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11-28 07:18:38標題: 華為牽動德對華政策辯論 德國官員言論招致美國不滿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0574528
蒙克/BBC 中文
https://i.imgur.com/KSB23Zz.jpg
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左)指責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右),說他不該把中國和
美國在道德上相提並論,並且說這是出於對歷史的無知。格雷內爾一直強烈要求德國禁止
在電訊網絡中使用華為的技術。(EPA)
是否讓華為放行令德國頗費躊躇,總理默克爾的聯合政府內部對華政策出現分歧讓她倍感
壓力。與此同時,德國政府部長關於華為的言論惹怒了美國大使,隨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也向德國發出指責。
儘管美國指使用華為技術存在潛在的安全威脅,但德國經濟部長仍然對允許華為加入德國
5G網絡建設表示支持。他還提到在國家安全局監聽醜聞發生期間,美國公司在德國也沒有
受到歧視。
2013年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僱員斯諾登暴露「棱鏡門」事件後,德國聯邦情報局也被曝秘密
幫助美國安全局在歐洲進行監聽行動,甚至監聽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周日(11月24日)在電視訪談節目中說,在
美國國家安全局被曝曾監聽總理默克爾和前總理施羅德以後,德國也沒有「抵制」美國公
司。
「美國也要求他們的公司提交某些情報,用來打擊恐怖主義」,阿爾特邁爾以此說明即使
最後發現華為向北京傳遞數據,那也不過是華盛頓要求在德國的美國公司要做的事情。
當然這並不是說德國會掉以輕心,阿爾特邁爾說,「必須要確保中國國家沒有任何影響,
每個部件都要被認證,確保不會以任何方式受到操控。」他還說,同樣的標凖也適用於歐
洲和美國的供應商。
https://i.imgur.com/PaVclXb.jpg
2013年,德國聯邦情報局也被曝秘密幫助美國安全局在歐洲進行監聽行動,並且監聽了德
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通話,引起輿論大嘩。(Getty Images)
美國大使受到冒犯
但是上述評論激怒了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他說,道德上不能
把中國和美國作比較,這是出於對歷史的無知。他一直強烈要求德國禁止在電訊網絡中使
用華為的技術。
美國使館周一(11月25日)還發聲明說,經濟部長的講話可能冒犯在德國的大量美國駐軍
。格雷內爾在聲明中說,「德國高級官員最近把美國同中國共產黨相提並論,是對在德國
幫助維護安全的數萬美軍的侮辱。」
周三(11月27日)德國《圖片報》刊登了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
)的採訪,他再次對德國政府發出禁止華為的警告,還說中共和華為沒有區別。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曾被《經濟學人》稱為「柏林最有權勢的人」,被認為是最受默
克爾器重的顧問。阿爾特邁爾曾經擔任過聯邦特別事務部長,負責協調德國的情報工作。
在德國如何處理華為與德國5G網絡建設問題上,阿爾特邁爾是總理默克爾為數不多的支持
者。
2015年德國監聽醜聞曝出後,阿爾特邁爾曾傳召當時的美國駐德國大使埃默森,要其解釋
關於默克爾和其他德國高級官員被竊聽的事情。
對華政策的分歧
據《紐約時報》報道,隨後「維基解密」公布了包括阿爾特邁爾本人電話號碼的文件,進
一步加劇了美國間諜機構監聽德國政府官員的指稱。
德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分歧。德國《商報》報道,德國駐歐盟代表認為中國在貿易談
判中拒絶作出實質性讓步,在投資保護和世貿組織改革方面的談判都沒有取得進展。
歐盟外交官認為,北京在允許歐盟的銀行和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方面沒有作實質性改善
。《商報》報道認為,歐盟許多人認為中國在與美國貿易戰中鞏固自身的地位,這時候不
希望對歐盟作重大讓步。
在對華政策上,基民盟的總理默克爾和社民黨的外長馬斯(Heiko Maas)存在分歧。德國
外交部一直著眼於與中國對抗。《商報》報道說,這點可以從馬斯9月與香港活動人士黃
之鋒會談中可以看出。另外一個分歧表現在是否讓華為加入5G移動網絡建設的問題上。
數月來,默克爾一直承受來自美國,基民盟和德國議會的壓力,遲遲沒有發令禁止華為參
加德國的5G網建設。德國的電訊網絡落後於歐洲許多國家,在鄉間許多地方接收信號不強
,因此華為技術被認為是解決德國通信網絡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案。
周三(11月27日)默克爾在聯邦議院說,歐盟需要在5G和對華政策上採取共同立場。她主
張用要制定統一的安全標凖來對華為做判斷,而不是單個針對華為作決定。
德國左右為難
但是德國卻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美國指華為同中國政府關係密切,幫助當局在其他國家
搜集情報。美國禁止政府機構和私營企業與中國電訊公司華為和中興合作。
https://i.imgur.com/ZtYLZZS.jpg
德國的電訊網絡落後於歐洲許多國家,在鄉間許多地方接收信號不強,因此華為技術被認
為是解決德國通信網絡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案。(Getty Images)
華為公司一直否認美國的指稱。在德國,華為公司尚未受到禁止。周一(11月25日)中國
駐德國大使吳懇說,美國要求德國排除華為,是以「安全問題」為借口打壓中國科技企業
。中方希望德國公平對待中國企業。
德國政府擔心禁止華為會招致中國政府對利潤豐厚的德國汽車行業採取報復措施。但是在
另外一方面又承受巨大政治壓力。美國一直力促歐洲配合共同反制中國的影響力。
在《紐約時報》大量報道中國新疆大批維吾爾人被拘押後,德國《商報》報道說,總理默
克爾的表態不如外交部強硬。她在聯合政府內部受到壓力,要求對中國強硬表態,批評者
要求她重新調整對華政策。
社民黨的議員和外交政策專家馬奇(Christoph Matschie)說,德國和歐盟需要檢討對華
政策,德國必須把北京當作競爭對手。雖然中國仍然是德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但是北京的
專制政權正努力向世界擴大影響。
《商報》報道說,德國聯邦議院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不僅出口貨物和服務,而且在對外
輸出專制,反民主的治理模式。
周三(11月27日)默克爾在聯邦議院中還表示,不贊成用冷戰時的孤立隔離手段對付中國
。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