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的機制。符合條件的兩地
上市公司,可以發行存托憑證(DR)並在對方市場上市交易。倫敦證券業專家介紹說,與
滬港通和深港通不同,由於倫敦和上海時差在7/8小時,幾乎沒有交易重合時間,因此特
別採用存托憑證形式。
總部在南京的華泰證券成為首個借此在倫敦上市的公司。中國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滬倫
通將有助於中國A股投資者配置境外資產的投資機會。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表示,滬倫通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將給雙方的投資者和發
行商帶來巨大的好處,也是中國市場持續開放,持續國際化重要的一步。
從英國角度看,雖然陷入脫歐僵局已經3年,但歐洲大陸似乎仍然無法取代世界金融之都
倫敦金融城的地位。在世界金融市場動盪情況下,國際資本過去3年仍大舉投資英國。
中國資本接軌國際
路透社報導指出,雖然中美兩國貿易戰升級,2018年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受創,但並未阻止
外國投資者湧向中國資本市場,國際投資機構2018年都紛紛加倉A股;與此同時,儘管貿
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國資本市場卻有日益開放的跡象。
中國將相對孤立的國內金融市場與全球金融系統打通,可能創造上萬億美元針對人民幣資
產的外資需求。而在中國以外,全球有此實力接盤者,唯有倫敦與紐約。
對中英雙方企業和實業發展而言,滬倫通為兩地發行人和投資者提供進入對方市場投融資
的便利機會擴大了融資渠道,進一步支持中國A股上市公司從境外市場融入資金,支持實
體經濟開展跨國融資和併購。同時外資和政府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公司治理改善。
貿易戰與資本管制陰影
一些經濟學家也指出,中國加速開放資本市場有減輕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效果。
但也有人士曾指出,在中國資本越發嚴格管制的背景下,「滬倫通」的開啟並沒有太多實
際意義。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去年5月表示,由於北京對資本外流感到擔憂,任何改革的措施
都應當以保障金融穩定為前提。
2015年9月,時任英國財政大臣的奧斯本訪華之際,宣佈對滬倫通展開可行性研究。但奧
斯本未能親自實現這一戰略宏圖,英國2016年6月舉行全民公投決定退出歐盟,他與宣佈
辭職的卡梅倫首相一起離開了英國政府。
英國公投脫歐的決定讓世界大吃一驚,隨之還一度產生了倫敦是否會被巴黎或法蘭克福取
代、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疑問。但在隨後3年中,世界各地資本不僅沒有轉向歐洲,反而
大舉投資英國,暫時掃除了上述疑問。
此外,滬倫通面臨了很多技術性挑戰,例如如何解決兩地時差問題,如何溝通中英投資文
化差異,如何在不突破中國資本管控的情況下實現互聯互通等等。
華泰與匯豐
前身為江蘇省證券公司的華泰證券將是借滬倫通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中國公司
。
據報導,英國的匯豐集團HSBC將借滬倫通成為第一個在中國A股上市的英國公司。
在滬倫通開通之際,英國和中國兩國政府也將舉行第10次經濟財經對話。這次對話由英國
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共同主持。
該對話是中英之間三大高級別對話與合作機制之一,將深化兩國在金融服務和貿易領域的
合作,鞏固和發展雙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