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ikk33 (陳V)
2020-01-31 19:06:02標題:
經濟學人:武漢肺炎恐衝擊經濟引發政治效應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1310234.aspx
(中央社倫敦30日綜合外電報導)爆發於中國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持續擴散,英國「
經濟學人」週刊一篇文章警示,這種疾病可能打擊全球經濟,也可能在中國造成政治效應
,而且不會是最後一個新型惡疾。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文章提到,有兩件事可以說明新的傳染病為什麼如此令
人擔憂,一是病例呈指數增加,引發世人憂心醫療照護系統崩潰、社會及經濟動盪、以及
演變成致命流行病;二是深深的不確定性,稀少的數據及相互矛盾的報告,顯示科學研究
人員無法排除最糟的情況發生,這就讓許多危言聳聽的消息變得氾濫。
應該要問的是,這種新病毒是否會成為全球性疾病?會有多致命?這些問題可能還要數週
或數月才有明確答案,但政府公衛部門現在就應預作規劃。
最有可能的推估是這種病已在中國扎根,散播到全球的風險很高,甚至變成週期性的季節
傳染病;它可能變得不如季節性流感致命,但還是會很嚴重。短期內,這種病會打擊全球
經濟,且視控制疫情的手段而定,也可能會在中國造成政治效應。
文章指出,最大的不確定性是,未通報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到底有多少。中國的基層
醫療照護發展還不完全,有些病患可能被繁忙的醫院拒收或轉走;又或許有更多病患的症
狀輕微,不知道自己染病。
香港學者建立的模組顯示,至1月25日已有上萬人感染,疫情在幾個月內會達到高峰。若
真如此,病毒就比原先認定的傳播更廣,也更難控制病毒蔓延到中國以外的地方;病毒的
致死率會因累計病例數的增加而降低,但就像流感,仍有許多人會喪命。
中國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可能下滑到僅剩2%,而疫情爆發前的成長率估計是6%;鑑於中國
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全球經濟占比幾達五分之一,全球經濟成長可能也會顯著受累。
雖然疫情降溫時,經濟也許會反彈,但中國共產黨的名聲,甚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聲
望,可能都會遭受較長期的影響。中共宣稱,借重科學,共產黨的治理比民主體制更有效
率;然而,若使出強硬手段還沒辦法控制疫情,這種說法只是自打嘴巴。
儘管做了許多努力,疫情可能仍很嚴重。在非洲及亞洲貧窮地區的一些健康系統,根本無
力隔離病患及追蹤接觸過患者的人群。在此情況下,想要控制疫情很大程度上仰賴病患在
症狀輕微期間、或者出現症狀前是否具有傳染力,因為這類患者很難判定;另外還要視病
毒是否突變成更具傳染力或更致命。
全球面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因應速度已是前所未見地快速;即使如此,仍可能造成
很大傷害。隨著人類侵占更多新棲地、養殖更多牲畜,以及人口群聚在城市裡、大量移動
、全球暖化,新疾病的出現將成為常態化。一項研究估計,這將讓人類付出每年600億美
元的代價。
文章最後表示,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之後,武漢
肺炎是最新的惡疾,而且不會是最後一個。(譯者:曾依璇/核稿:嚴思祺)1090131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