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反華情緒蔓延,新一輪紅色恐慌侵襲華盛頓
新聞來源: https://is.gd/CenQEh
華盛頓——軍方鷹派、民粹主義鬥士、中國穆斯林自由戰士和法輪功信徒,這樣一群看似
不太搭配的人,在國會大廈對面一個宴會廳舉行會議,警告任何願意傾聽的人:中國對美
國構成生死攸關的威脅,除非推翻共產黨,否則不會有結束的一天。
如果這些警告聽起來像是直接來自冷戰時期,那是因為的確如此。「當前危險委員會」
(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是1970到1980年代發起反對蘇聯威脅運動的組織,
但早已解散,在總統的前首席策略師史蒂芬‧K‧班農(Stephen K. Bannon)的幫助下,它
最近又復活了。
該組織成員曾被斥為仇外者和邊緣分子,但在川普總統任內,他們的觀點越來越受華盛頓
的歡迎,在那裡,對中國的懷疑和不信任已經根深蒂固。從白宮到國會,再到聯邦機構,
對中國的恐懼已在政府中蔓延,他們無疑將北京的崛起視為對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威脅,以
及21世紀的決定性挑戰。
「這是兩個互不相容的體系,」班農在談到美國和中國時說。「一方會贏,另一方會輸。
」
過去兩年來,美國和中國一直陷於艱難的貿易談判,其中出現了一系列失誤和誤解。對於
談判進展緩慢,川普的措施是穩步提高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並尋找其他方式進行報復
。中國也做出了同樣的回應。
目前,雙方似乎遠未達成任何協議來解決本屆政府對中國的擔憂,包括中國迫使在華經營
的美國公司交出有價值的技術。即使達成協議,雙方也在忙於建立更廣泛的經濟壁壘。
除了向大約一半的中國出口貨物徵收25%的關稅,美國還在限制各種技術出口到中國,試
圖切斷電信巨頭華為等中國公司從美國採購產品,並為中國在美國投資設置障礙。
美國情報機構也加大了打擊中國間諜活動的力度,尤其是在大學和研究機構。美國聯邦調
查局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被派往常青藤盟校,警告校方警惕中國學生,稱他們可能從
實驗室收集技術機密,然後將其交給北京。
政府稱這樣的打壓行動是保護美國的必要措施。但越來越多的人擔心,它正在引發一場新
的紅色恐慌,加劇對同中國有關係的學生、科學家和公司的歧視,並有可能導致世界最大
的兩個經濟體之間令人擔憂但又深深糾纏的貿易關係走向崩潰。
「我擔心有人會說,由於這種擔憂,任何政策都是合理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正在產生的恐懼氣氛應當有助於製造對話,而不是結束對話。」
反華情緒迅速蔓延,共和黨與民主黨、工會領袖、福克斯新聞(Fox News)主持人和其他人
士警告稱,中國建設軍事和先進產業的努力威脅著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美國應該對此做
出積極回應。懷疑態度已經滲透到中美關係的幾乎每個方面,官員們對中國在美國股市、
美國地鐵建設以及收購社群媒體網路中扮演的角色提出質疑。
然而,對於美國能夠或應該做些什麼,各方沒有什麼共識。幾十年來,美國一直試圖勸誘
和勾引中國成為一個更加開放的社會,但共產黨對中國人民和經濟的控制卻在穩步加強。
美國領導人現在面臨選擇:是繼續走接觸的道路,同時使美國容易受到經濟和安全威脅;
還是走上脫離接觸的道路,從而有可能削弱兩國經濟,甚至有一天可能導致戰爭。
現在,華盛頓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兩國經濟脫鉤是不可避免的,這其中也包括當前危險委
員會的許多成員。在今年4月的成立典禮上,班農、得克薩斯州參議員特德‧克魯茲(Ted
Cruz)、前眾議院院長紐特‧金裡奇(Newt Gingrich)等人盛讚該組織的前成員羅納德‧雷
根(Ronald Reagan),當他們呼籲警惕中國時,全場起立鼓掌。
他們讚揚雷根在冷戰中戰勝蘇聯,以及他的「以實力求和平」原則,但會上也難免產生這
樣一種感覺:戰爭可能會來臨,只是這一次是和中國開戰。
班農剛剛從羅馬歸來,蓄起了一點鬍子,銀髮向後梳攏。他身穿黑色正裝襯衫和黑色長西
裝外套,大步走上講台,稱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而美國是一個衰落的大國,不可避免
地會發生衝突。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事件,百年之後,人們將因此記住我們,」他說。
該委員會最早的兩次活動是在1950年代和1970年代,兩次都要求增加軍備以對抗蘇聯。第
二次活動是1976年在華盛頓大都會俱樂部(Metropolitan Club)的午餐桌上成型的,它發
佈了警告蘇聯擴張主義的文件,使用了「美國正在成為世界第二嗎?」之類的標題。
在雷根政府時期,該組織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數十名成員最終出任國家安全顧問和中央
情報局局長等職務。但隨著蘇聯威脅的消退,該委員會也隨之消失。
該組織從2004年開始再度短暫活躍,這一次是為了警告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威脅。該委員會
副主席弗蘭克‧加夫尼(Frank Gaffney)是安全政策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
的創始人。該智庫認為,美國各地的清真寺和穆斯林正在進行一場「祕密聖戰」,利用美
國的多元主義和民主,讓這個國家「伊斯蘭化」。
在對中國的擔憂重新引起人們的注意之前,該組織的活動基本上已經停止。
今天的委員會承認,來自中國的威脅不同於蘇聯,因為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更加一體化。但
為應對這一威脅,美國政府正越來越多地求助於各種冷戰手段。
美國政府將中國科技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實質上是將它們列入黑名單,禁止它們與美
國公司做生意。根據去年通過的一項法律,政府加大了對中國投資的審查力度,包括對美
國公司少數股權的審查。去年6月,政府開始限制機器人和航空等敏感研究領域內中國研
究生的簽證。美國已經開始禁止涉嫌與中國情報機構有聯繫的中國學者進入美國。
「他們不是蘇聯。但這種政府控制和國家主義永遠不會長久,」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拉里‧
庫德洛(Larry Kudlow)在7月16日接受辛克萊廣播集團(Sinclair Broadcasting Group)採
訪時表示。他說,在貿易戰中,中國像蘇聯那樣崩潰的可能性「一直是人們的一種潛在想
法」。
新的冷戰並不是單方面的。華盛頓的許多變化都是由北京方面一個更黑暗的轉變引發的。
中國加強了對美國公司的審查,許多美國公司及其在華員工現在擔心遭到報復。除了拘禁
數以百萬計的中國穆斯林、民主活動人士和其他人士,中國當局還監禁了外國外交官、學
者和商人,導致一些人取消或推遲了對中國的訪問。
中國還在向海外展示自己的力量,進行全球基礎設施投資,並建設了帶有大型空軍基地的
人工島嶼組成的群島,範圍幾乎已經延伸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海岸。北京已明確表明
,有意扶植自己的企業主宰從人工智慧和超級計算機到航天設備的未來產業。其政策尋求
以中國造商品取代高科技產品的進口,由此迫使跨國公司將工廠搬離美國,導致美國就業
機會的損失。
中國拒絕了川普政府關於控制這些活動的請求,聲稱它只是在尋求自身的經濟發展。在5
月份貿易談判破裂後接受採訪時,中國最高談判代表劉鶴表示,美中兩國之間的分歧領域
主要在於「重大原則問題」,中國不大可能就此妥協。
兩國關係遇冷也已開始對中國在美國的投資產生影響,同時還有中國留學生和旅遊業。中
國對美國住宅及商業房地產的投資已經開始下降。因擔心總統的持續性經濟戰爭,企業紛
紛走向多元化,減輕對中國的依賴。
任天堂(Nintendo)、GoPro、孩之寶(Hasbro)及其他公司在重新考慮中國的工廠,開始轉
而選擇從越南、美國、墨西哥和印度採購產品。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二十一世紀中國研究中心
(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主任謝淑麗(Susan Shirk)表示,美國恐會陷入「反華版本
的紅色恐慌」,這將趕走中國人才,並可能破壞兩國之間僅剩的一點善意。
「我們以前在冷戰期間犯過這個錯誤,」謝淑麗說。「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再犯一次。」
中國公民和華裔美國公民紛紛表示,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其中的寒蟬效應。一些人懷疑,他
們失去了獲得晉陞和獎金的機會。支持交流的人則被指責是在替敵人辯解,甚至是賣國。
「華裔美國人感到成了目標,」Megatoys首席執行官、美國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
(Committee of 100)成員胡澤群(Charlie Woo)說。「這真的很傷人。」
川普政府和當前危險委員會一直很謹慎地稱,他們的目標是中國政府和中共,不是中國人
民。但其中的差別可能很難區分。在急於阻擋來自中國的新威脅之際,防備和偏執之間的
界限有時並不明確。
在去年的一次參議院聽證會上,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A‧雷(Christopher
A. Wray)稱,川普政府試圖「將中國威脅視為不僅是整個政府的威脅,也是整個社會的威
脅,」並稱「我認為對此我們需要作出來自整個社會的回應。」
對於這種整個華人社會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暗示,許多中國人及其支持者感到憤怒。
美國高等院校聯合會負責政策事務的副主席托比‧史密斯(Toby Smith)表示,美國高校正
努力對間諜活動威脅保持警惕,但指出,高校的繁榮來自開放和吸收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
各地的人才和科學技術。
「與中國的情況不同於冷戰,」他說。「對蘇聯的擔憂主要在於軍事。當前擔心的是經濟
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