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產業戰略》出台 收購德企門檻更高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11-29 18:59:07
標題: 《產業戰略》出台 收購德企門檻更高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p.dw.com/p/3Tv6O
李魚 綜合報導
德國政府今後可以動用國家資金阻止非歐盟國家企業收購德企。新規被普遍看作是針對中
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希望在德國高科技企業出售給非歐盟國
家時,必要情況下,政府擁有更大權限動用國家資金進行阻止,具體而言,政府可以在有
限的一段時間內,收購"敏感、高科技"企業的股份。本周五(11月29日),包含以上內容
的《產業戰略》的最終版本將公布於眾。
阿爾特邁爾向媒體解釋說,政府通過國有的復興銀行入股一家企業的做法是"最後手段",
是在其他所有方式都無法奏效的情況下才可動用,他稱這一手段為"國家備用選項"。為加
快決策的過程,阿爾特邁爾設立一個由副部長組成的專門委員會。
早在今年2月,聯邦經濟部就公布了《產業戰略》的核心要點,其中"國家參股機制"規定
,只有在"十分重要的案例"裡,國家可以有限制地購買企業股份。新版本規定,只要一家
非歐盟外企收購德國企業10%以上的股份,該案有義務申報,經由濟部審批。迄今,只有
電網這樣的關鍵性基礎設施才必須報批。
都是收購庫卡惹的禍
德國《產業戰略》目前的版本指出,該戰略旨在增強德國經濟的競爭力以及恢復某些領域
的科技競爭力,尤其在美國和亞洲企業領先的未來科技領域。
新的版本沒有提及具體企業的名稱,只寫道"這些企業取得成就符合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利
益",而在先前的版本裡,經濟部提到"西門子、蒂森克虜伯、汽車工業以及德意志銀行"
等龍頭企業,但此舉受到中小企業的批評,他們認為,中小企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德國媒體一般認為,收緊外國企業收購德企的政策主要是將矛頭對准中國,不讓"庫卡"中
資收購一案再度上演:2016年,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被中資企業美的全資收購,當時,
政府希望阻止該案,但因無法可依而未能成行。
2018年底,德國的《對外經濟法》正是基於中國兼並德企的勢頭做了修改。按照修改後的
法律,非歐盟國家投資人對敏感德企的參股份額達到10%,政府便有權審查,修改之前是
25%。而周五阿爾特邁爾宣布的《2030產業政策》是對德國外貿政策的再一次收緊。
───────────────────────────────────────
衝著中國而來!德國準備嚴審外資投資高科技與關鍵技術產業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43236
時間:2019-11-29 15:52 新聞引據:路透社 撰稿編輯:陳文蔚
不只美國、日本,就連德國也開始防範中國力量的影響。《路透社》報導指出,德國將加
強審查非歐洲投資者投資具有關鍵技術的企業,如機器人、人工智慧等產業。《路透社》
在瀏覽德國官方文件時發現,德國已經修訂相關法律,將更明確定義關鍵技術,若外國投
資影響到國家安全利益,政府必須能夠進行嚴格審查。報導透露,該文件為德國經濟部長
即將發表的新產業策略報告的一部份。
德國去年起,開始關注中資對科技業德企的收購,並已將外資的股權收購審查門檻,從持
股25%降至10%,《路透社》29日報導指出,德國正準備進一步對有意投資機器人和人工
智慧(AI)產業的非歐洲國家投資者進行審查,《路透社》得知一份文件內容中條列出這
些措施,同時這份文件也是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預定在今天(29)日宣布的新產業策略
中的一部分。
根據這項新規定,在AI、機器人、半導體、生物科技和量子科技這些產業的投資者,一旦
購買的股份達到10%以上,就必須公開揭露,並允許德國政府進行審查。但以往只有在基
礎建設相關的產業,例如能源、水、電信和國防,才需要審查。
報導表示,雖然文件中必沒有提及中國,但德國和歐盟官員多次表示,他們希望與中國有
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他們指責中國為保護本國企業,將外國企業擋在門外,同時歐盟也
正考慮整體產業戰略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家電大廠美的集團在2016年收購德機器人大廠庫卡(Kuka),已引發德國輿論警惕,
另外,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也在2018年,試圖取得德國四大輸電系統運營商之一的德國 50
Hertz 輸電公司(50Hertz Transmission)20%股權,最後因遭德國政府阻擋而計畫落空。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