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09-11 10:43:22標題: 華府大地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鷹派頭號戰將波頓遭川普革職,外交政策將有重
大變化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1697476
閻紀宇 2019-09-11 01:14
https://i.imgur.com/YeoPOuK.jpg
2019年9月10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慘遭川普總統革職(AP)
美國政壇10日傳出重大人事變化,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鷹派頭號戰將波頓遭川普總統革職
,可能代表川普政府外交政策──尤其是北韓、伊朗與阿富汗3大議題──將有重大變化
。川普上任不滿3年,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已經換了3個,波頓在任僅1年5個月,已經是3人
中最長命的一個。
新保守主義代表人物,當年力主入侵伊拉克
波頓(John Bolton)在美國外交、國安界有30多年資歷,是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
tism)代表人物,小布希總統時期力主入侵伊拉克。波頓2018年4月加入川普政府之後,
對於北韓、伊朗與阿富汗3大議題都抱持強硬立場,剛開始頗受川普賞識,近來兩人卻漸
行漸遠,如今慘遭開革,各方並不感到意外。
川普10日在推特上不假辭色:「我在昨天晚上通知約翰.波頓,白宮已經不再需要他的服
務。我對他的許多建議不敢苟同,政府中其他人士也有同感,因此我要求他辭職,他也在
今天早上遞出辭呈。我感謝他的服務,將在下星期提名新的國家安全顧問。」
https://i.imgur.com/uTWkfbV.jpg
不過波頓隨即公開駁斥川普的說法,此舉也透顯出兩人關係惡化的程度。波頓對媒體強調
他是在9日晚間主動辭職,當時川普說:「我們明天再談。」波頓並表示他日後會對此事
做更完整的說明。波頓下台之後,遺缺由副國安顧問卡波曼(Charles Kupperman)暫代
。
川普取消空襲伊朗、板門店會金正恩、與阿富汗神學士談判,波頓一概反對
美國與北韓的無核化談判陷入僵局,逼迫伊朗重談核子協議也沒有進展,但川普仍然期望
在外交上有多突破。川普對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一直好言相言,無視於對方近來頻頻試射飛
彈。對於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川普也一再遞出和解的橄欖枝。對於打了
18年的阿富汗戰爭,國務院去年9月派遣特使,開始與神學士(Taliban)談判。
相較之下,波頓始終如一的強硬立場就顯得格格不入。《紐約時報》報導,今年6月21日
川普在最後一刻取消空襲伊朗的軍事行動,6月30日在兩韓交界的非軍事區(DMZ)與金正
恩會面,波頓都表示反對,甚至拒絕前往DMZ。美國與神學士的談判上周破局,波頓也是
樂觀其敗。川普曾多次私下抱怨,波頓似乎不惜將美國帶進戰爭,還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
:「如果一切由波頓作主,我們現在要打4場戰爭。」
波頓對中國也持鷹派立場,曾主張美國要打「台灣牌」
波頓力主推翻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但迄今一事無成,讓川普相當
失望。波頓對中美貿易戰、中國崛起也持鷹派立場,上任前甚至主張美國要打「台灣牌」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今年4月報導,波頓過去鄙視聯合國,但如今積
極在聯合國打造一個「反中國陣營」。
波頓行事風格強悍嚴厲,與川普始終不甚「來電」,兩人關係遠不如川普與國務卿龐畢歐
,而且波頓與龐畢歐也經常發生衝突,五角大廈對波頓咄咄逼人的作風也不敢恭維。如今
波頓去職,龐畢歐的地位將更形重要。
https://i.imgur.com/wrSVPo1.jpg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左)遭川普總統革職之後,國務卿龐畢歐(中)的地位更形重要
(AP)
在政策理念上,川普雖然經常恫嚇威脅敵對國家,但其實他並不「好戰」,認為海外用兵
是沒有意義的賠本生意,能免則免。川普也以「談判大師」自居,相信自己的談判功力能
夠化解最棘手的地緣政治議題。波頓卻深信美國應該以武力解決這些議題,促成敵對國家
政權更迭,這樣的堅持讓波頓成了川普的絆腳石,遲早要被搬開。
川普的第一任國安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只做了24天,就因捲入「通俄門」(
Russiagate)醜聞而辭職,第二任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是一位頗受各方敬重的
「儒將」,但與川普始終不對盤,勉強待了13個月之後走人。
除了國家安全顧問,川普的國務卿、國防部長、國土安全部長、國家情報總監、駐聯合國
大使、司法部長、衛生部長、勞工部長、內政部長、白宮幕僚長都換過人,堪稱「旋轉門
改府」。
───────────────────────────────────────
白宮高層人事地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被辭職」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9656521
白宮再現高層人事變動,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他已經要求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辭職,稱強烈反對博爾頓的許多建議。一般認為,博爾頓是對華鷹派人物。
特朗普10日發表推文稱,前一晚他告知博爾頓,白宮不再需要他,10日(周二)上午博爾
頓遞出辭呈。「我強烈不同意他的一些建議,其他幕僚也有同感,因此我請他辭職,」特
朗普寫道。
白宮告訴BBC,新任代理國家安全顧問將是查爾斯·庫普曼(Charles Kupperman),他此
前一直是博爾頓的副手。
博爾頓似乎就他是「被炒」還是主動辭職有不同解讀,他在推特上說,他在9日周一晚請
辭,而特朗普當時回應:"我們明天再聊。"
https://i.imgur.com/Mte55Y9.jpg
特朗普執政的兩年半之中,白宮高層人事地震頻繁。博爾頓是繼弗林(Michael Flynn)
與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之後的第三任國家安全顧問。
特朗普與博爾頓的不和早有苗頭。今年七月,特朗普在日本G20峰會上與外國元首談笑風
生、突然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朝韓邊境見面時,作為國家安全顧問的博爾頓,居然被派
往對美國外交來說優先權重較低的蒙古。雖然白宮稱,博爾頓的蒙古之行是早先計劃的,
美國媒體仍將此解讀為博爾頓被特朗普「打入冷宮」。
https://i.imgur.com/5rE3cky.jpg
(Getty Images)
近幾個月內,媒體多次披露博爾頓被排除在白宮重要會議之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近日報道還指,博爾頓與國務卿蓬佩奧在國際議題上爭奪政策話語權,幾個星期內
兩人互相沒有說過一句話。博爾頓與白宮代理幕僚長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的關係
也冰凍三尺。
在博爾頓辭職前幾天,特朗普政府剛取消了與阿富汗政府、塔利班的三方和談,該談判因
定在接近「911」恐襲週年紀念日之時而飽受爭議。博爾頓早前堅決反對與塔利班談判,
CNN的報導稱,蓬佩奧及其他幕僚則支持達成協議。
白宮副新聞秘書吉德利當天向記者表示,博爾頓在優先事項與政策方面與總統的立場不符
,「他們只是在很多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他同時表示,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查爾斯·
庫珀曼將暫時代理博爾頓離任留下的空缺。
博爾頓離任的消息事出突然。就在特朗普宣佈決定的一小時前,白宮剛剛更新日程:博爾
頓將與國務卿蓬佩奧和財政部長姆努欽一道參加當天下午的記者會。
在白宮記者會上,蓬佩奧拒絶就博爾頓的離任發表評論。他說,會把博爾頓離開的原因留
給總統去談,但總統有權獲得他想要的工作人員。
對華鷹派人物
博爾頓曾就職於里根(Ronald Reagan)、老布什(George H.W. Bush)、小布什(
George W. Bush)三任政府,曾是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他以外交政策立場強硬著稱,強
力支持伊朗戰爭,被稱為「戰爭鷹派」。
博爾頓被認為是特朗普政府中的對華鷹派人物。博爾頓8月12日訪問英國,敦促倫敦在伊
核和中國電信業巨頭華為公司等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
博爾頓在訪問烏克蘭前對媒體表示,中國企圖通過「一帶一路」以及各類具有吸引力的投
資,進行全球經濟擴張。他將向美國的朋友和伙伴警示中國投資帶來的風險。
博爾頓支持台灣自決,在2007年訪台時曾主張美國應該跟台灣恢復全面的外交關係,他認
為這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他更早在1994年時,就主張美國應支持台灣成為聯合國的完全
會員,台灣前總統李登輝發表「特殊兩國論」時,博爾頓也表示支持。
2016年12月特朗普與蔡英文通話時,博爾頓當時說,美國總統可以與任何他想要接觸的人
說話,只要他認為這是符合美國利益,北京不該指定美國跟誰說話。
博爾頓也曾說,美國的一中政策已變成魔咒,但那是1972年的決定,時代已經改變,他強
烈主張特朗普應重新透過協商,改變40年來一中政策的慣例。
博爾頓曾建議美國在南中國海等問題上打 「台灣牌」來反制中國, 並主張美軍應在台灣
駐軍。
https://i.imgur.com/oE82iUU.jpg
博爾頓曾效力於小布什總統。 (Getty Images)
他被任命為國家安全顧問時,外界認為他的鷹派外交思維與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思想契
合。曾有漫畫家以「博爾頓燉鴿」為主題作畫,展現他與「鴿派」勢不兩立。
跟特朗普類似,博爾頓也躲過了越戰徵兵。「我不會為一場無用的鬥爭浪費時間,」他在
自傳中寫道,他認為越戰只是美國自由派的垂死掙扎。
博爾頓過去抨擊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不夠強硬,反對伊朗核協議與美古恢復外交,這與
特朗普的方針不謀而合。但外界觀察到,兩人近來就朝鮮、阿富汗、俄羅斯等對外議題產
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博爾頓的立場更為好戰,特朗普則更傾向於達成協議。
特朗普任內,美國政府高層人事變動頻繁,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白宮幕僚長及多個重
要部長職位已經多次換人,在美國政治史上前所未見。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