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昂山素季的中國困境:重啟密松水電站爭議背後
新聞來源: https://is.gd/vTa5RX
2011年,緬甸克欽邦大型水壩項目密松水電站在大規模抗議後被叫停。作為大壩最大投資
方,中國正努力遊說重啟項目,但BBC緬甸語記者梭梭吞(Soe Soe Htoon)發現,當地人
對大壩是否能帶來好處仍然抱有許多疑問。
「我每次聊到這個大壩都會哭,」賈利(Jar Lie)說。
8年前,她被迫放棄了40英畝農田,移居至6公里外的昂敏達(Aung Myin Tha)移民村。
中國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投入36億美元建設密松水電站,水將淹沒她的土地。
投資方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在新的移民村建設了市場、醫院、學校和馬路,給賈利建了
新房,但是對她的家庭來說,沒有農田,生活十分困難。她的丈夫目前是一名司機,家裡
入不敷出。
「以前我們可以吃自己種的東西,沒有必要買任何東西。現在沒有農田,我們什麼也做不
了;我們不知道怎麼賺錢。」
密松水電站原定於今年完成,但工程目前幾乎沒有開工。這個項目暴露了中國和緬甸之間
不斷升級的緊張關係。
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將在當地建設七座大壩,密松水電站是最大的一座,能給迅速發展
的緬甸提供亟需的電力。據估計,密松水電站將提供的能源將超過緬甸整個國家目前的能
源產量。
緬甸軍政府與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簽訂的合同從未公開。但5月接受BBC採訪時,緬甸國
家電力公司前副部長吳莫達推(U Maw Thar Htwe)確認協議中規定,大壩產生的90%的電
力將回到中國。
吳莫達推說,緬甸政府將得到密松水電站10%的股份,但水電站運行20年後才能看到投資
回報。
「大壩會毀了這條江」\
從一開始,緬甸人就對大壩實際對哪國有利存疑。
伊洛瓦底江常被稱為緬甸的生命線,密松地區被視為克欽邦人的出生地。自1962年開始,
克欽邦反對人士就一直在與緬甸軍方作戰,爭取在這個資源豐富的地區擁有更大控制權。
這是世界上時間最長的內戰之一,克欽邦獨立派領導人將大壩視為其人民和生計的直接威
脅。
密松水電站是該區域最大的大壩,將導致數千人流離失所。環保人士警告,水電站建設將
導致差不多新加坡大小的地區被淹沒。
環境人士敏梭(Myint Zaw)說:「我們將失去伊洛瓦底江重要的分水嶺地區,水會淹沒
我們僅存的森林——擁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茂密叢林。」
「大壩很可能會毀了這條江,」他警告。"它將對下游產生巨大影響,改變河流的潮汐,
影響數百萬漁民的生計。"
2011年,針對大壩的大規模抗議爆發。緬甸境外,環保組織和人權組織都大力支持抗議,
緬甸中央政府罕見讓步,暫停了項目。2016年,緬甸成立了一個調查該項目的政府委員會
,並於去年11月向總統辦公室提交了最終報告。但政府從未公開過這些發現,謠言四起。
在該項目被叫停8年後,中國加大努力,說服當地居民和官員支持項目。
中國前駐緬甸大使洪亮去年12月到訪了該地區,隨後稱克欽邦人並不反對重啟大壩建設。
他在一份聲明中譴責外部人士引發了抗議活動,但隨後與他會面的克欽邦領導人否認此事
。
今年6月,一群中國專家試圖讓克欽邦議員們對大壩對環境的影響放心。中國國家電力投
資集團在給BBC的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修建大壩的目的是「為緬甸的發展提供清潔、高
效和可持續的電力供應」。
該公司稱,相信政府將作出「公平、客觀的決定」,「密松水電站項目經過了緬甸和中國
政府的嚴格審查和批准」。
「信守承諾」
昂山素季未當政時反對建設大壩。但自從2015年她成為緬甸實際領導人後,改變了觀點。
她稱,在前軍政府時期達成的協議應該得到尊重。
今年早些時候,她在一次公開論壇上罕見提到了密松水電站:「為了我們國家的尊嚴,為
了我們國家能得到世界的信任,我們要信守承諾。」
「我們不能因為現在掌權,就對過去開始的大項目為所欲為。如果我們這樣做,緬甸會被
視為不可靠的國家。如果他國不願意跟我們合作,會產生巨大影響。」她說。
一些緬甸民眾擔憂密松水電站項目會重啟,掀起新一波抗議活動。4月下旬,當昂山素季
在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緬甸數千人上街要求徹底取消密松水電站
項目。
但分析人士認為,昂山素季面臨兩難困境。
如果她要緬甸民眾相信民主帶來好處,她需要建設一個繁榮、和平的國家,可靠的電力供
應是其中一部分。但她也需要說服民眾,她沒有出賣緬甸。
另外,緬甸需要中國的幫助。
作為緬甸主要的投資方和貿易夥伴,中國對該國有深遠影響,在緬甸政府與其邊境民族武
裝組織的和平談判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民眾普遍反對修建大壩,但中國在緬甸的角色如此重要,因此他們需要考慮所有的因素
,」研究中緬關係的分析人士坤托(Khun Htoi)說。
如果緬甸政府徹底取消項目,將必須償還開發商已投資的約8億美元。
一群知名活動人士和藝術家發起了眾籌活動,要求人們每人捐出1美元還給中國。組織活
動的作家祖(Juu)說:「無論如何,我要奪回密松。沒有給我們任何消息或說話的權利
,密松就被賣掉了。為了子孫後代,我們想補償中國。」
儘管有一些知名度較高的支持者,但該活動沒有成功,一些活動人士批評眾籌行動並不現
實。
讓河流自由流動」
對克欽邦當地人來說,這個項目不僅僅是經濟問題。
河岸上,當地歌手盧拉(Lu Ra)站在水裡,腳趾踏過鵝卵石。在她周圍,來緬甸的遊客
花一點錢就能從河上的貨攤租傳統服裝照相。佛教僧侶來這裡沐浴,並在這個風景如畫的
地區拍照。
「看看這個漂亮的地方,河流、森林和山,」她看著白雲繚繞的山峰。
「如果建了大壩,我們就看不到這樣的景色了。我們說,請不要建大壩,就讓伊洛瓦底江
永遠自由流動吧。我們有責任保護它。」
BBC曾請求參觀大壩的修建地點,但遭到拒絶。我們只好與賈利一同搭船看看她曾經的土
地。
在河中央,我們經過一座未完工大橋的橋墩,這座大橋是大壩工程的一部分,它似乎在提
醒著當地人民他們未決的命運。
當船的引擎開始失靈,我們向岸邊漂去,但是一個公司保安衝下來要求我們離開。船慢慢
駛離時,賈利流著淚指著她曾經住過的地方。
「這裡是我的土地,但這家公司不允許我踏上這片土地,甚至不允許我採集植物或草藥,
」她說。
「我不會再回來看了,近在咫尺卻不能踏上這塊土地,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