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桂華:鄉村治理需摸清“誰是農民”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9-12-19 23:05:39
桂華:鄉村治理需摸清“誰是農民”
改革開放以來,鄉村社會正走向不可逆的變遷過程中。高速城鎮化徹底改變了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需要把握鄉村社會變遷趨勢,並對農民做出區分。
過去,在城鄉二元分割的視角下看待農民農村,鄉村是整體的,農民是均質化的。改革開放後的40年中,城鄉二元體係被打破,農民大規模流動,村莊邊界開放,鄉村熟人社會逐漸解體。在今天的鄉村治理中,需要面對的是分化的農民與開放的村莊。
改革開放初期,土地承包到戶,農民實施家庭經營,絕大部分農民都是依賴土地生活,並在農村完成再生產活動。分散經營的農民,會遇到僅憑藉一家一戶的力量“辦不好、不好辦和辦了不划算”的事情,農民必須組織起來解決這些公共事務。農民以兩種方式合作,第一種是民間互助合作,如紅白喜事上的鄰里相互幫忙,還有一種是靠基層組織,如農村集體在農業生產上的統籌經營。基於這兩類合作,村莊“共同體”被維繫,村民自治與基層組織富有活力。
當前,農民至少可以分化為三類。第一類是已經進城安居的,第二類是正在進城中的,第三類是留在村莊中的。第一類農民,利益不在村莊中,脫離農業生產活動,社會關係也脫離鄉村,他們正從鄉土社會中“拔根”。第二類農民,預期目標是在城市,但是也有可能返回鄉村。第三類農民,暫時無法進城,繼續依靠農村已有土地生活。
農民高度分化後,儘管很多人的戶籍保留在農村,權利也在村莊,但卻由於利益上的不統一,他們很難達成公共事務上的合作。發達的鄉村市場,也將傳統的民間互助合作習俗替代掉。這給基層治理帶來難度。國家需從制度上解決問題。
首先,是正確定位城鄉關係。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鄉村依然會保持較大的人口體量。鄉村不僅要為不能進城的農民留下空間,還要為可能進城失敗的農民保留退路。中國正邁向民族復興,前途光明,但仍需奮鬥。城鎮化和現代化的風險需要鄉村來緩衝。當前,要引導城市資本合理合規地下鄉,避免過早“逆城市化”。有能力下鄉的往往不是真心想當“農民”。在鄉土道德出現衰落的今天,不能完全依賴返鄉精英當“鄉紳”來帶動農民。鄉村治理要靠基層組織。
其次,是提升國家資源投入效率。借助國家資源投入來組織動員農民。通過國家與農民關係的改善,來建立強有力的基層組織。基層治理既要規範,也要保持靈活性,其中的關鍵是堅持村民自治體制,避免村級行政化,推進民主化村級治理。
再次,是合理配置鄉村權利。20%的人已經進城,50%的人正在進城路上,30%的農民繼續留在鄉村。堅持集體所有製,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製度和集體產權制度,將進城農民的權利退出來,減少“不在村地主”,將土地生產資料向留在農村的農民配置。同時,為正在進城奮鬥的農民留有退路。鄉村改革的方向是,賦予更多權利給留村農民,減少“不在村地主”的權利。
讓留村農民擁有村莊權利和享受農業利益,嘗試讓那些已經在事實上徹底離開鄉村的人,逐步退出“農民”身份。留在鄉村和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才是真正的農民和鄉村的主人。(作者是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opyX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